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建辉专利>正文

一种并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6504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条机,该并条机由喂入机构、并合机构、牵伸机构、输出机构和传动控制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的后罗拉由左后罗拉、右后罗拉和后罗拉轴组成,且左后罗拉与后罗拉轴固定连接,右后罗拉活套在后罗拉轴上;后罗拉上配套的皮辊包括左后罗拉上皮辊和右后罗拉上皮辊以及中心轴,左皮辊和右皮辊分别固定在中心轴上,且中心轴固定不转动;左后罗拉上皮辊与右后罗拉上皮辊依靠各自匹配的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独立转动,各自输出速度相互不受影响,并形成两个独立的握持钳口;传动控制机构与后罗拉的结构相适应,由左步进电机和右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的输出速度,保持后罗拉输出条子的总量不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条机,该并条机由喂入机构、并合机构、牵伸机构、输出机构和传动控制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的后罗拉由左后罗拉、右后罗拉和后罗拉轴组成,且左后罗拉与后罗拉轴固定连接,右后罗拉活套在后罗拉轴上;后罗拉上配套的皮辊包括左后罗拉上皮辊和右后罗拉上皮辊以及中心轴,左皮辊和右皮辊分别固定在中心轴上,且中心轴固定不转动;左后罗拉上皮辊与右后罗拉上皮辊依靠各自匹配的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独立转动,各自输出速度相互不受影响,并形成两个独立的握持钳口;传动控制机构与后罗拉的结构相适应,由左步进电机和右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的输出速度,保持后罗拉输出条子的总量不变。【专利说明】一种并条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具体设计为一种并条机。
技术介绍
并条机是一种纺纱准备设备。其作用是通过牵伸、并合,使须条中的纤维伸直平行,减少弯钩和降低输出条的重量不匀率。当采用两种以上纤维须条以相同或不同比例喂入并条机时,可以得到相应的相同或不同混纺比的输出条,进一步加工成混纺纱。而就 申请人:所知,目前并条机输出须条的不同截面上的混合纤维比例理论上是相等的,尚不能在不同截面上输出两种以上纤维组分比例不同的须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并条机,该并条机通过后罗拉的不等速输出,可以获得并合输出须条在任意截面的纤维组分宽范围的变化,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业适用性强等特点。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并条机,该并条机由喂入机构、并合机构、牵伸机构、输出机构和传动控制机构组成,所述牵伸机构的前罗拉和中罗拉由一台伺服电机控制,实现主牵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的后罗拉由左后罗拉、右后罗拉和后罗拉轴组成,且左后罗拉与后罗拉轴固定连接,右后罗拉活套在后罗拉轴上;后罗拉上配套的皮辊包括左后罗拉上皮辊和右后罗拉上皮辊以及中心轴,左皮辊和右皮辊分别固定在中心轴上,且中心轴固定不转动;左后罗拉上皮辊与右后罗拉上皮辊依靠各自匹配的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独立转动,各自的输出速度相互不受影响,并形成两个独立的握持钳口 ;所述传动控制机构与所述后罗拉的结构相适应,由左步进电机和右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的输出速度,保持后罗拉输出条子的总量不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并条机牵伸机构的后罗拉和后罗拉上皮辊结构做了创新设计,并对传动控制机构做了改进设计,因而在后罗拉输出生条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的输出速度有固定耦合关系,可以实现输出条子的不同截面上混合有不同比例的两种纤维组分,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业适用性强等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并条机一种实施例的并合牵伸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并条机一种实施例的后罗拉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并条机一种实施例的后罗拉后罗拉上皮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并条机一种实施例的后罗拉传动控制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并条机一种实施例的中、前罗拉传动控制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并条机一种实施例的整体数字控制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罗拉,2-中罗拉,3-后罗拉,4_后罗拉上皮棍,5-导条棍,6-集束口,7-紧压罗拉,8-组分a须条,9-组分b须条,10-后罗拉轴,11-沉孔螺栓,12-齿轮,13-中心轴,31-左后罗拉,32-右后罗拉,41,42-左、右后罗拉上皮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并条机(参见图1—6)主要由喂入机构、并合机构、牵伸机构、输出机构和传动控制机构组成,所述牵伸机构的前罗拉I和中罗拉2由一台伺服电机控制,实现主牵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的后罗拉3由A区和B区两部分组成,其中,A区由左后罗拉31、右后罗拉32和后罗拉轴10组成,左后罗拉31与后罗拉轴10固定连接,右后罗拉32活套在后罗拉轴上;所述A区左后罗拉31与后罗拉轴10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设计左后罗拉31与后罗拉轴10是一体结构,或者是安装连接结构等,实施例是通过沉孔螺栓11连接的,即在后罗拉轴10和左后罗拉31上各设三个沉孔螺栓11,三个沉孔螺栓11等分左后罗拉31的外圆周;所述B区是由右后罗拉32活套在后罗拉轴10上组成。显然,左后罗拉31与后罗拉轴10固定连接关系,也可以设计在B区,而右后罗拉32活套在后罗拉轴10上的结构也可以设计在A区。 所述牵伸机构后罗拉3配套的后罗拉上皮辊4是由左后罗拉上皮辊41、右后罗拉上皮辊42和中心轴(皮辊轴)13组成;左后罗拉上皮辊41、右后罗拉上皮辊42固定在中心轴13上,且中心轴不转动,左后罗拉上皮辊41与右后罗拉上皮辊42的摩擦转动速度各自独立,两者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左后罗拉上皮辊41与左后罗拉31接触组成一个握持钳口,即左后钳口,右后罗拉上皮辊42与右后罗拉32接触组成另一个握持钳口,即右后钳口,左后钳口与右后钳口各自独立,相互不影响各自的输出速度。本专利技术并条机所述传动控制机构的改进设计是,引入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来分别控制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的输出速度;所述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由控制系统分别经微步细分驱动器和两台步进电机M1、M2控制,由于右后罗拉32活套在后罗拉轴10上,右后罗拉32的端部设有齿轮12,通过同步带与步进电机仏相连,由步进电机M2直接传动控制,且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的输出速度具有固定耦合关系,从而使后罗拉输出生条的总量不变。前罗拉I和中罗拉2由另一台伺服电机控制,实现主牵伸。前罗拉I与中罗拉2通过齿轮系统传动,为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装和改装本身技术均为现有技术,使用方便、成本低,后罗拉3分为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两部分或A、B两区,便于拆装维修等。本专利技术并条机后罗拉3引入两台步进电机Ml、M2及其控制系统(参见图4),实现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的输出速度的固定耦合关系,获得并合熟条在任意截面的组分可以实现从0%到100%变化。用两台步进电机Ml、M2通过同步带传动分别控制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的输出速度,利用步进电机良好的调速性能实现本专利技术并条机的系统要求。步进电机是脉冲控制电机,控制器每发出I个脉冲,电机就转过I个固定的角度,称之为步距角。这里的两台步进电机Ml、M2型号相同,其步距角相等。如果两个罗拉的直径相等,两个罗拉的输出速度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N,因此通过设定脉冲数,即可以按设定的规律调节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的输出速度,即将脉冲数按设定的函数关系分配给两个步进电机Ml、M2,即可实现两个罗拉的输出速度的固定耦合关系。左右两个后罗拉转速满足以下关系:n2 =--S _ nIcIi两个罗拉转速与脉冲数成正比I」.= #。其中,II1一 q2 V πα J ;n2 N2左罗拉转速,112—右罗拉转速,qi—组分a条子的定量,q2—组分b条子的定量,Q—后罗拉输出条子的质量;即可达到左后罗拉31和右后罗拉32的输出速度的固定耦合关系,可以实现组分a与组分b条子的输出量随时都在按要求变化,同时后罗拉输出生条总量保持不变,从而实现了不同截面上组分a与组分b的比例不同。通过所述方法使用所述的并条机能够实现输出不同截面上两种以上纤维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条机,该并条机由喂入机构、并合机构、牵伸机构、输出机构和传动控制机构组成,所述牵伸机构的前罗拉和中罗拉由一台伺服电机控制,实现主牵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的后罗拉由左后罗拉、右后罗拉和后罗拉轴组成,且左后罗拉与后罗拉轴固定连接,右后罗拉活套在后罗拉轴上;后罗拉上配套的皮辊包括左后罗拉上皮辊和右后罗拉上皮辊以及中心轴,左皮辊和右皮辊分别固定在中心轴上,且中心轴固定不转动;左后罗拉上皮辊与右后罗拉上皮辊依靠各自匹配的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独立转动,各自的输出速度相互不受影响,并形成两个独立的握持钳口;所述传动控制机构与所述后罗拉的结构相适应,由左步进电机和右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左后罗拉和右后罗拉的输出速度,保持后罗拉输出条子的总量不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辉董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马建辉董卫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