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6253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冷却装置,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装置冷却效果不好,次品率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进风孔、风道筒体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进风口和变径口,辅助进风口设置在风道筒体的上端,变径口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风道筒体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受场地限制、通过简单的改造,成本费用低廉,冷却效果有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冷却装置,涉及冷却装置
,以解决现有装置冷却效果不好,次品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进风孔、风道筒体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进风口和变径口,辅助进风口设置在风道筒体的上端,变径口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风道筒体相连通。本专利技术不受场地限制、通过简单的改造,成本费用低廉,冷却效果有明显提高。【专利说明】风道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国内的挤出机在生产过程中,它所产生的粒子都需要冷却,由于挤出机在生产过程中就是对原料(PE,等塑料或尼龙产品)的加热和搅拌,然后挤出成型的一个过程,挤出后的粒子规格一般为直径2-3mm,长度2_5mm。粒子是给注塑机作为原料用的,挤出机通常是采用螺杆来挤压,粒子的直径由出料盘的出料孔直径决定,长度由切刀的旋转速度决定,粒子进入风道筒体时的温度在130°左右,由于粒子本身的材料特性,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粘性,一般情况下粘性与温度成正比,所以在粒子进入风道筒体时必须立即冷却,否则粒子之间相互粘连造成次品。现在国内所有的冷却都是采用单风道的冷却法,当风从进风口进入时,由于进出口的位置都在下面,造成大部分的冷却风直接从出风口出去,只有少量的冷却风进入到风道筒体的上部进行热交换,冷却效果不好,主要是上部的热交换几乎没有,当挤出机的产量不高时,冷却的效果还可以,如果挤出机的产量高,出料的速度快,且原料自身的粘性又很好时,产品的报废率大大提高。因此,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的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冷却装置,使其不受场地限制、通过简单的改造,成本费用低廉,冷却效果有明显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进风孔、风道筒体与出风口,其中,还包括辅助进风口和变径口,所述辅助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风道筒体的上端,所述变径口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道筒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辅助进风口位于进风口的相对侧,流经其的冷却风使上面的粒子能充分进入到下面的真空区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所述变径口的直径沿冷却风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使冷却风流速加大、产生低高压强并在其周围产生真空区。优选的,所述风道筒体通过压力差将粒子集中在所述真空区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道筒体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风道筒体底部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辅助进风口的设计,使上面的粒子能充分进入到下面的真空区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成本低廉,冷却效果大大提闻,广品的合格率有明显提闻。2、本专利技术通过变径设计,产生真空区,使粒子的流动速度加快,实现冷却风在风道筒体内作层流流动,有利于热交换,热交换的效率提高。3、本专利技术无需改造设备及增加设备,只要在原有的设备上略作改动即可实现,成本低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风道筒体 2-进风口 3-变径口4-出风口 5-真空区 6-辅助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进风孔2、风道筒体I与出风口 4,其中,还包括辅助进风口 6和变径口 3,辅助进风口 6设置在风道筒体I的上端,并且辅助进风口 6位于进风口 2的相对侧,变径口 3—端与进风口 2连通,另一端与风道筒体I相连通,变径口 3的直径沿冷却风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工作开始后,当粒子进入到风道筒体I时,进风口 2及辅助进风口 6同时进风,由于进风口 2的变径设计,冷却风通过变径口 3进入到风道筒体I的底部运动时,流速将会加大,快速流动的冷却风会在其周围产生一定的真空区5,底部的高速冷却风同时会产生一个低压强,进而能有效吸走上部的旋转风带来的粒子,使得粒子快速向真空区5集中,并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后随冷却风一道进入到出风口 4。同时在风道筒体I的上端加装一个辅助进风口 6,冷却风从辅助进风口 6处进入,产生一定速度,一定流量的冷却风沿着逆时针的方向流动,把在高位的粒子在高位处进行充分冷却,并且使上面的粒子能充分进入到下面的真空区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此时风道筒体I内的粒子通过进风口 2及辅助进风口 6的冷却风充分冷却后,粒子的温度快速下降,到达出风口 4处几乎不会产生粘连的现象,冷却的效果明显提闻。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进风孔、风道筒体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进风口和变径口,所述辅助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风道筒体的上端,所述变径口 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道筒体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进风口位于进风口的相对侧,流经其的冷却风使上面的粒子能充分进入到下面的真空区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口的直径沿冷却风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使冷却风流速加大、产生高压强并在其周围产生真空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筒体通过压力差将粒子集中在所述真空区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道筒体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风道筒体底部相连通。【文档编号】B29C47/88GK103737894SQ201310718017【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专利技术者】陈煜 , 陈康平 申请人:临安市绿源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舟山市定海区龙强机械设备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进风孔、风道筒体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进风口和变径口,所述辅助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风道筒体的上端,所述变径口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道筒体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煜陈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临安市绿源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舟山市定海区龙强机械设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