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5585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3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管道、第二支撑管道、栽培槽和营养液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均为内部相通的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它们的三条边对应平行设置;所述栽培槽有一个以上,且设在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之间、并将它们连通为一体,每个栽培槽的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为出液口;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与进液口和出液口均相通,构成循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大大提高了培育植物面积,将平面培育方式转变为立体培育方式,有效地利用空间,可栽培高大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管道、第二支撑管道、栽培槽和营养液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均为内部相通的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它们的三条边对应平行设置;所述栽培槽有一个以上,且设在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之间、并将它们连通为一体,每个栽培槽的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为出液口;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与进液口和出液口均相通,构成循环。采用本专利技术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大大提高了培育植物面积,将平面培育方式转变为立体培育方式,有效地利用空间,可栽培高大植物。【专利说明】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式无土培育植物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培装置多采用并列的一根或多根可移动的栽培管槽进行培育,是利用生长季节和设施条件大面积生产的栽培装置,此传统方式多用于大面积农田,并且装置结构庞大,不适合家庭、办公小环境等地使用,由于家庭栽培量小,不能有效的节约空间,观赏性、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约空间的一体式培育植物 装直。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管道、第二支撑管道、栽培槽和营养液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均为内部相通的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它们的三条边对应平行设置;所述栽培槽有一个以上,且设在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之间、并将它们连通为一体,每个栽培槽的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为出液口 ;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与进液口和出液口均相通,构成循环。采用上述装置可使营养液在第一支撑管道、栽培槽、第二支撑管道和营养液循环装置之间循环,进而为栽培槽中植物提供营养。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贮液管、进液泵、进液管、回流管和控制装置;所述进液泵设在贮液管内,贮液管安装在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对应的底边之间的栽培槽上;进液管一端与进液泵连接、另一端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回流管与贮液管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与进液泵连接,这样可更进一步方便营养液的提供。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时控开关,这样可定时为植物提供营养液。所述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相对应的底边之间的栽培槽为2个,其余边之间的栽培槽数量各为5个,这样既节约材料又能满足日常所需,由于第一支撑管道和第二支撑管道的三角形结构,可得到比较大的空间,底部的栽培槽上可栽培大型植物。底边之间的栽培槽粗于其余边之间的栽培槽,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O栽培槽为管状结构,每个栽培槽上设有4-10个栽培口,这样可使营养液得到更加充分的吸收利用。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大大提高了培育植物面积,将平面培育方式转变为立体培育方式,有效地利用空间,可栽培高大植物;营养液循环装置将营养液不断地提供给栽培口内的植物,并通过时控开关来控制进液泵的运行,进而控制营养液的流动次数,及时补充植物所需营养及根系所需氧气,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图中:1第一支撑管道,2第二支撑管道,3栽培槽,4贮液管,5进液泵,6控制装置,7进液管,8进液口,9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所示的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管道1、第二支撑管道2、栽培槽3和营养液循环装置;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均为内部相通的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它们的三条边对应平行设置;栽培槽3设在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之间、并将它们连通为一体,每个栽培槽3的一端为进液口 8,另一端为出液口 9 ;营养液循环装置与进液口 8和出液口 9均相通,构成循环。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贮液管4、进液泵5、进液管7、回流管和控制装置6 ;进液泵5设在贮液管4内,贮液管4安装在支架的底部;进液管7 —端与进液泵5连接、另一端与进液口 8连通;出液口 9通过回流管与贮液管4连通;控制装置6与进液泵5连接;控制装置6上设有时控开关。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相对应的底边之间的栽培槽3为2个,其余边之间的栽培槽3数量各为5个,底边之间的栽培槽3粗于其余边之间的栽培槽3,栽培槽3为管状结构,每个栽培槽3上设有6个栽培口。【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管道(I)、第二支撑管道(2)、栽培槽(3)和营养液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均为内部相通的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它们的三条边对应平行设置;所述栽培槽(3)有一个以上,且设在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之间、并将它们连通为一体,每个栽培槽(3)的一端为进液口(8),另一端为出液口(9);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与进液口(8)和出液口(9)均相通,构成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贮液管(4 )、进液泵(5 )、进液管(7 )、回流管和控制装置(6 );所述进液泵(5 )设在贮液管(4 )内,贮液管(4 )安装在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 )对应的底边之间的栽培槽(3 )上;进液管(7)—端与进液泵(5)连接、另一端与进液口(8)连通;所述出液口(9)通过回流管与贮液管(4)连通;所述控制装置(6)与进液泵(5)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6)上设有时控开关。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管道(I)和第二支撑管道(2)相对应的底边之间的栽培槽(3)为2个,其余边之间的栽培槽(3)数量各为5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底边之间的栽培槽(3)粗于其余边之间的栽培槽(3)。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3)为管状结构,每个栽培槽(3)上设有4-10个栽培口。【文档编号】A01G31/02GK103733969SQ201310742292【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专利技术者】颜志明, 韩艳丽, 蔡善亚, 董慧, 史红林, 贾思振, 王全智 申请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管道(1)、第二支撑管道(2)、栽培槽(3)和营养液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管道(1)和第二支撑管道(2)均为内部相通的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支撑管道(1)和第二支撑管道(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它们的三条边对应平行设置;所述栽培槽(3)有一个以上,且设在第一支撑管道(1)和第二支撑管道(2)之间、并将它们连通为一体,每个栽培槽(3)的一端为进液口(8),另一端为出液口(9);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与进液口(8)和出液口(9)均相通,构成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明韩艳丽蔡善亚董慧史红林贾思振王全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