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5493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1 14:40
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DAL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并具有两个对称状的传输单元,每一传输单元均包括DALI接口、DALI信号收发电路、微控制器、CAN控制器、光耦合器以及CAN驱动接口电路,该DALI接口一端与DALI总线相连,另一端通过DALI信号收发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该微控制器则依次通过CAN控制器、光耦合器和CAN驱动接口电路而与CAN总线相连。(*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设置在DAL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并具有两个对称状的传输单元,每一传输单元均包括DALI接口、DALI信号收发电路、微控制器、CAN控制器、光耦合器以及CAN驱动接口电路,该DALI接口一端与DALI总线相连,另一端通过DALI信号收发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该微控制器则依次通过CAN控制器、光耦合器和CAN驱动接口电路而与CAN总线相连。本技术一方面保留了DALI协议的特点,同时又能兼具CAN协议所具有长距离,非常高效。另外,通过在CAN控制器与CAN驱动接口电路之间设置光耦合器,如此可以实现总结各节点之间的电气隔离,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专利说明】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控制指令传输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数字化可寻址调光接口协议(即DALI协议),是一个数据传输协议,其定义了电子镇流器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可靠性高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基于DALI协议自身的特点,其不可避免地具有传输距离短和传输速度慢的缺点。但是,对于一些较大的照明系统,由于各个LED灯之间的距离较长,如此会存在响应速度慢的缺点,进而急需一种能兼具DALI协议优势又同时达到长传输距离和快传输速度的传输系统。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需求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其不仅继承了 DALI协议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和价格低廉的优点,而且还克服了 DALI总线传输距离短和传输速度慢的缺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设置在DAL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具有两个对称状的传输单兀,每一传输单兀均包括DALI接口、DALI信号收发电路、微控制器、CAN控制器、光耦合器以及CAN驱动接口电路,该DALI接口 一端与DALI总线相连,另一端通过DALI信号收发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该微控制器则依次通过CAN控制器、光耦合器和CAN驱动接口电路而与CAN总线相连。进一步,该DALI信号收发电路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发射端和接收端、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级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八电阻、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一电容、第六电阻以及第四二极管,该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该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该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均采用EL357,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第一接口相连,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而与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光耦的2脚相连,该第一三级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而与第二接口相连,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均相连,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第二光耦的4脚相连,该第一光稱的4脚与发射端相连,该第一光稱的3脚与电源地相连,该第一光稱的I脚与第二光率禹的3脚、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相连,该第二光稱的I脚与接收端相连,该第二光耦的2脚与电源地相连,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均相连。进一步,该微控制器采用STC89C52。进一步,该CAN控制器采用SJA1000。进一步,该光耦合器采用6N137。进一步,该CAN驱动接口电路采用PCA82C25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从DALI总线传送过来的控制指令依次经DALI接口、DALI信号收发电路进行获取后,再由微控制器进行控制指令的解读,然后再依次由CAN控制器、光耦合器和CAN驱动接口电路转换至CAN总线中而采用CAN协议进行长距离和高速度的传输。如此,本技术一方面保留了DALI协议的特点,同时又能兼具CAN协议所具有长距离,非常高效。另外,通过在CAN控制器与CAN驱动接口电路之间设置光耦合器,如此可以实现总结各节点之间的电气隔离,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中一个传输单元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DALI信号收发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3为微控制器的原理图;图4为CAN控制器的原理图;图5为一个传输单兀中CAN协议一侧的CAN整体电路图。图中:DALI接口IDALI信号收发电路2微控制器3CAN控制器4光耦合器5CAN驱动接口电路 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设置在DAL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具有两个对称状的传输单元。如图1所不,每一传输单兀均包括DALI接口 1、DALI信号收发电路2、微控制器3、CAN控制器4、光耦合器5以及CAN驱动接口电路6,该DALI接口 I 一端与DALI总线相连,另一端通过DALI信号收发电路2与微控制器3相连,该微控制器3则依次通过CAN控制器4、光耦合器5和CAN驱动接口电路6而与CAN总线相连。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从DALI总线传送过来的控制指令依次经DALI接口 1、DALI信号收发电路2进行获取后,再由微控制器3进行控制指令的解读,然后再依次由CAN控制器4、光耦合器5和CAN驱动接口电路6转换至CAN总线中而采用CAN协议进行长距离和高速度的传输。如此,本技术一方面保留了 DALI协议的特点,同时又能兼具CAN协议所具有长距离,非常高效。另外,通过在CAN控制器4与CAN驱动接口电路6之间设置光耦合器5,如此可以实现总结各节点之间的电气隔离,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作为该DALI信号收发电路2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DALI信号收发电路2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发射端和接收端、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第一光稱U1、第二光稱U2、第一电容Cl、第六电阻R6以及第四二极管D4,该DALI接口 I通过全桥整流模块而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该DALI接口 I连接到DALI总线上,该DALI总线上的电压是16V,高电平范围是9.5?22.5V,低电平范围是-6.5?6.5V。具体地,该第一三极管Ql为NPN型三极管,该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该第一光耦Ul和第二光耦U2均采用EL357,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与第一接口相连,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l而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以及第一光稱Ul的2脚相连,该第一三级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而与第二接口相连,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相连,该第八电阻R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DALI协议控制指令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DAL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并具有两个对称状的传输单元,每一传输单元均包括DALI接口、DALI信号收发电路、微控制器、CAN控制器、光耦合器以及CAN驱动接口电路,该DALI接口一端与DALI总线相连,另一端通过DALI信号收发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该微控制器则依次通过CAN控制器、光耦合器和CAN驱动接口电路而与CAN总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良斌卓元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格绿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