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035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20:38
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包括呈弧板状的出风框以及背板,所述出风框的后端具有第一开口,其前端面中具有出风口,所述背板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的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出风框之间包围形成容腔,所述容腔中设有换热器、电机、蜗壳以及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蜗壳以及换热器分别连接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蜗壳、电机以及风轮分别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蜗壳中设有通腔及连通所述通腔的导风腔,所述导风腔朝上延伸布置;所述风轮连接于所述电机,且置于所述通腔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布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空调器的
,公开了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包括出风框以及背板,出风框的后端具有第一开口,其前端面中具有出风口,背板与出风框之间包围形成容腔,容腔中设有换热器、电机、蜗壳以及风轮,蜗壳、电机以及风轮分别置于换热器与背板之间;蜗壳中设有通腔及导风腔,导风腔朝上延伸布置;风轮连接于电机,且置于通腔中;换热器与出风口相对布置。电机驱动风轮转动,风轮转动产生的风经由蜗壳的导风腔吹至换热器,进行制冷或制热,最后通过出风框的出风口排至外部;由于换热器与出风框相对设置,这样,可以实现该空调器的正面导风,使得经由换热器制冷或制热后,且通过出风口出来的风的冷热温度均匀,且空调器的结构也较为简单。【专利说明】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的
,尤其涉及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空调行业中,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出风框以及背板,出风框呈板状,其后端具有第一开口,其前端面中具有出风口,背板安装在出风框的第一开口处,与出风框之间形成容腔,容腔中放置有蒸发器以及风轮等,风轮转动产生的风,经由蒸发器制热或制冷,再由出风口排至外部,从而实现外部空气制热或制冷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其结构较为复杂,连接关系也复杂,难以实现正面导风,从而使得从出风口排出的风的冷热温度不均匀,也就是说在制热或制冷后排出的风的温度不均匀,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也难以实现广范围的送风角度,其送风距离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制冷或制热后排出的风的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包括呈弧板状的出风框以及背板,所述出风框的后端具有第一开口,其前端面中具有出风口,所述背板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的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出风框之间包围形成容腔,所述容腔中设有换热器、电机、蜗壳以及风轮,所述电机、蜗壳以及换热器分别连接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蜗壳、电机以及风轮分别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蜗壳中设有通腔及连通所述通腔的导风腔,所述导风腔朝上延伸布置;所述风轮连接于所述电机,且置于所述通腔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呈板状,其上端连接于所述背板,下端朝前倾斜布置,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蜗壳、电机以及风轮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后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后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后板与两所述侧板包围形成前端具有第二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布置,所述电机、蜗壳以及风轮分别连接于所述后板。进一步地,所述蜗壳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后板中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风轮对齐布置,所述通风孔上覆盖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蜗壳的前端设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中具有与所述通腔连通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侧壁呈倾斜状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框包括分别呈弧板状的上框及下框,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上框的前端面中,所述上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壳的上端,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用于改变吹出所述出风口的风的方向的导风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多个相间布置的纵向格栅条、多个相间布置的横向格栅条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纵向格栅条及横向格栅条摆动的动力元件,所述纵向格栅条与所述横向格栅条分别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且呈交叉布置。进一步地,所述蜗壳的下端具有底座,所述底座封闭所述容腔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由电机驱动风轮转动,风轮转动产生的风经由蜗壳的导风腔吹至换热器,进行制冷或制热,最后通过出风框的出风口排至外部;由于换热器与出风框相对设置,这样,可以实现该空调器的正面导风,使得经由换热器制冷或制热后,且通过出风口出来的风的冷热温度均匀,且空调器的结构也较为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二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电机装配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蜗壳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出风框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7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处于导风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I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当然,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空调器1,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空调器I包括出风框以及背板109,出风框呈弧板状,其后端具有第一开口,前端面上设有出风口 1023,背板109连接在出风框的第一开口处,与出风框之间形成容腔;在容腔中设置有蜗壳107、电机110以及风轮108,电机110连接在背板109的前端面上,风轮108连接在电机110上,由电机110驱动转动,蜗壳107连接在背板109的前端面上,其中设有供风轮108穿设的通腔1072,并且,其中设有导风腔1071,该导风腔1071连通通腔1072,且朝上延伸布置,这样,风轮108由电机110驱动转动,且产生的风则经由导风腔1071排出,朝上吹出;在容腔中还设有换热器104,该换热器104连接在背板109的前端面上,且电机110、风轮108以及蜗壳107分别置于换热器104与背板109的前端面之间,并且,换热器104的前端面与出风框的出风口 1023相对设置。在上述的空调器I中,电机110驱动风轮108转动,风轮108转动产生的风经由蜗壳107的导风腔1071吹出,经由换热器104进行制冷或制热,最后通过出风框的出风口1023排至外部,由于换热器104与出风框相对设置,这样,可以实现该空调器I的正面导风,使得经由换热器104制冷或制热后,且通过出风口 1023出来的风的冷热温度均匀;并且,该空调器I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4呈板状,其呈倾斜状连接在背板109的前端面上,沿背板109的高度方向,换热器104的上端连接在背板109上,下端朝前倾斜,这样,使得换热器104与背板109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上述的蜗壳107、电机110以及风轮108等则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上述的容纳空间呈下大上小的楔形状,这样,由蜗壳107出来的风直接朝上吹出,经由经过换热器104,再经由出风口 1023排出。背板109包括后板1091以及分别连接在后板1091两侧的侧板1092,这样,后板1091以及两侧板1092包围形成的结构,前端具有第二开口,当背板109与出风框连接在一起时,出风框的第一开口与背板109的第二开口相向布置,并且,背板109的两侧板1092分别与出风框连接。上述的电机110以及蜗壳107分别安装在背板109的后板1091上,且位于出风框的出风口 1023的下方,这样,有利于由蜗壳107的导风腔1071中排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冷热温度均匀的空调器,包括呈弧板状的出风框以及背板,所述出风框的后端具有第一开口,其前端面中具有出风口,所述背板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的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出风框之间包围形成容腔,所述容腔中设有换热器、电机、蜗壳以及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蜗壳以及换热器分别连接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蜗壳、电机以及风轮分别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蜗壳中设有通腔及连通所述通腔的导风腔,所述导风腔朝上延伸布置;所述风轮连接于所述电机,且置于所述通腔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