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沾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680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07:44
一种纱线沾油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放置纱线的沾油平台(11)、积油槽(2)以及升降机构,沾油平台(11)或积油槽(2)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使沾油平台(11)浸入至积油槽(2)的液面下方,所述的沾油平台(11)的四周具有侧壁,沾油平台(11)和其四周的侧壁构成沾油槽(1),积油槽(2)位于沾油槽(1)的下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纱线沾油设备,包括放置纱线的沾油平台、积油槽以及升降机构,沾油平台或积油槽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使沾油平台浸入至积油槽的液面下方,沾油平台的四周具有侧壁,沾油平台和其四周的侧壁构成沾油槽,积油槽位于沾油槽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纱线沾油由纯手工操作转换为半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减少沾油时油滴落至车间现场和机台台板上,消除了安全隐患。【专利说明】纱线沾油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纱线沾油设备。
技术介绍
纱线在上机织造需要沾油,现在采用的是人工手动取油,在机台上沾油,往往导致地面上、机台台板上有油滴,污染了车间工作环境,容易发生滑倒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纱线沾油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纱线沾油设备,包括放置纱线的沾油平台、积油槽以及升降机构,沾油平台或积油槽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使沾油平台浸入至积油槽的液面下方,沾油平台的四周具有侧壁,沾油平台和其四周的侧壁构成沾油槽,积油槽位于沾油槽的下方。为了维持积油槽内的液位高度,积油槽通过储油槽供油,在积油槽内具有控制积油槽内液面高度的浮球阀,储油槽的供油管与浮球阀的进口连接。沾油槽和储油槽固定在推车结构上,升降机构设置在推车结构上,驱动积油槽上下移动。升降机构为气缸,气缸通过设置气阀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纱线沾油由纯手工操作转换为半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减少沾油时油滴落至车间现场和机台台板上,消除了安全隐患。【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绒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沾油槽,11.沾油平台,2.积油槽,3.储油槽,4.浮球阀,5.气缸。【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纱线沾油设备,包括放置纱线的沾油平台11、积油槽2以及升降机构,沾油平台11的四周具有侧壁,沾油平台11和其四周的侧壁构成沾油槽1,沾油槽I和储油槽3固定在推车结构上,积油槽2位于沾油槽I的下方,升降机构设置在推车结构上,驱动积油槽2上下移动,使沾油平台11浸入至积油槽2的液面下方,沾油平台上具有导油通孔。升降机构为气缸5,气缸5通过气阀控制,气阀上具有操作手柄。积油槽2通过储油槽3供油,在积油槽2内具有控制积油槽2内液面高度的浮球阀4,储油槽3的供油管与浮球阀4的进口连接。操作过程如下:需要沾油的纱线放置在沾油槽I内,通过操作手柄控制气缸5,气缸5推动积油槽2上升,使沾油平台11浸入至积油槽2的液面下方,完成纱线沾油。随着积油槽2内液位的下降,积油槽2内的浮球阀4打开,储油槽3通过供油管向积油槽2供油,补充消耗的油料。【权利要求】1.一种纱线沾油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放置纱线的沾油平台(11)、积油槽(2)以及升降机构,沾油平台(11)或积油槽(2)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使沾油平台(11)浸入至积油槽(2)的液面下方,所述的沾油平台(11)的四周具有侧壁,沾油平台(11)和其四周的侧壁构成沾油槽(1),积油槽(2)位于沾油槽(I)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沾油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积油槽(2)通过储油槽(3)供油,在积油槽(2 )内具有控制积油槽(2 )内液面高度的浮球阀(4 ),储油槽(3 )的供油管与浮球阀(4)的进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沾油设备,其特征是:沾油槽(I)和储油槽(3)固定在推车结构上,升降机构设置在推车结构上,驱动积油槽(2)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纱线沾油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机构为气缸(5),气缸(5)通过设置气阀控制。【文档编号】D06B3/04GK203546394SQ201320452951【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专利技术者】陆俊华, 黄立新, 杨庆华 申请人: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沾油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放置纱线的沾油平台(11)、积油槽(2)以及升降机构,沾油平台(11)或积油槽(2)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使沾油平台(11)浸入至积油槽(2)的液面下方,所述的沾油平台(11)的四周具有侧壁,沾油平台(11)和其四周的侧壁构成沾油槽(1),积油槽(2)位于沾油槽(1)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俊华黄立新杨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