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358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22:34
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大铗子支架,在相邻大铗子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小铗子支架,在大铗子支架与小铗子支架的同一侧端部均设置有铗头,在大铗子支架的两端下部设置有轨道轴承;在相邻大铗子支架的不同侧端部之间铰接长连板,长连板与小铗子支架的中部铰接,在小铗子支架的末端与相邻其中一大铗子支架之间铰接后连板;后连板、长连板、大铗子支架以及小铗子支架构成展开呈可伸缩平行四边形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该铗子机构为五连杆铗子,其中五连杆由大铗子支架,小铗子支架,长连板,后连板和拉杆构成。在长连板和后连板的作用下,大铗子支架和小铗子支架构成平行联动机构,相邻铗子的距离随着长连板和后连板的转动变化,拉杆可以控制铗子的最大张角。后连板和长连板以及相邻的大小铗子支架构成可伸缩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本技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在高速条件下运转平稳,维护方便。【专利说明】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隔膜生产线用的薄膜拉伸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塑料薄膜生产过程中多采用机械式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对薄膜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同步拉伸。目前大部分双拉铗子机构都是由多个铰链四杆机构构成,这种铗子机构虽然也实现了双向同步拉伸,然而这类铗子机构仍存在冲击力大,容易破膜;折杆部分结构复杂,维护不便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大铗子支架,在相邻大铗子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小铗子支架,在大铗子支架与小铗子支架的同一侧端部均设置有铗头,在大铗子支架的两端下部设置有轨道轴承;在相邻大铗子支架的不同侧端部之间铰接长连板,长连板与小铗子支架的中部铰接,在小铗子支架的末端与相邻其中一大铗子支架之间铰接后连板;后连板、长连板、大铗子支架以及小铗子支架构成展开呈可伸缩平行四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铗子机构还包括一个用以控制铗子最大张角并传递拉力的拉杆,拉杆呈V形,拉杆的一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条形孔,条形孔套置在所述后连板与大铗子支架之间铰接的销轴上,拉杆的另一端与另一大铗子支架未固定有铗头的一端铰接,大铗子支架、小铗子支架、长连板、后连板和拉杆构成五连杆机构。优选的,所述铗头包括上铗头与下铗头,上铗头与下铗头之间形成薄膜铗口,上铗头设置在铗子柄的下端,铗子柄通过销轴固定在大铗子支架、小铗子支架上,在铗子柄和大铗子支架、小铗子支架之间连接有压簧,下铗头设置在大铗子支架和小铗子支架的下端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精巧,结构简单紧凑,在高速条件下运转平稳,不会出现破膜等问题,而且维护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单个大铗子的结构;图2是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展开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铗子支架,101-第一大铗子支架,102-第二大铗子支架,2-小铗子支架,3-铗头,301-上铗头,302-下铗头,4-轨道轴承,5-轨道,6-长连板,7-后连板,8-拉杆,9-条形孔,10-铗子柄,11-压簧,12-小铗子上连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大铗子支架1,在相邻大铗子支架I之间平行设置有一个小铗子支架2,在大铗子支架I与小铗子支架2的同一侧端部均设置有铗头3。大铗子支架I与其上设置的铗头3组成一个大铗子;小铗子支架2与其上设置的铗头3组成一个小铗子。在大铗子支架I的两端下部设置有轨道轴承4,轨道轴承4安放在轨道5上。为了方便表述,将相邻的两个大铗子支架I分别称为第一大铗子支架101与第二大铗子支架102。在第一大铗子支架101与第二大铗子支架102的不同侧端部之间铰接长连板6,长连板6的中部与小铗子支架2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小铗子支架2与第一大铗子支架101之间连接后连板7,后连板7的一端与小铗子支架2的末端即未连接铗头3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后连板7的另一端与第一大铗子支架I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长连板6和后连板7的作用下,大铗子支架I和小铗子支架2构成平行联动机构,相邻铗子之间的距离及夹角随着长连板6和后连扳7的转动变化。后连板7、长连板6、第一大铗子支架101以及小铗子支架2构成展开呈可伸缩平行四边形结构。多个平行四边形结构构成可伸缩的四连杆机构。进一步的,为了传递压力并控制铗子机构的最大张角即大铗子支架I与长连板6之间的铗角,在相邻大铗子支架I之间还设置有拉杆8。拉杆8的尺寸决定铗子张角的大小。拉杆8呈V形,拉杆8的一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条形孔9,条形孔9套置在所述后连板7与第一大铗子支架101之间铰接的销轴上,拉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大铗子支架102未固定有铗头3的末端铰接。大铗子支架1、小铗子支架2、长连板6、后连板7和拉杆8构成五连杆机构。在五连杆的作用下,铗子之间可以实现平行移动。上述铗头3包括上铗头301与下铗头302,上铗头301与下铗头302之间形成薄膜铗口。上铗头301设置在铗子柄10的下端,铗子柄10通过销轴分别固定在大铗子支架I和小铗子支架2上,在铗子柄10和大铗子支架1、小铗子支架2之间连接有压簧11。下铗头302设置在大铗子支架I和小铗子支架2的下端部。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一方面将小铗子的旋转中心移至小铗子上连板12的中部,另一方面省去现有技术中的折杆等较复杂结构。在运转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双向同步拉伸,而且可确保在高速条件下仍能运转平稳,不容易出现破膜等问题,并且结构简单紧凑,维护方便。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在初始阶段,铗子呈合并状态,进行隔膜拉伸时,主动齿盘驱动铗子后端的铗子轴,带动两列铗子在轨道上运行并逐渐展开,实现纵向拉伸,同时依靠轨道的间距逐渐增大,实现薄膜的横向拉伸。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大铗子支架,在相邻大铗子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小铗子支架,在大铗子支架与小铗子支架的同一侧端部均设置有铗头,在大铗子支架的两端下部设置有轨道轴承;在相邻大铗子支架的不同侧端部之间铰接长连板,长连板与小铗子支架的中部铰接,在小铗子支架的末端与相邻其中一大铗子支架之间铰接后连板;后连板、长连板、大铗子支架以及小铗子支架构成展开呈可伸缩平行四边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以控制铗子最大张角并传递拉力的拉杆,拉杆呈V形,拉杆的一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条形孔,条形孔套置在所述后连板与大铗子支架之间铰接的销轴上,拉杆的另一端与另一大铗子支架未固定有铗头的一端铰接,大铗子支架、小铗子支架、长连板、后连板和拉杆构成五连杆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铗头包括上铗头与下铗头,上铗头与下铗头之间形成薄膜铗口,上铗头设置在铗子柄的下端,铗子柄通过销轴固定在大铗子支架、小铗子支架上,在铗子柄和大铗子支架、小铗子支架之间连接有压簧,下铗头设置在大铗子支架和小铗子支架的下端部。【文档编号】B29C55/20GK203543103SQ201320680653【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同步拉伸铗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大铗子支架,在相邻大铗子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小铗子支架,在大铗子支架与小铗子支架的同一侧端部均设置有铗头,在大铗子支架的两端下部设置有轨道轴承;在相邻大铗子支架的不同侧端部之间铰接长连板,长连板与小铗子支架的中部铰接,在小铗子支架的末端与相邻其中一大铗子支架之间铰接后连板;后连板、长连板、大铗子支架以及小铗子支架构成展开呈可伸缩平行四边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郅立鹏陈继朝王健申士博殷振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