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亭专利>正文

人力播种点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人力播种点播器”是一种套种时使用的人力播种点播器。该点播器的种子漏斗连接一空心杆体,杆体的下端为斜截面,长母线一侧安装铲头,有一两端为铲状,中间呈弓形的脚踏前端铲状部位封住杆体下端的斜截面,使种粒不能漏下。播种时,用脚踏住踏脚的圆柱状的弓形部位,铲头插入地中,进行点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播种效率高,播种质量好和成本低廉、经久耐用的优点。(*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小农具,更确切说是农作物垄间套种时使用的一种“人力播种点播器”。为了农业增产,经常是在前茬作物未收割前,再在上茬作物垄间进行下茬的播种(称为套种)。在套种时即要保证播种的质量和播种效率,又要不损坏前茬未熟农作物,套种时需要使用播种点播器。目前常用的播种点播器有:1.机械式点播器:该种点播器是用机械牵引,只适用于无前茬作物的大面积土地上进行播种,不适用于套种时使用。2.马拉式点播器:该种点播器是用牲畜牵引,也只适用于无前茬作物的大面积土地上进行播种,而不适用于套种时使用。3.竹杆式人力点播器:该种点播器虽适于套种使用,但存在挖种穴浅、有时种子露在土外、操作不便和播种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使播种器不但适合于套种使用,而且要解决“竹杆式人力点播器”现存在的挖种穴浅、有时种子露在土外、操作不便和播种效率低的问题,专利技术人特设计出本技术一人力播种点播器。说明书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踏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铲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1对本技术及组成本技术的各部件做如下具体说明:1.漏斗:材料用金属板(例如:铁皮)或非金属板(例如:塑料板)。该部件是一个由薄型板卷制成的,其形状是一个倒置园台(图1-1),该部件的小端面与杆体(图1-3)相接(焊接或其他方法)。该部件是在种粒向播种点播器内倾入时,使种粒易倒入杆体内而不散落在点播器外面。2.手柄:材料为金属或非金属。该部件是用金属板或非金属板卷制而成的,外形呈园柱状(图1-2),它的一个端面是园形,另一个端面则呈内凹园弧状,该园弧状端面的凹凸程度则以和杆体(图1-3)侧面吻合好为准。该部件是在使用“人工播种点播器”时的手持部位。3.杆体:材料为金属或非金属。该部件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板加工成的,外型是一个园柱体形(图1-3),它的一个端面与园柱体母线垂直,此端面与漏斗(图1-1)相连接;它的另一端面与园柱体侧面母线夹角呈10°-80°,最佳夹角为45°(此端面称为斜截面),在斜截面一端:杆体侧面长母线的一侧安装铲头(图1-7),杆体侧面的短母线一侧距斜截面适当距离处,安装一支架(图1-4),该支架距斜截面的距离,以安装踏脚(图1-6)后,踏脚铲形部位平时能封闭住杆体斜截面,使种粒不漏下,而播种时又有顺利进行点-->播为准。4.支架:材料用金属或非金属。该部件是用一块金属或非金属矩形板做成一个在一面开口的U型支架,(图1-4或图2),在支架上开两个孔(见图2)。该部件安装在杆体(图1-3)上,支架通过铆轴(图1-5)与踏脚(图1-6)松动地连接在一起,使踏脚(图1-6)一端的铲形部位封住杆体(图1-3)下端的斜截面,平时不漏种粒,播种时支架作为踏脚的支点和轴承,使播种工作能顺利进行。5.铆轴:该部件是选用标准件ML2,GB867-86-2×6至GB867-86-15×40。该部件插入支架(图1-4)的两个孔中和踏脚(图1-6)的孔中,(踏脚放在U型支架中间),把支架和踏脚串连在一起,铆轴本身在支架和踏脚的孔中能松动地转动,起到轴的作用,平时踏脚一端的铲形部位能封住杆体(图1-3)下端的斜截面,播种时铆轴起支点作用使种粒点播工作能顺利进行。6.踏脚:材料用金属或非金属。踏脚(图1-6或图3)的两端为铲状,中间呈弓形,中间由粗细不一的园柱形杆两端由铲状构成的单一体。该部件中间有孔部位放入U形支架(图1-4)中间,把两个部件的孔对准后,用铆轴(图1-5)当轴使支架和踏脚松动地串联在一起,铆轴在孔中能松动的转动,这时踏脚的前端铲状部位封闭住杆体(图1-3)下端的斜截面使种粒不能漏下,在播种时,踏-->脚后端铲状部位落地起到支点作用,铆轴(图1-5)也为支点,用脚踏住踏脚(图1-6)的园柱状的弓形部位,铲头(图1-7)插入地中,进行点播工作。7.铲头:材料用金属(例如钢)。该部件呈铲状(图1-7或图4)。该部件安装在杆体(图1-3)斜截面的下端,侧面是长母线的一侧,铲头是拨土、开种穴的部件。由上述7个部件所构成的播种器即是本技术一“人力播种点播器”。本技术在拨种前,即在铲头(图1-7)和踏脚(图1-6)未接触地面时,在动力作用下踏脚的铲状前舌关闭住杆体(图1-3)下端的斜截面,使种粒不能漏下,当用脚下踏踏脚(图1-6)的中部,且使踏脚后端铲状部位刚接触地面时,手握住手柄(图1-2)向后拉杆体(图1-3)时,则杆体上端向后倾斜,同时带动铲头(图1-7)移动位置,拨开土壤,形成种穴;此时又因踏脚位置未动,而使踏脚的铲状前舌与杆体下端的斜截面之间产生缝隙,则种粒从缝隙间落入由铲头拨开土壤而形成的种穴底部,然后用手提起“人工播种点播器”再进行第二次点播。本技术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可用于田间套种使用。2.效率高:用本“人力播种点播器”在麦田间套种玉米,8小-->时每人可点种15,000株,与旧式点播方法比较,可提高效率10倍。3.播种质量高:因本“人工播种点播器”在拨土开种穴时,大地表层干土不易流入种穴内,所以保墒好,出苗率高,尤其在墒情较早时,效果尤为显著。4.成本低廉,经久耐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力播种点播器其特征在于该播种点播器由(1)漏斗、(2)手柄、(3)杆体、(4)支架、(5)铆轴、(6)踏脚、(7)铲头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力播种点播器其特征在于该播种点播器由(1)漏斗、(2)手柄、(3)杆体、(4)支架、(5)铆轴、(6)踏脚、(7)铲头所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播种点播器,其特征在于该(1)漏斗,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板制成,外形是一个倒置园台,漏斗的小端面与杆体部件相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播种点播器,其特征在于该(2)手柄的外形呈园柱状,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板制成的,它的一个端面是园形,另一端面则呈内凹园弧状,端面呈内凹园弧状的一端和杆体部件的侧面相吻接,该部件是手持部位。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播种点播器,其特征在于该(3)杆体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板加工制成的,外形是一个园柱体形,它的一个端面与园柱体母线垂直,它的另一端面与园柱体侧面母线夹角为10°~80°,最佳夹角为45°(此端面称为斜截面),在斜截面一端:杆体侧面长母线的一侧安装铲头,    杆体侧面的短母线一侧距斜截面适当距离处安装支架。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播种点播器,其特征在于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亭
申请(专利权)人:牛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