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3153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7 06:47
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壳体、驱动装置(1)、收线轮(2),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装置(1)和所述收线轮(2)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1)、所述收线轮(2)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1)与所述收线轮(2)通过传动机构(3)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收线轮(2)转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收线轮(2)一侧设置有出线槽(4),所述收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线轮(2)的中心旋转轴平行,所述出线槽(4)中设置有导向轮(5),所述导向轮(5)可移动安装在所述出线槽(4)中,所述导向轮(5)具有贯穿其的中心孔(51),所述导向轮(5)中心孔(51)的中心线与所述出线槽(4)的长度方向垂直,外部线缆(6)经所述中心孔(51)后进入所述收线轮(2),所述出线槽(4)长度与所述收线轮(2)的缠绕区域长度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线装置,包括机架、壳体、电机、收线轮,壳体、电机和收线轮安装在机架上,电机、收线轮位于壳体内,电机与收线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连接并带动收线轮转动,壳体靠近收线轮一侧设置有出线槽,收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收线轮的中心旋转轴平行,出线槽中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可移动安装在出线槽中,导向轮具有贯穿其的中心孔,导向轮中心孔的中心线与出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外部线缆经中心孔后进入收线轮,出线槽长度与收线轮的缠绕区域长度一致。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收线装置,其结构简单,能使得收线过程中绕线均匀,不易发生叠线。【专利说明】一种收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收线装置主要是由电机带动收线盘进行转动实现收线。上述结构方式,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来控制收线盘的转动,从而方便地控制收线速度。但是,在收线过程中,为了提高收线效率,往往无法降低收线速度,在保持高速收线的情况下,往往由于绕线不均匀而会发生叠线现象,叠线现象作为众所周知的危害,此处不再赘述,而现有技术中的收线装置无法克服高速收线下的绕线不均匀导致叠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收线装置,其结构简单,能使得收线过程中绕线均匀,不易发生叠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收线装置,包括机架、壳体、驱动装置、收线轮,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收线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收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收线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收线轮转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收线轮一侧设置有出线槽,所述收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线轮的中心旋转轴平行,所述出线槽中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移动安装在所述出线槽中,所述导向轮具有贯穿其的中心孔,所述导向轮中心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出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外部线缆经所述中心孔后进入所述收线轮,所述出线槽长度与所述收线轮的缠绕区域长度一致。优选地,所述出线槽的两侧槽壁上设置有凹陷滑槽,所述导向轮边部卡接在所述凹陷滑槽中,并沿所述凹陷滑槽移动。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输出轴、所述收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连接有使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联动的传动带。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本专利技术中,收线过程中,通过电机带动收线轮转动进行收线,外部线缆经导线轮的中心孔进入收线轮,由于导线轮可在出线槽上滑动,当收线轮与导线轮之间线缆存在倾斜角度时,线缆拉力的竖直分力会驱动导线轮上下运动,使得导线轮运动至与收线轮上进线端水平位置上,从而保障线缆以水平方向进入收线轮进线绕线,因此,不易发生叠线;同时,随着线缆在收线轮上入绳角的变化,导线轮会随线缆在收线轮上进线位置的变化不断进行位置调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收线装置的出线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收线装置的侧视图。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收线装置,包括机架、壳体、电机1、收线轮2,壳体、电机I和收线轮2安装在机架上,电机1、收线轮2位于壳体内,电机I与收线轮2通过传动机构3驱动连接并带动收线轮2转动,壳体靠近收线轮2 —侧设置有出线槽4,收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收线轮2的中心旋转轴平行,出线槽4中设置有导向轮5,导向轮5可移动安装在出线槽4中,导向轮5具有贯穿其的中心孔51,导向轮5中心孔51的中心线与出线槽4的长度方向垂直,外部线缆6经中心孔51后进入收线轮2,出线槽4长度与收线轮2的缠绕区域长度一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出线槽4的两侧槽壁上设置有凹陷滑槽,导向轮5边部卡接在凹陷滑槽中,并沿凹陷滑槽移动,该结构方式中,结构简单,导线轮在出线槽4中运动顺畅。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传动机构3包括分别与电机I输出轴、收线轮2同轴连接的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之间连接有使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联动的传动带33。在本专利技术中,收线过程中,通过电机I带动收线轮2转动进行收线,外部线缆6经导线轮的中心孔51进入收线轮2,由于导线轮可在出线槽4上滑动,当收线轮2与导线轮之间线缆6存在倾斜角度时,线缆6拉力的竖直分力会驱动导线轮上下运动,使得导线轮运动至与收线轮2上进线端水平位置上,从而保障线缆6以水平方向进入收线轮2进线绕线,因此,不易发生叠线;同时,随着线缆6在收线轮2上入绳角的变化,导线轮会随线缆6在收线轮2上进线位置的变化不断进行位置调整。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壳体、驱动装置(I)、收线轮(2),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装置(I)和所述收线轮(2 )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I)、所述收线轮(2 )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I)与所述收线轮(2 )通过传动机构(3 )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收线轮(2)转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收线轮(2)—侧设置有出线槽(4),所述收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线轮(2)的中心旋转轴平行,所述出线槽(4)中设置有导向轮(5),所述导向轮(5)可移动安装在所述出线槽(4)中,所述导向轮(5)具有贯穿其的中心孔(51),所述导向轮(5)中心孔(51)的中心线与所述出线槽(4)的长度方向垂直,外部线缆(6)经所述中心孔(51)后进入所述收线轮(2),所述出线槽(4)长度与所述收线轮(2)的缠绕区域长度—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4)的两侧槽壁上设置有凹陷滑槽,所述导向轮(5)边部卡接在所述凹陷滑槽中,并沿所述凹陷滑槽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I)输出轴、所述收线轮(2)同轴连接的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所述第一转轮(31)和所述第二转轮(32)之间连接有使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联动的传动带(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I)为电机。【文档编号】B65H54/30GK103723572SQ201310602931【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专利技术者】李乐群 申请人:安徽鑫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壳体、驱动装置(1)、收线轮(2),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装置(1)和所述收线轮(2)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1)、所述收线轮(2)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1)与所述收线轮(2)通过传动机构(3)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收线轮(2)转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收线轮(2)一侧设置有出线槽(4),所述收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线轮(2)的中心旋转轴平行,所述出线槽(4)中设置有导向轮(5),所述导向轮(5)可移动安装在所述出线槽(4)中,所述导向轮(5)具有贯穿其的中心孔(51),所述导向轮(5)中心孔(51)的中心线与所述出线槽(4)的长度方向垂直,外部线缆(6)经所述中心孔(51)后进入所述收线轮(2),所述出线槽(4)长度与所述收线轮(2)的缠绕区域长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