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2059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方形体外壳,外壳的上表面具有开口,外壳一对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内设有花盆座、风道及水箱,水箱设置在外壳内底部,风道设置在外壳内中部,且一端与外壳侧壁上的出风口相连接,花盆座设置在外壳内上部,且花盆座上边沿与外壳上表面开口处边沿相扣合;其中,水箱上设有出水口;风道另一端设有活性炭过滤框;花盆座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根进水管一端与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端与花盆座进水口相连接;一根回水管一端与花盆座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端与风道的活性炭过滤框相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但实现了室内空气快速净化,而且还能够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得到充分的利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方形体外壳,外壳的上表面具有开口,外壳一对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内设有花盆座、风道及水箱,水箱设置在外壳内底部,风道设置在外壳内中部,且一端与外壳侧壁上的出风口相连接,花盆座设置在外壳内上部,且花盆座上边沿与外壳上表面开口处边沿相扣合;其中,水箱上设有出水口;风道另一端设有活性炭过滤框;花盆座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根进水管一端与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端与花盆座进水口相连接;一根回水管一端与花盆座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端与风道的活性炭过滤框相连接。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但实现了室内空气快速净化,而且还能够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得到充分的利用。【专利说明】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处于相当严重的状况,其危害性不容忽视,预防和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安心工作、享受现代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空气净化器主要采用机械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或负离子等单元,需用定期更换过滤网,活性炭,否则由于其饱和吸附了大量有害物质,反而形成了二次污染源,且更换费用较高。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室内污染状况和室内净化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生态型空气净化器,彻底解决了空气净化器的更换滤芯、二次污染问题,在实现了室内空气快速净化的同时,渴望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变废为宝,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将植物养植和空气净化连接起来,同时具有养植和净化空气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更换滤芯、二次污染的问题;节约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方形体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具有开口,所述外壳相对的一对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有花盆座、风道及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风道设置在外壳内中部,且一端与外壳侧壁上的出风口相连接,花盆座设置在外壳内上部,且花盆座上边沿与外壳上表面开口处外边沿相扣合;其中,水箱上设有出水口 ;所述风道另一端设有活性炭过滤框;花盆座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一根进水管一端与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端与花盆座进水口相连接;一根回水管一端与花盆座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端与风道的活性炭过滤框相连接。进一步,所述花盆座与出风口相同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相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负离子发生器。进一步,所述风道内还设有直流风机、光催化材料及紫外灯。进一步,所述活性炭过滤框的外端还设有预过滤网。进一步,所述活性炭过滤框下端设有接水槽。进一步,所述水箱的内部设有过滤网、固定架、水位开关及水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气流净化子系统、循环转移子系统和生态湿地子系统,将植物养植和空气净化技术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将室内空气快速净化,而且还能够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得到充分的利用;彻底解决了空气净化器更换滤芯、二次污染的问题;节约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壳的正面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外壳的背面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外壳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花盆座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风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风道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水箱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水箱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宝空气净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室内,包括外壳I,外壳I为方形体,外壳I的上表面具有开口,侧壁上具有后盖7,外壳I相对的一对侧壁上设有进风口 8和出风口 3,进风口的上端设有电源开关6 ;外壳I相对的另一对侧壁上设有把手4,方便移动系统,外壳的底部设有底座5,避免底部与地面磨损。外壳I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水箱12、风道11及花盆座10 ;水箱设置在外壳内底部,风道设置在外壳内中部,且风道一端与外壳侧壁上的出风口相连接,花盆座设置在外壳内上部,且花盆座上边沿与外壳上表面开口处外边沿相扣合。如图3-4所示,花盆座10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 17和出水口 18 ;花盆座10上端边沿处对称位置设置有机玻璃装饰条14和注水口 16,注水口 16上设有注水口盖15,注水时将注水口盖15打开。花盆座10内放有花盆9,花盆9内养植植物。花盆座10与出风口 3相同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相连接的控制面板2,控制整个系统,控制面板上设有负离子发生器13,起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的作用。如图5-6所示,风道11 一端设有连接件19,用于跟出风口 3连接,风道11另一端设有活性炭过滤框23和预过滤网24 ;活性炭过滤框23的下端设有接水槽25 ;风道11内设有直流风机20,通过插槽固定在风道11内的两块蜂窝状光催化材料21,两块蜂窝状光催化材料21中间设有紫外灯22。如图7-8所示,水箱12上设有水箱盖26,水箱盖26上设有水管插口 29,水箱盖26还设有橡胶圈30,该橡胶圈30与风道11上的接水槽25相连接,确保从活性炭过滤框23流出的水回到水箱;水箱12侧壁上还设有水泵出水口 27,溢水口 28 ;如图8所示,水箱12内部设有过滤网31,进行对内部水质的过滤;固定架32,对水箱盖26进行固定;水位开关33及水泵34,水泵34通过控制面板2控制整个循环转移系统的循环。如图3所示,一根注水管35 —端与花盆座10上的注水口 16相连接,另一端与水箱上水管插口 29相连接;一根进水管36 —端与水箱的出水口 27相连接,另一端与花盆座10上的进水口 17相连接;一根回水管37—端与花盆座10上出水口 18相连接,另一端与活性炭过滤框23相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可分为3个子系统:分别为气流净化子系统、循环转移子系统和生态湿地子系统。气流净化子系统流程为:空气先经过进风口 8,再经过预过滤网24初过滤,进一步经过活性炭过滤框23吸附过滤有害气体,然后经过两块蜂窝状光催化材料21和紫外灯22进一步净化,净化的空气再经过直流风机20,负离子发生器13,出风口连接件19,最后从出风口 3排出干净空气,实现空气的净化。循环转移子系统流程为:水箱内的水通过注水口 16,经过注水管35从水管插口 29流进水箱12中;机器工作时,水箱12中的水通过水泵34从水泵出水口 27出来,通过进水管36、进水口 17流到花盆座10内,经过植物处理后再从出水口 18流出,通过回水管37,再经过活性炭过滤框23,接水槽25,从橡胶圈30流入水箱12中,形成水循环。该循环可避免定期更换过滤网,活性炭。生态湿地子系统流程为:通过花盆9,以及花盆内的植物,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空气进行预处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转化、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实现绿色养植。通过气流净化子系统、循环转移子系统和生态湿地子系统,可彻底降解空气中有害物质,同时将污染物转化成绿色植物的营养,具有植物养植和空气净化的双重功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方形体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具有开口,所述外壳(1)相对的一对侧壁上设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有花盆座(10)、风道(11)及水箱(12),所述水箱(12)设置在外壳(1)内底部,所述风道(11)设置在外壳(1)内中部,且一端与外壳侧壁上的出风口相连接,花盆座(10)设置在外壳(1)内上部,且花盆座(10)上边沿与外壳(1)上表面开口处边沿相扣合;其中,水箱(12)上设有出水口(27);所述风道(11)另一端设有活性炭过滤框(23);花盆座(10)侧壁上设有进水口(17)和出水口(18);一根进水管(36)一端与水箱(12)的出水口(27)相连接,另一端与花盆座(10)进水口(17)相连接;一根回水管(37)一端与花盆座的出水口(18)相连接,另一端与风道(11)的活性炭过滤框(2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平赵雷咸才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