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组件和不对称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86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把手组件和不对称把手,该把手组件包括:立柱,延伸至车辆的车顶盖内饰板并支撑车辆的侧门,立柱包括内部装饰件,内部装饰件设置在核心框架件上方并在前内部边缘和与侧门相邻的后内部边缘之间延伸;以及不对称把手,邻近后内部边缘与内部装饰件刚性连接并从立柱向后纵向突出。不对称把手包括:与车辆的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一端;在第一端下方与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二端;以第一角度从第一端向下延伸的倾斜部;以第二角度从第二端向上延伸以与倾斜部连接的弯曲部,第一角度比第二角度至少小十度以在立柱和不对称把手之间提供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平缓地改变向前移动的物体沿立柱的滑动而不会对物体设置阻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把手组件和不对称把手,该把手组件包括:立柱,延伸至车辆的车顶盖内饰板并支撑车辆的侧门,立柱包括内部装饰件,内部装饰件设置在核心框架件上方并在前内部边缘和与侧门相邻的后内部边缘之间延伸;以及不对称把手,邻近后内部边缘与内部装饰件刚性连接并从立柱向后纵向突出。不对称把手包括:与车辆的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一端;在第一端下方与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二端;以第一角度从第一端向下延伸的倾斜部;以第二角度从第二端向上延伸以与倾斜部连接的弯曲部,第一角度比第二角度至少小十度以在立柱和不对称把手之间提供平滑过渡。本技术能够平缓地改变向前移动的物体沿立柱的滑动而不会对物体设置阻挡。【专利说明】把手组件和不对称把手
本技术总的来说涉及用于车辆的把手组件,更具体地,涉及安装至车辆立柱的不对称把手,其至少一部分被成角以在车辆立柱和把手之间提供平滑过渡。
技术介绍
机动车逐渐将把手配备为标准部件。把手通常用于在乘客进入或离开车辆时为其提供辅助,以及在行驶于崎岖地形时将乘客保持在其就坐位置。通常在诸如运动型多用途车或卡车的具有高悬架的车辆中使用位于车辆框架的A柱上的把手,以在辅助进入或离开车辆时提供较低的抓握位置。因此,安置在如上位置的把手通常需要可使把手延伸进入车厢区域的坚固构造和安装结构,诸如在由车辆突然减速或碰撞引起的乘客头部向前移动的过程期间,上述结构会对乘客形成阻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把手,其能够避免在诸如乘客头部的物体向前移动时对物体形成阻挡。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把手组件,其包括:立柱,延伸至所述车辆的车顶盖内饰板并支撑所述车辆的侧门,其中,所述立柱包括内部装饰件,所述内部装饰件设置在核心框架件上方并在前内部边缘和与所述侧门相邻的后内部边缘之间延伸;以及不对称把手,邻近所述后内部边缘与所述内部装饰件刚性连接并从所述立柱向后纵向突出。不对称把手包括:与所述车辆的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端下方与所述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二端;以第一角度从所述第一端向下延伸的倾斜部;和以第二角度从所述第二端向上延伸以与所述倾斜部连接的弯曲部,其中,所述第一角度比所述第二角度至少小十度以在所述立柱和所述不对称把手之间提供平滑过渡。优选地,倾斜部基本呈直线并且被配置成使向前移动的物体滑动地偏转。优选地,第一角度小于三十五度,不对称把手被配置成使向前移动的物体在立柱和不对称把手的倾斜部之间相对不受阻挡地滑动。优选地,倾斜部稍微弯曲,弯曲部的曲率大于倾斜部的曲率。优选地,该把手组件还包括:位于不对称把手和立柱之间的开口,开口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变窄以形成泪滴形的形状,开口被配置成提供大小用于容纳握住把手的乘客手部的区域。优选地,不对称把手由相对于立柱基本呈柔性的材料模制,使得不对称把手被配置成吸收和偏转物体的碰撞力。优选地,立柱在车辆的仪表板和车辆的车顶盖内饰板之间延伸,以支撑与其铰接的侧门。优选地,所述立柱具有远离所述仪表板和所述车顶盖内饰板的中间垂直段,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邻近所述立柱的中间垂直段与所述立柱的内部装饰件连接。优选地,立柱包括设置在核心框架件上方的内部装饰件、以及位于内部装饰件和核心框架件之间的间隔件,一对紧固件延伸穿过内部装饰件和间隔件以将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核心框架件连接。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立柱的不对称把手,其包括:顶端;底端;从所述底端向所述顶端向上弯曲的弯曲部;以及从所述车辆立柱由所述顶端以小于三十五度的角度向下延伸以滑动地偏转向前移动的物体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弯曲部整体连接并一起从所述车辆立柱向后纵向突出。优选地,倾斜部以第一角度从所述车辆立柱向下且纵向向后延伸,所述弯曲部以第二角度从所述车辆立柱向上且纵向向后延伸,以在所述不对称把手与所述车辆立柱之间形成泪滴形的开口。优选地,第一角度被配置成使向前移动的物体在把手和车辆立柱之间相对不受阻挡地滑动,车辆立柱与第一平坦安装表面和第二平坦安装表面连接。优选地,第一角度小于二十五度,第二角度比第一角度至少大二十度,使得把手被配置成使向前移动的物体在车辆立柱和不对称把手之间相对不受阻挡地滑动。优选地,顶端和所述底端分别具有第一平坦安装表面和第二平坦安装表面,所述第一平坦安装表面和所述第二平坦安装表面被配置成与所述车辆立柱的内部装饰件连接。优选地,车辆立柱的内部装饰件设置在核心框架件和位于所述核心框架件与所述内部装饰件之间的间隔件的上方,一对紧固件延伸穿过所述内部装饰件和所述间隔件以将所述不对称把手与所述核心框架件连接。优选地,该不对称把手还包括:位于所述不对称把手的倾斜部和弯曲部与所述车辆立柱之间的泪滴形开口,所述泪滴形开口从所述底端向所述顶端变窄,并且被配置成提供大小容纳用于握住所述不对称把手的乘客手部的区域。优选地,把手组件的倾斜部基本是柔性的,使得倾斜部被配置成吸收和偏转乘客头部在撞击时的碰撞力。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不对称车辆把手,其包括:在邻近与所述车辆的侧门窗相邻的所述A柱的后边缘的位置处与所述A柱的内部装饰件连接的顶端和底端;从所述顶端以第一角度远离所述A柱向下且纵向向后延伸的倾斜部;以及从所述底端以第二角度远离所述A柱向上且向后突出的弯曲部,其中,所述倾斜部和所述弯曲部整体连接并,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并小于三十五度。优选地,所述底端位于所述顶端下方,所述弯曲部从所述A柱以所述第二角度向外且向上突出以与所述倾斜部连接,以在所述A柱与所述不对称把手的倾斜部和弯曲部之间限定泪滴形开口。优选地,所述内部装饰件设置在核心框架件上方,所述核心框架件与所述内部装饰件之间设置有间隔件,其中,一对紧固件延伸穿过所述内部装饰件和所述间隔件以将所述不对称把手的顶端和底端与所述核心框架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A柱的内部的不对称把手组件,其包括倾斜部和弯曲部。倾斜部以小于三十五度(35° )的角度从A柱向下延伸,以在A柱和把手之间提供平滑向下的过渡。弯曲部从A柱向外且向上延伸以在把手的中央区域与倾斜部接合,从而在A柱和把手之间形成泪滴形开口。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平缓地改变向前移动的物体沿立柱的滑动而不会对物体设置阻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之后,将理解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标和特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其中具有把手组件的两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俯视立体图;图2是具有把手组件的两个实施例的车辆内部的俯视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最靠前的把手组件和内饰板的侧视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把手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把手组件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的线V1-VI截取的把手组件的侧视截面图;图7是把手组件和车辆立柱的侧视截面图;以及图8是把手组件和内饰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出于说明的目的,词语“上” “下” “右” “左” “后” “前” “垂直” “水平”及其派生词语应当依据图1中所定向的技术。然而,应理解的是除非明确作出相反说明,本技术可呈现各种替代的定向。还应理解的是在附图中显示和在下列说明书中说明的具体设备和工艺仅仅为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延伸至所述车辆的车顶盖内饰板并支撑所述车辆的侧门,其中,所述立柱包括内部装饰件,所述内部装饰件设置在核心框架件上方并在前内部边缘和与所述侧门相邻的后内部边缘之间延伸;以及不对称把手,邻近所述后内部边缘与所述内部装饰件刚性连接并从所述立柱向后纵向突出,所述不对称把手包括:与所述车辆的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端下方与所述立柱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二端;以第一角度从所述第一端向下延伸的倾斜部;和以第二角度从所述第二端向上延伸以与所述倾斜部连接的弯曲部,其中,所述第一角度比所述第二角度至少小十度以在所述立柱和所述不对称把手之间提供平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廉姆·鲍尔埃里卡·李帕迪普·库马尔·金达尔曼格什·卡达姆爱德华·约瑟夫·阿布拉希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