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649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3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下自航体收放捕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包括捕捉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和触发机构;所述捕捉夹持机构主要由卡爪、弹性环圈、铰接环圈、支撑布组成;所述卡爪为三个以上,所述卡爪为刚性杆结构,所述卡爪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卡爪的另一端为夹持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捕捉器体积小,结构模块化好,适合多个捕捉器组合使用,能够形成水下捕捉基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无磁,长期在海水中工作,无腐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水下自航体收放捕捉
,具体涉及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包括捕捉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和触发机构;所述捕捉夹持机构主要由卡爪、弹性环圈、铰接环圈、支撑布组成;所述卡爪为三个以上,所述卡爪为刚性杆结构,所述卡爪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卡爪的另一端为夹持端;本技术的捕捉器体积小,结构模块化好,适合多个捕捉器组合使用,能够形成水下捕捉基站。本技术整体无磁,长期在海水中工作,无腐蚀。【专利说明】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
本技术属于水下自航体收放捕捉
,具体涉及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
技术介绍
水下航行体广泛应用于水下侦搜、捞救、采掘作业等领域,在海洋工程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水下自航体收放捕捉技术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截至目前,国内外收放装置多采用人工现场操作方式,其缺点为费时且费力效率较低,受海况影响大,当有多个水下自航体需回收时弊端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该捕捉器能高效自动捕捉水下自航体,捕捉器本身是一个独立单元,对安装使用资源要求很低,可单独使用或成组使用,成组使用时支持多个自航体同时捕捉回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包括捕捉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和触发机构;其中,所述捕捉夹持机构主要由卡爪、弹性环圈、铰接环圈、支撑布组成;所述卡爪为三个以上,所述卡爪为刚性杆结构,所述卡爪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卡爪的另一端为夹持端;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卡爪与铰接环圈铰接,所述卡爪均布在所述铰接环圈的圆周方向上且与铰接环圈的轴线方向一致,铰接点位于卡爪驱动端起总长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所述卡爪的夹持端均布安装在所述弹性环圈上,所述卡爪的驱动端与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相连,所述触发机构用于触发驱动机构沿铰接环圈的径向驱动卡爪绕铰接点转动;所述支撑布包覆在布置所述弹性环圈和铰接环圈之间。所述卡爪为三至五个。所述触发机构为电控装置或者弹簧连杆。所述卡爪为无磁不锈钢材质制成。还包括一个小弹性环圈,所述小弹性环圈平行设在所述弹性环圈和铰接环圈之间,所述卡爪均与所述小弹性环圈相连。所述铰接环圈主要由自润滑轴承、环圈体组成,在所述环圈体上均布安装自润滑轴承。所述弹性环圈为聚酯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捕捉器体积小,结构模块化好,适合多个捕捉器组合使用,能够形成水下捕捉基站。本技术整体无磁,长期在海水中工作,无腐蚀。所述卡爪为三至五个;在确保能够夹持水下航行体的前提下,节省材料。卡爪为无磁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以避免对水下航行体的磁探设备产生干扰。还包括一个小弹性环圈;可以对支撑布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所述铰接环圈主要由自润滑轴承、环圈体组成,在所述环圈体上均布安装自润滑轴承;可以长时间在水下工作,免于对铰接环圈的维护。所述弹性环圈为聚酯材料制成;可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弹性,不会腐蚀。【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捕捉动作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捕捉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多个自动捕捉器组合使用示意图。其中,1-弹性环圈;2_卡爪;3_绞接环圈;4_驱动机构;5_支撑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包括捕捉夹持机构、驱动机构4和触发机构;其中,所述捕捉夹持机构主要由卡爪2、弹性环圈1、铰接环圈3、支撑布5组成;所述卡爪2为三个以上,所述卡爪2为刚性杆结构,所述卡爪2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卡爪2的另一端为夹持端;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卡爪2与铰接环圈3铰接,所述卡爪2均布在所述铰接环圈3的圆周方向上且与铰接环圈3的轴线方向一致,铰接点位于卡爪2驱动端起总长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所述卡爪2的夹持端均布安装在所述弹性环圈I上,所述卡爪2的驱动端与驱动机构4的活塞杆相连,所述触发机构用于触发驱动机构4沿铰接环圈3的径向驱动卡爪2绕铰接点转动;所述支撑布5包覆在布置所述弹性环圈I和铰接环圈3之间。所述卡爪2为三至五个。所述触发机构为电控装置或者弹簧连杆。所述卡爪2为无磁不锈钢材质制成。还包括一个小弹性环圈,所述小弹性环圈平行设在所述弹性环圈I和铰接环圈3之间,所述卡爪2均与所述小弹性环圈相连。所述铰接环圈3主要由自润滑轴承、环圈体组成,在所述环圈体上均布安装自润滑轴承。所述弹性环圈I为聚酯材料制成。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捕捉器在待捕捉状态时,卡爪2的夹持端呈张开状态,与弹性环圈I和支撑布5组成个喇叭形状,在弹性环圈I的支撑下使捕捉面成为接近连续的锥面,便于航行体导向和定位,如图3和图4所示,航行体接触到伞心的检测触点后,触发机构控制驱动机构4动作,卡爪2组合拢,夹住航行体,实现捕捉,弹性环圈I把支撑布5向外撑开,使支撑布5不至堆叠影响捕捉,且使捕捉器在航行体外轮廓有少量凸起时仍可正常工作。由于卡爪2弹性和强度限制,该自动捕捉器适用于外形较光顺、重量外形都较小的轻型自航体,触发机构和驱动机构4可以用弹簧连杆代替,成为完全机械结构件。如图5所示,本技术可以成组使用时支持多个自航体同时捕捉回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夹持机构、驱动机构(4)和触发机构; 其中,所述捕捉夹持机构主要由卡爪(2)、弹性环圈(I)、铰接环圈(3)、支撑布(5)组成;所述卡爪(2)为三个以上,所述卡爪(2)为刚性杆结构,所述卡爪(2)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卡爪(2)的另一端为夹持端;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卡爪(2)与铰接环圈(3)铰接,所述卡爪(2)均布在所述铰接环圈(3)的圆周方向上且与铰接环圈(3)的轴线方向一致,铰接点位于卡爪(2)驱动端起总长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所述卡爪(2)的夹持端均布安装在所述弹性环圈(I)上,所述卡爪(2)的驱动端与驱动机构(4)的活塞杆相连,所述触发机构用于触发驱动机构(4)沿铰接环圈(3)的径向驱动卡爪(2)绕铰接点转动;所述支撑布(5)包覆在布置所述弹性环圈(I)和铰接环圈(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为三至五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为电控装置或者弹簧连杆。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为无磁不锈钢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小弹性环圈,所述小弹性环圈平行设在所述弹性环圈(I)和铰接环圈(3)之间,所述卡爪(2)均与所述小弹性环圈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自航体水下自动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夹持机构、驱动机构(4)和触发机构;其中,所述捕捉夹持机构主要由卡爪(2)、弹性环圈(1)、铰接环圈(3)、支撑布(5)组成;所述卡爪(2)为三个以上,所述卡爪(2)为刚性杆结构,所述卡爪(2)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卡爪(2)的另一端为夹持端;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卡爪(2)与铰接环圈(3)铰接,所述卡爪(2)均布在所述铰接环圈(3)的圆周方向上且与铰接环圈(3)的轴线方向一致,铰接点位于卡爪(2)驱动端起总长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所述卡爪(2)的夹持端均布安装在所述弹性环圈(1)上,所述卡爪(2)的驱动端与驱动机构(4)的活塞杆相连,所述触发机构用于触发驱动机构(4)沿铰接环圈(3)的径向驱动卡爪(2)绕铰接点转动;所述支撑布(5)包覆在布置所述弹性环圈(1)和铰接环圈(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逸尘代军柳军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