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25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合板,包括两层金属板层和位于两所述金属板层之间的超细闭孔式物理发泡层,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在一起。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位于两层金属板层中的物理发泡层是一种超细闭孔式结构,这种物理发泡层的泡孔很小,在微米级,因此,这种结构物理发泡层的刚度较高;其次,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的是闭孔式物理发泡结构,因此,其防水性好,隔音效果也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发泡层的复合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板,中间的芯层一般采用聚氯乙稀发泡材料制成。虽然这种材料的刚性较好,但其韧性较差,容易折断。同时,聚氯乙稀会分解出有害成分,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时,其能够产生大量的有毒烟尘,对人造成致命伤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利于物理发泡工艺制造芯层的复合板。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140404.9号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号为CN1590070,公开日为2005年3月9日,公开了一种三层共挤发泡板,它包括高发泡塑料层,高发泡塑料层的两表面分别覆盖着硬质塑料层。该三层共挤发泡板的高发泡塑料层采用物理发泡方法制成,以二氧化碳或丙烷或丁烷气体作为发泡剂,直接打入挤压机,制成密度为0.03g/cm3~0.6g/cm3的高发泡塑料层。由于上述方案的高发泡塑料层是经过高发泡,泡孔均比较大。因此,这种芯层虽然重量轻,但其刚度明显降低。同时,其防水性和隔音性也大大的降低。另外,这三层均是塑料层,因此,其防火性能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刚度好、安全可靠、环保的复合板。-->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板,包括两层金属板层和位于两所述金属板层之间的超细闭孔式物理发泡层,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在一起。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板还具有如下附属特征:所述物理发泡层的泡孔直径为0.01-0.2mm。所述物理发泡层的厚度为0.8-20mm。两所述金属板层的厚度为0.03-1.0mm。两所述金属板层与所述物理发泡层之间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为热塑性高分子膜层或胶膜层。两所述金属板层为铝塑板层、不锈钢板层、铁板层或彩钢板层。所述物理发泡层为聚乙烯或聚丙烯物理发泡层。所述物理发泡层为聚乙烯与纤维材料混合或聚丙烯与纤维材料混合而成的物理发泡层。所述物理发泡层的厚度为2.0-6.0mm。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根据本技术,位于两层金属板层中的物理发泡层是一种超细闭孔式结构,这种物理发泡层的泡孔很小,在微米级,因此,这种结构物理发泡层的刚度较高;其次,根据本技术,由于采用的是闭孔式物理发泡结构,因此,其防水性好,隔音效果也好;再次,根据本技术,在同样性能的复合板中,其重量相对更轻,成本更低,阻燃效果更好;最后,物理发泡层采用聚乙烯与纤维材料混合或聚丙烯与纤维材料混合而成,这种材料更加容易降解,更加环保。本技术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技术,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板包括两层金属板层1、2和位于两所述金属板层1、2之间的超细闭孔式物理发泡层3,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超细是指物理发泡层3的泡孔比现有技术中的泡孔直径小,接近微米级。一般在泡孔的孔径D在10-200微米之间,即0.01-0.2mm之间。这种超细泡孔结构可以大大提高物理发泡层的刚度,同时使得物理发泡层具有较好的韧性。同样需要说明的是,物理发泡层3中的泡孔均是闭孔式的,各个泡孔的孔壁与周围的泡孔壁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超细闭孔式物理发泡层是将发泡材料与成核剂混合后,由挤压机进行物理发泡,在发泡的过程中充入惰性气体,例如氮气。使其形成具有超细泡孔,并且泡孔是闭孔式结构的物理发泡层3。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  由于物理发泡层3具有超细泡孔,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刚度,且韧性较好。同时,由于这些泡孔是闭孔式结构,因此,其不易透水,防水性和隔音效果更好。在同等性能的复合板中,其两侧的金属板层的厚度会减小很多,重量更轻。同时,相对同等产品其阻燃效果更好,无烟无毒。参见图2,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发泡层3的厚度为0.8-20mm。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厚度的物理发泡层。一般采用的所述物理发泡层3的厚度为2.0-6.0mm。本实施例为3mm。这种厚-->度的物理发泡层3的强度可以相当于传统物理发泡层的4-5mm的强度。可见,在同等强度要求下,本技术中的物理发泡层3的厚度可以大大的降低,从而降低了整个复合板的重量。参见图2,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两所述金属板层1、2为铝塑板层、不锈钢板层、铁板层或彩钢板层。两所述金属板层1、2的厚度为0.03-1.0mm。本实施例为0.04mm。由于本技术中的物理发泡层3的强度和韧性大大的提高了,因此,两侧的金属板层的厚度可以大大的降低,上述尺寸范围即可满足复合板的要求。从而节约成本,降低整个复合板的重量。参见图2,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两所述金属板层1、2与所述物理发泡层3之间设有粘接层4,所述粘接层4为热塑性高分子膜层或胶膜层。本技术的物理发泡层3由挤压机挤压发泡成形后,直接在两侧面附着粘接层4,再将金属板层1、2覆盖上,通过加热辊压复合成型。所述热塑性高分子膜具有较高的粘接度,可以使复合后的结构更加牢固,同时,复合工作更加方便简单。参见图2,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发泡层3为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物理发泡层。这些物理发泡材料没有化学残留,没有毒性,不会对金属板层造成腐蚀,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更加安全可靠。为了降低成本,利于物理发泡层进行降解,所述物理发泡层3为聚乙烯与纤维材料混合或聚丙烯与纤维材料混合而成的物理发泡层。所述纤维材料可以为木屑等。这些材料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利于物理发泡层进行降解,更加环保。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金属板层(1、2)和位于两所述金属板层(1、2)之间的超细闭孔式物理发泡层(3),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金属板层(1、2)和位于两所述金属板层(1、2)之间的超细闭孔式物理发泡层(3),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发泡层(3)的泡孔直径为0.01-0.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发泡层(3)的厚度为0.8-2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金属板层(1、2)的厚度为0.03-1.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伟徐晓冰都都王守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多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