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79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由一中层薄状弹性垫和搭配在弹性垫顶、底两侧的预先铺设的亲水性纤维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垫面上预先设有全面规则分布状的裂状透气孔;并借设置在纤维层顶侧成密状,且对称在透气孔上方逐一分布的钩针,在其垂直方向上往复连续行程,当逐一钩针下降时,即刺穿弹性垫上透气孔的作动前段,其末段钩头部位也携带钩头附近的顶侧部分纤维层向下穿透过透气孔,形成尾段在底层余露;而在钩针自透气孔处上升的回复行程同时,其末段钩口部位也同步勾起钩口附近的底侧部分纤维层,向上穿透过透气孔,形成尾段在顶层余露,并与顶侧纤维层尾段形成如同平织织物般的交叉束绑。(*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
本技术涉及透气排汗布,特别是一种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伸缩性的布体用途除主要是利用其布体伸缩性能,提供对使用部位的合型或服贴穿著效果;其适用范围包括如潜水衣、束腹带等。其中,伸缩性能要求较高的布体,请配合参阅附图1所示,主要是将一般的预先织成的织布21,利用粘胶P的贴合方式,贴设在开设有透气孔2A或透气缝或未开设的弹性垫2顶面或顶、底双面;其材料是以橡胶、塑料或其混合质发泡体所制成,使之具有较佳的穿著或贴身穿着舒适性。然而,该利用粘胶P的贴合方式,使得弹性垫2与顶或底面织布21间的毛细孔现象大部分均会被粘胶塞阻住;如此,将令弹性垫2若设有透气孔2A也将形同虚设,实际上,该类布体功能,仅能具有基本的表面保暖性及透气性;且当其底层若发生有滞留水分时,如使用自体排汗,则相对无法向外渗排;这样,该滞留水分反将会在温度降低过程中,因对体温的反向吸收,而导致使用身体受寒。针对此类伸缩性布体的缺点,以及全织性排汗布的保暖性较差、伸缩性较小、但内层排汗性较佳的优、缺点,若能互补,可成为一般潜水、运动或健身等大量排汗时穿著用途的最合宜衣着或鞋具等;而目前因无此类综合性能的织物,而使该类产品在材料运用时,受到绝对的限制,无法提供保暖又兼具排汗、透气的全面性能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包括一中层弹性垫,搭配在弹性垫顶、底两侧预先铺设的亲水性纤维层,并借纤维尾段被穿引至另侧的交叉束绑,形成在弹性垫顶、底两侧面的非织性布面效果;借此提供搭配布面纤维的保暖性,特别是能将底层布面所滞含水分引-->向顶层布面排除的内面排湿、排汗效果的广泛功能,适用于潜水、登山或其它户外运动等的衣着运用。本技术设计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即在弹性垫顶、底两面利用纤维尾段穿引至另侧的交叉束绑而产生的非织性效果,可以免用粘胶贴合织物与弹性垫,使穿著时贴近于内面的皮肤,即能透过纤维错合的间隙与弹性垫垫面上预先设置的裂状透气孔,达到充分流通的向外透气效果,而提供绝佳的穿著舒适性。本技术设计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其中由于弹性垫经过材料材质、弹性、厚度或不同质性垫体的复合运用或设定,而达到本布体各种运用物性的广泛选择功能,足能提供更多不同用途的衣着或物品使用,具有更佳的适用性。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由一中层薄状弹性垫和搭配在弹性垫顶、底两侧的预先铺设的亲水性纤维层所组成,其中:该弹性垫垫面上预先设有全面规则分布状的裂状透气孔;并借设置在纤维层顶侧成密状,且对称在透气孔上方逐一分布的钩针,在其垂直方向上往复连续行程,当逐一钩针下降时,即刺穿弹性垫上透气孔的作动前段,其末段钩头部位也携带钩头附近的顶侧部分纤维层向下穿透过透气孔,形成尾段在底层余露;而在钩针自透气孔处上升的回复行程同时,其末段钩口部位也同步勾起钩口附近的底侧部分纤维层,向上穿透过透气孔,形成尾段在顶层余露,并与顶侧纤维层尾段形成如同平织织物般的交叉束绑效果,借此达到无须胶剂粘着,而在弹性垫顶、底两侧面形成非织性布面效果的保暖、透气布性能;并利用由底层向上穿透伸出的亲水性纤维的虹吸现象,提供吸汲在底层布面滞留的水分,将之引向顶层的余露尾端处排出的内层排汗效果。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还可以包括所述弹性垫可以单层或复数层垫体贴合方式,达到里、外层不同硬度、弹性、厚度或发泡度等垫体条件改换,均可适用顶、底双面纤维层交叉束绑的实施效果。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还可以包括所述弹性垫可为橡胶、塑料或其混合质发泡体等各种原料,其制成具有弹性的垫体均可适用。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能在弹性垫顶、底两侧面形成非织性布面效果的保暖、透气布性能;并特别由底层向上穿透伸出透气垫的-->亲水性纤维,提供吸汲在底层布面滞留的水分,并能利用纤维段虹吸现象,将之引向顶层的余露尾端处排出的内层排汗效果,且具有加工、制备的简便性、快速性与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实用性。附图1为现有的织性面透气排汗布的结构说明图。附图2为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的结构说明图。附图2-A为附图2的纤维层局部放大说明图。附图2-B为附图2的弹性垫局部放大说明图。附图2-C为附图2-B的弹性垫的另一实施例局部放大说明图。附图3-A为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中所述纤维层交叉束绑的动作说明图之一。附图3-B为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中所述纤维层交叉束绑的动作说明图之二。附图3-C为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中所述纤维层交叉束绑的动作说明图之三。附图3-D为本技术设计的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中所述纤维层交叉束绑的动作说明图之四及排湿作用说明图。其中,所述附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2为弹性垫;21为织布;2A为透气孔;3为弹性垫;31为透气孔;3A、3B、3C为垫体夹层;4A、4B为纤维层;4AA、4BB为余露段;4X为交叉束绑;5为钩针;5A为钩头;5B为钩口;P为粘胶;F为皮肤;H为水分。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附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中层段薄状弹性垫3,搭配在弹性垫3顶、底两侧,预先铺设的亲水性纤维层4A、4B,如附图2-A所示的所组成;其中:该弹性垫3可以以橡胶、塑料或其混合质发泡体所制成;且,弹性垫3垫面上预先开设有全面规则分布状的裂状透气孔31;而借-->由设置在纤维层顶侧成密状,并对称在透气孔31上方逐一分布的钩针5,续请配合参阅附图3-A所示,在其垂直方向往复的连续行程中,当逐一钩针5下降,即刺穿弹性垫3上透气孔31的作动前段,其末段钩头5A部位乃携带钩头附近的顶侧部分纤维层4A,向下穿透过透气孔31,如附图3-B所示,形成尾段在底层余露段4AA,如附图3-C所示,而在钩针自透气孔31处上升的回复行程同时,其末段钩口5B部位,乃同步勾起钩口附近的底侧部分纤维层4B,如附图3-C所示,向上穿透过透气孔31,形成尾段在顶层余露段4BB,如附图3-D所示,并与顶侧纤维层4A的纤维尾段形成如同平织织物般的交叉束绑4X的效果,借此达成无须胶剂粘着的中介作用,即能因弹性垫3的透气孔31设置与纤维层4A、4B,仿若编织性的布面效果,使本技术具织物层保暖与透气性兼具的基本布性功能需求;而且,该贴近使用皮肤F表面的底层部位,因为向上穿透伸出弹性垫3的纤维层4B,是由其亲水性纤维主动吸汲在底层部位滞留或产生的水分H的特殊性能,即能利用逐一纤维束的自体虹吸现象,将之引向顶层的余露段4BB尾端处排出,达到内层排汗的积极效果,达到了传统伸缩布或弹性布均未能具备的全新复合功能。再请配合参阅附图2即附图2-A所示:本技术所包括的中层薄状弹性垫3,除可借以如图所示的单层式垫体,作成单层硬度、弹性、厚度或发泡度等的垫体条件选设外,亦可因应产品运用范围或方式的不同,改以如附图2-B所示的复数层垫体夹层3A、3B、3C贴合方式,达到里、外层不同硬度、弹性、厚度或发泡度等的垫体条件改换,亦均可适用本案技术的纤维层4A、4B交叉束绑的实施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织性面的透气排汗布,由一中层薄状弹性垫和搭配在弹性垫顶、底两侧的预先铺设的亲水性纤维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垫面上预先设有全面规则分布状的裂状透气孔;并借设置在纤维层顶侧成密状,且对称在透气孔上方逐一分布的钩针,在其垂直方向上往复连续行程,当逐一钩针下降时,即刺穿弹性垫上透气孔的作动前段,其末段钩头部位也携带钩头附近的顶侧部分纤维层向下穿透过透气孔,形成尾段在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堂
申请(专利权)人:硕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