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9332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包括三个屏蔽线组,此屏蔽线组包括两个由7根第一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的绞合单线;此绞合单线外表面具有一单线绝缘层;两个绞合单线由第二聚酯带绕包包覆,此第二聚酯带外表面覆盖有线阻屏蔽层,一线阻隔离层包覆于所述线阻屏蔽层外表面;所述单线绝缘层由外单线绝缘层和内单线绝缘层组成,外单线绝缘层由以下列材料组成:本色交联聚乙烯料1%~3%,塑料色母料97%~99%;线阻隔离层包括合成云母纸,此合成云母纸两侧通过硅树脂粘合剂层均贴覆有玻纤布。本发明专利技术软电缆可消除分布在导体周围的色母料中的金属微粒对电场的影响,从而降低电缆的传输衰减;并提高了绝缘层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光、热的抗老化性能,产品的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包括三个屏蔽线组,此屏蔽线组包括两个由7根第一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的绞合单线;此绞合单线外表面具有一单线绝缘层;两个绞合单线由第二聚酯带绕包包覆,此第二聚酯带外表面覆盖有线阻屏蔽层,一线阻隔离层包覆于所述线阻屏蔽层外表面;所述单线绝缘层由外单线绝缘层和内单线绝缘层组成,外单线绝缘层由以下列材料组成:本色交联聚乙烯料1%~3%,塑料色母料97%~99%;线阻隔离层包括合成云母纸,此合成云母纸两侧通过硅树脂粘合剂层均贴覆有玻纤布。本专利技术软电缆可消除分布在导体周围的色母料中的金属微粒对电场的影响,从而降低电缆的传输衰减;并提高了绝缘层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光、热的抗老化性能,产品的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高。【专利说明】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
技术介绍
在信号系统中,用于信号的信号电缆,其导体为单芯铜导体,电缆屏蔽层为铜带纵包或绕包,电缆的铠装方式为双钢带绕包铠装。常规的信号电缆不具备阻燃和耐火双重功能。上述结构的信号电缆,导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热、氧化等因素而变硬、变脆,造成端头处容易断裂;电缆的结构局限性使其弯曲性能差、电缆的阻燃耐火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此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可消除分布在导体周围的色母料中的金属微粒对电场的影响,从而降低电缆的传输衰减;并提高了绝缘层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光、热的抗老化性能,且生产工艺成熟稳定,广品的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其用于轨道交通中安防信号传输,包括由第一聚酯带绕包包覆的三个屏蔽线组,此屏蔽线组包括两个由7根第一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的绞合单线,所述7根第一镀锡铜丝中I根第一镀锡铜丝位于中心位置,其余6根第一镀锡铜丝绞合于位于中心的所述第一镀锡铜丝表面; 此绞合单线外表面具有一单线绝缘层, 所述两个绞合单线由第二聚酯带绕包包覆,此第二聚酯带外表面覆盖有线阻屏蔽层,一线阻隔离层包覆于所述线阻屏蔽层外表面;一线组排流线位于所述第二聚酯带和线阻屏蔽层之间, 一电缆耐火包带层包覆于所述第一聚酯带外表面; 一电缆屏蔽铠装层包覆于所述电缆耐火包带层外表面; 一电缆外护层包覆于所述电缆屏蔽铠装层外表面; 所述单线绝缘层由外单线绝缘层和位于其内侧的内单线绝缘层组成,内单线绝缘层占所述单线绝缘层厚度的95%,内单线绝缘层为本色交联聚乙烯绝缘,外单线绝缘层由以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 本色交联聚乙烯料1%?3%, 塑料色母料97%?99% ; 所述线阻隔离层包括合成云母纸,此合成云母纸两侧通过硅树脂粘合剂层均贴覆有玻纤布; 所述电缆屏蔽铠装层由多股铜包钢丝编织而成,此铜包钢丝由位于中心的钢丝和外表面包覆的铜层组成,此铜包钢丝直径为Φ0.15 mm;所述线组屏蔽层由多股直径为Φ0.10mm的第二镀锡铜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90%,屏蔽抑制系数不大于0.07 ; 所述电缆耐火包带层中耐火包带绕包的层数为2层。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组排流线为镀锡铜单线,其线径Φ0.30?Φ0.50 m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专利技术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采用多股镀锡铜单线的绞合导体替代单芯铜导体,导体绝缘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在确保电缆柔软性能的同时,提高长期工作温度20°C以上,同时提高截流量25%以上;对传输线组(对线组及四线组)采用镀锡铜丝进行编织屏蔽,实现组间的电气隔离,提高电缆的抗组间干扰能力;采用合成云母带绕包形成线组间的耐火隔离层,对电缆缆芯形成电缆缆芯的耐火层,提高电缆的耐火能力;铜包钢丝表面的铜层传输屏蔽体中的感应电流,主要为电场屏蔽层;中心钢丝为导磁体,主要为磁场屏蔽层;铜包钢丝较传统的屏蔽材料(铜、铝等)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承受较大的机构外力。上述结构在实现电缆的电场屏蔽、磁场屏蔽、电缆防护层功能等功能特点的同时,简化了电缆护层结构,电缆柔软、成本低,便于安装施工;电缆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耐火护套材料,使电缆具备阻燃特性。通过上述结构及材料创新,从而实现了在确保电缆稳定的传输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电缆的柔韧性好、提高电缆的稳定可靠性,提高电缆的阻燃耐火特性及环保特性。2.本专利技术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所述单线绝缘层由外单线绝缘层和位于其内侧的内单线绝缘层组成,内单线绝缘层占所述单线绝缘层厚度的95%,内单线绝缘层为本色交联聚乙烯绝缘,外单线绝缘层由以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本色交联聚乙烯料1%?3%,塑料色母料97%?99% ;既具有替代传统的绝缘方式的特点,又可降低色母料含量90%以上,因而降低绝缘材料的成本,色母料仅分布于绝缘单线的外表层,消除分布在导体周围的色母料中的金属微粒对电场的影响,降低电缆的传输衰减,提高了绝缘层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光、热的抗老化性能,且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产品的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高。3.本专利技术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所述电缆屏蔽铠装层由多股铜包钢丝编织而成,此铜包钢丝由位于中心的钢丝和外表面包覆的铜层组成,此铜包钢丝直径为Φ0.10?Φ0.15 mm,铜包钢丝表面的铜层传输屏蔽体中的感应电流,主要为电场屏蔽层;中心钢丝为导磁体,主要为磁场屏蔽层;铜包钢丝较传统的屏蔽材料(铜、铝等)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承受较大的机构外力,实现电缆了的电场屏蔽、磁场屏蔽、电缆防护层功能等功能特点的同时,简化了电缆护层结构,电缆柔软、成本低,便于安装施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屏蔽线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线绝缘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线阻隔离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铜包钢丝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第一聚酯带;2、屏蔽线组;3、第一镀锡铜丝;4、绞合单线;5、单线绝缘层;51、外单线绝缘层;52、内单线绝缘层;6、第二聚酯带;7、线阻屏蔽层;8、线阻隔离层;81、合成云母纸;82、硅树脂粘合剂层;83、玻纤布;9、线组排流线;10、电缆耐火包带层;11、电缆屏蔽铠装层;12、电缆外护层;13、铜包钢丝;131、钢丝;132、铜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包括由第一聚酯带I绕包包覆的三个屏蔽线组2,此屏蔽线组2包括两个由7根第一镀锡铜丝3绞合而成的绞合单线4,所述7根第一镀锡铜丝3中I根第一镀锡铜丝位于中心位置,其余6根第一镀锡铜丝绞合于位于中心的所述第一镀锡铜丝表面; 此绞合单线4外表面具有一单线绝缘层5, 所述两个绞合单线4由第二聚酯带6绕包包覆,此第二聚酯带6外表面覆盖有线阻屏蔽层7,一线阻隔离层8包覆于所述线阻屏蔽层7外表面;一线组排流线9位于所述第二聚酯带6和线阻屏蔽层7之间, 一电缆耐火包带层10包覆于所述第一聚酯带I外表面; 一电缆屏蔽铠装层11包覆于所述电缆耐火包带层10外表面; 一电缆外护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防信号系统用数字传输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聚酯带(1)绕包包覆的三个屏蔽线组(2),此屏蔽线组(2)包括两个由7根第一镀锡铜丝(3)绞合而成的绞合单线(4),所述7根第一镀锡铜丝(3)中1根第一镀锡铜丝位于中心位置,其余6根第一镀锡铜丝绞合于位于中心的所述第一镀锡铜丝表面;此绞合单线(4)外表面具有一单线绝缘层(5),所述两个绞合单线(4)由第二聚酯带(6)绕包包覆,此第二聚酯带(6)外表面覆盖有线阻屏蔽层(7),一线阻隔离层(8)包覆于所述线阻屏蔽层(7)外表面;一线组排流线(9)位于所述第二聚酯带(6)和线阻屏蔽层(7)之间,一电缆耐火包带层(10)包覆于所述第一聚酯带(1)外表面;一电缆屏蔽铠装层(11)包覆于所述电缆耐火包带层(10)外表面;一电缆外护层(12)包覆于所述电缆屏蔽铠装层(11)外表面;所述单线绝缘层(5)由外单线绝缘层(51)和位于其内侧的内单线绝缘层(52)组成,内单线绝缘层(52)占所述单线绝缘层(5)厚度的95%,内单线绝缘层(52)为本色交联聚乙烯绝缘,外单线绝缘层(51)由以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本色交联聚乙烯料?????????1%~3%,????塑料色母料???????????????97%~99%;所述线阻隔离层(8)包括合成云母纸(81),此合成云母纸(81)两侧通过硅树脂粘合剂层(82)均贴覆有玻纤布(83);所述电缆屏蔽铠装层(11)由多股铜包钢丝(13)编织而成,此铜包钢丝(13)由位于中心的钢丝(131)和外表面包覆的铜层(132)组成,此铜包钢丝(13)直径为φ0.15?mm;所述线组屏蔽层(7)由多股直径为φ0.10?mm的第二镀锡铜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90%,屏蔽抑制系数不大于0.07;所述电缆耐火包带层(10)中耐火包带绕包的层数为2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