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热回收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9050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回收机组,通过将第一四通阀的毛细管s与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第二四通阀的毛细管s与第二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在热回收系统的模式转换期间,即使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毛细管s始终与热回收系统的低压侧相连通,保证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内部具有稳定的高低压差,避免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泄露,提高热回收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回收机组,通过将第一四通阀的毛细管s与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第二四通阀的毛细管s与第二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在热回收系统的模式转换期间,即使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毛细管s始终与热回收系统的低压侧相连通,保证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内部具有稳定的高低压差,避免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泄露,提高热回收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专利说明】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热回收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普通的热泵型机组,断电情况下,四通阀的先导滑阀上,连接D管的毛细管是d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冷凝器导通,始终处于高压侧;连接S管的毛细管s都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翅片换热器导通,始终处于低压侧。这样四通阀内部活塞两侧形成稳定的高低压差,从而实现制冷及制热的循环。对于热回收型机组,一般具有五种模式:制冷、制热、制冷+热水、制热水、制热+制热水。为顺利完成五种模式的自由转换,一般需要通过两个四通阀的换向来实现。模式转换期间,闲置的换热器不可避免会积存冷媒。同时,为保证闲置的换热器的防冻,避免闲置换热器直接与低压侧导通,往往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处与四通阀的S管之间增加电磁阀。因此在电磁阀关闭的情况,闲置的换热器随着外界工况升高(例如环境温度或者水温升高),导致闲置换热器的气态冷媒蒸发量增加,压力逐渐升高,使得四通阀内部活塞两侧无法形成稳定的高低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可能出现偏移导致四通阀内部泄露,主回路冷媒泄漏至闲置换热器,引起系统的闻压过闻。例如:热回收型机组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制冷模式下,两个四通阀处于断电状态,两个四通阀的D、C管导通,S、E管导通,且第一电磁阀81开启,第二电磁阀82关闭。第一四通阀71的E管、S管分别与空调换热器40导通,由于第二电磁阀82关闭,在制冷模式下热水换热器30为闲置换热器,切换后闲置的热水换热器30受外界影响水温较高,造成热水换热器30内积存的冷媒压力升高。由于普通四通阀先导滑阀上的毛细管s焊接在S管上,因此使得第二四通阀72的E管、S管分别与热水换热器导通,均具有较高的压力,使得第二四通阀72内无法保证形成稳定的高低压差。持续一段时间后,第二四通阀72内部的活塞受反力推移,D、E管导通,S、C管导通,即四通阀内部泄露,使得系统中的高压气体排向闲置的热水换热器30,从而造成系统主回路的冷媒循环量不足,无法保证整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因此,解决热回收型系统在模式转换期间,由于闲置壳管换热器内积存冷媒使得四通阀内无法形成稳定的高低压差,导致四通阀内部易泄露,从而造成热回收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合理性,提供一种热回收系统,通过将四通阀的先导滑阀上的毛细管s与低压侧电磁阀和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使得毛细管s始终与低压侧连通,保证四通阀内具有稳定的高低压差,提高热回收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回收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热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10 ;第一四通阀71和第二四通阀72,第一四通阀71的D管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相连通,第二四通阀72的D管与第一四通阀71的C管相连通,第一四通阀71的S管和第二四通阀72的S管均与压缩机10的吸气端相连通;翅片换热器20,翅片换热器20的第二端与第二四通阀72的C管相连通;空调换热器40,空调换热器40的第一端与第一四通阀71的E管相连通,空调换热器40的第二端与翅片换热器20的第一端相连通;热水换热器30,热水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与第二四通阀72的E管相连通,热水换热器30的第二端与翅片换热器20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一电磁阀81,第一电磁阀81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71的S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吸气端相连通;第二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82的一端与第二四通阀72的S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吸气端相连通;特别地,第一四通阀71的先导滑阀和第二四通阀72的先导滑阀上均包括毛细管S,第一四通阀71的毛细管s与第一电磁阀81和压缩机10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第二四通阀72的毛细管s与第二电磁阀82和压缩机10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优选地,第二四通阀72的先导滑阀上的毛细管d与第一四通阀71的D管相连通。优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60,气液分离器60的出口与压缩机10的吸气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60的进口均与第一电磁阀81的另一端及第二电磁阀82的另一端相连通。优选地,第一四通阀71的毛细管s和第二四通阀72的毛细管s均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储液器50,空调换热器40的第二端和热水换热器30的第二端以及翅片换热器20的第一端均与储液器50相连通。优选地,储液器50与空调换热器40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1和第一电子膨胀阀101。优选地,储液器50与翅片换热器20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三单向阀93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02。优选地,储液器50与热水换热器30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2和化霜毛细管110,化霜毛细管110支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83。优选地,储液器50与热水换热器30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2和化霜电子膨胀阀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热回收机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回收机组,特别地,包括如上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优选地,第一四通阀71的毛细管s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一电磁阀81与压缩机10之间的吸气管路上,和/或,第二四通阀72的毛细管s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二电磁阀82与压缩机10之间的吸气管路上。优选地,固定装置为固定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四通阀的毛细管s与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第二四通阀的毛细管s与第二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在热回收系统的模式转换期间,即使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毛细管s始终与热回收系统的低压侧相连通,保证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内部具有稳定的高低压差,避免第一四通阀或第二四通阀的泄露,提高热回收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热回收系统原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断电状态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通电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四通阀通电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热回收系统原理图。以上附图中具有如下附图标记:1、先导滑阀;2、电磁线圈;3、主阀;4、活塞;5、主滑阀;6、左活塞腔;7、右活塞腔;10、压缩机;20、翅片换热器;30、热水换热器;40、空调换热器;50、储液器;60、气液分离器;71、第一四通阀;72、第二四通阀;81、第一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83、第三电磁阀;91、第一单向阀;92、第二单向阀;93、第三单向阀;101、第一电子膨胀阀;102、第二电子膨胀阀;110、化霜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10);第一四通阀(71)和第二四通阀(72),所述第一四通阀(71)的D管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2)的D管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1)的C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71)的S管和所述第二四通阀(72)的S管均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端相连通;翅片换热器(20),所述翅片换热器(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四通阀(72)的C管相连通;空调换热器(40),所述空调换热器(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1)的E管相连通,所述空调换热器(40)的第二端与所述翅片换热器(20)的第二端相连通;热水换热器(30),所述热水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四通阀(72)的E管相连通,所述热水换热器(30)的第二端与所述翅片换热器(20)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一电磁阀(81),所述第一电磁阀(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1)的S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端相连通;第二电磁阀(82),所述第二电磁阀(8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四通阀(72)的S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阀(71)的先导滑阀和所述第二四通阀(72)的先导滑阀上均包括毛细管s,所述第一四通阀(71)的毛细管s与所述第一电磁阀(81)和所述压缩机(10)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2)的毛细管s与所述第二电磁阀(82)和所述压缩机(10)之间的吸气管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位静夏光辉张龙爱王传华王国栋卓明胜廖荣徐萃端蒋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