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391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播种机,包括安装于机架后端的播种机构,安装于机架前端并通过传送装置与播种机构连接的行走轮机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滚筒、滚筒支架、种箱,所述滚筒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播种滚筒与滚筒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种箱设于滚筒支架的上部,所述种箱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播种滚筒贴合,所述播种滚筒设有若干用于携带种子的窝眼,行走轮机构在前进过程中通过传送装置驱动播种机构的播种滚筒转动,放置于种箱内的种子通过设于播种滚筒的窝眼播出并撒向地面,完成播种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快速均匀播种,大大提高播种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有利于推广普及,实用性较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播种机,包括安装于机架后端的播种机构,安装于机架前端并通过传送装置与播种机构连接的行走轮机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滚筒、滚筒支架、种箱,所述滚筒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播种滚筒与滚筒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种箱设于滚筒支架的上部,所述种箱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播种滚筒贴合,所述播种滚筒设有若干用于携带种子的窝眼,行走轮机构在前进过程中通过传送装置驱动播种机构的播种滚筒转动,放置于种箱内的种子通过设于播种滚筒的窝眼播出并撒向地面,完成播种操作,本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快速均匀播种,大大提高播种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有利于推广普及,实用性较强。【专利说明】一种小型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播种机。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农用播种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其可以极大的提高播种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提高播种机的播种精确性,达到播种精确的目的,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技术改进,现有的播种机主要有吸式播种机、电磁振荡式播种机等类型,但是这类播种机的结构十分复杂,因此,存在价格高、应用范围小的缺陷,限制了该类播种机的推广利用。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播种均匀、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利用的小型播种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播种均匀、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利用的小型播种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型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安装有行走轮机构,所述机架的后端安装有播种机构,所述行走轮机构与播种机构通过传送装置连接,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滚筒、滚筒支架、种箱,所述滚筒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播种滚筒与滚筒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种箱设于滚筒支架的上部,所述种箱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播种滚筒贴合,所述播种滚筒的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携带种子的窝眼。优选的,所述窝眼沿着垂直于播种滚筒轴线的方向排列设置。其中,所述行走轮机构包括轮轴以及安装于所述轮轴两端的行走轮,所述轮轴与机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轮缘处设有防滑齿。其中,所述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带轮,所述播种滚筒的一端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设于机架的同侧,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传送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均设有若干带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的带槽的直径沿机架的外侧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轮的带槽的直径沿机架的外侧方向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送带。进一步的,所述机架设有牵弓I手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小型播种机,包括安装于机架后端的播种机构,安装于机架前端并通过传送装置与播种机构连接的行走轮机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滚筒、滚筒支架、种箱,所述滚筒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播种滚筒的两端与滚筒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种箱设于滚筒支架的上部,所述种箱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播种滚筒贴合,所述播种滚筒设有若干窝眼,行走轮机构在前进过程中通过传送装置驱动播种机构的播种滚筒转动,放置于种箱内的种子通过设于播种滚筒的窝眼播出并撒向地面,完成播种操作,本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快速均匀播种,大大提高播种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有利于在包括大型农场以及小型个体户种植场在内的各种场所进行推广普及,实用性较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小型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播种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带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I—机架;21—轮轴;22—行走轮;221—防滑齿;3—传送装置;41—播种滚筒;411 一窝眼;42—滚筒支架;43—种箱;51—第一带轮;511—带槽;52—第二带轮;6—牵引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至图3,一种小型播种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I的前端安装有行走轮机构,所述机架I的后端安装有播种机构,所述行走轮机构与播种机构通过传送装置3连接,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滚筒4、滚筒支架42、种箱43,所述滚筒支架42与机架I固定连接,所述播种滚筒4的两端与滚筒支架42可转动连接,所述种箱43设于滚筒支架42的上部,所述种箱43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播种滚筒4贴合,所述播种滚筒4设有若干窝眼411,行走轮机构在前进过程中通过传送装置3驱动播种机构的播种滚筒4转动,放置于种箱43内的种子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藏于播种滚筒4的窝眼411内,由于播种滚筒4与种箱43的底部开口贴合,播种滚筒4将种箱43的底部开口封堵住,种子只能通过转动的播种滚筒4从窝眼411播出并撒向地面,完成播种操作,本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快速均匀播种,大大提高播种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有利于在包括大型农场以及小型个体户种植场在内的各种场所进行推广普及,实用性较强。具体的,所述行走轮机构通过传送装置3给予播种滚筒4沿轴向进行转动的动力,由于所述种箱43底部的开口与播种滚筒4紧密贴合,仅仅在窝眼411处形成用于种子通过的通道,因此,在播种滚筒4转动的过程中,设置于种箱43内的种子可通过窝眼411处撒向地面,完成播种,由于种子只能通过设置的窝眼411处播出,因此,本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播种的均匀性,而且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播种效率;通过行走轮机构驱动播种机构的播种滚筒4转动实现播种操作,使得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利用,实用性强。优选的,所述窝眼411沿着垂直于播种滚筒4轴线的方向排列设置,使得播撒完成的种子呈直线排列,保证播种的均匀,所述窝眼411的排列间隔距离可根据植被的间隔距离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播种滚筒4进行调整,有利于减少后期的疏苗等田间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其中,所述行走轮机构包括轮轴21以及安装于所述轮轴21两端的行走轮22,所述轮轴21与机架I可转动连接,行走轮22用于驱动本技术的小型播种机向前或向后移动,轮轴21通过传送装置3与播种机构连接,驱动播种滚筒4的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22的轮缘处设有防滑齿221,在潮湿或泥泞的田地进行播种操作时,所述防滑齿221可有效提高行走轮22与地面的摩擦力,保证播种操作的顺利进行。其中,所述轮轴21的一端设有第一带轮51,所述播种滚筒4的一端设有第二带轮52,所述第一带轮51与第二带轮52设于机架I的同侧,第一带轮51与第二带轮52通过传送装置3连接,第一带轮51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送装置3驱动所述第二带轮52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播种滚筒4转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51、第二带轮52均设有若干带槽511,便于传送装置3的安放,有利于提高使用过程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51的带槽511的直径沿机架I向外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带轮52的带槽511的直径沿机架I向外方向逐渐增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传送装置3的安放位置进行调整,例如,传送装置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带轮51的较大直径的带槽511,而传送装置3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带轮52的较小直径的带槽511,则可以提高所述播种滚筒4的转动速度,提高播种的密度,采用相反的连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安装有行走轮机构,所述机架的后端安装有播种机构,所述行走轮机构与播种机构通过传送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滚筒、滚筒支架、种箱,所述滚筒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播种滚筒与滚筒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种箱设于滚筒支架的上部,所述种箱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播种滚筒贴合,所述播种滚筒的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携带种子的窝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兵兵莫伟钦伍文生吴代应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