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7446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导尿管,包括管体及集尿袋,所述管体设有端部气囊、中部气囊及气囊充气管,所述端部气囊设置于所述管体一端,所述集尿袋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所述中部气囊设置于管体中部,所述气囊充气管设置于管体内并连通于所述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以对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进行充气,所述管体靠近所述端部气囊还开设有端部导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结构简单,材料经过处理,表面光滑,方便插入尿道,不容易对尿道造成损伤。使留置导尿管更加方便安全,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漏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渗漏导尿管。
技术介绍
气囊导尿管由于其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美观、引流通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囊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设有气囊从而将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使其不易脱出的同时通过引流管连接尿袋以收集尿液。在临床应用时,通常由于导尿管选型稍细、插入过深或者膀胱痉挛等原因,气囊漂浮于尿道内口之上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而导致漏尿。漏尿会污染床被,加重护士的护理劳动强度,同时可能引起尿道感染等其他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易外漏的防渗漏导尿管,包括管体及集尿袋,所述管体设有端部气囊、中部气囊及气囊充气管,所述端部气囊设置于所述管体一端,所述集尿袋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所述中部气囊设置于管体中部,所述气囊充气管设置于管体内并连通于所述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以对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进行充气,所述管体靠近所述端部气囊还开设有端部导尿孔。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靠近所述中部气囊还开设有中部导尿孔,所述中部导尿孔设置于所述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防渗漏导尿管还设有单向阀,所述管体还设有端部导流管及中部导流管,所述端部导流管连接于所述端部导尿孔与集尿袋之间,所述中部导流管连接于所述中部导尿孔与集尿袋之间,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端部导流管用于控制所述端部导流管的开启或关闭。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采用电磁阀或常压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充气管、端部导流管及中部导流管均设置于管体中且互不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管体设有管体外层,所述管体外层采用天然乳胶或者全硅橡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采用双气囊、双导尿孔的结构,在防渗漏导尿管的端部有端部导尿孔和用来防止防渗漏导尿管滑脱的端部气囊。同时在防渗漏导尿管的中部设置中部导尿孔和用来堵住渗漏尿液的中部气囊,渗漏的尿液可以通过防渗漏导尿管中部的中部导尿孔直接排到集尿袋中。本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结构简单,材料经过处理,表面光滑,方便插入尿道,不容易对尿道造成损伤。使留置导尿管更加方便安全,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漏导尿管10,包括管体11及集尿袋13。集尿袋13设置于管体11 一端。本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10可在防渗漏导尿管10留置排尿过程中防止漏尿。所述防渗漏导尿管10还设有单向阀15。管体11设有端部气囊111、中部气囊112及气囊充气管113。端部气囊111与集尿袋13分别设置于管体11两端,所述中部气囊112设置于管体11中部。所述气囊充气管113设置于管体11内并连通于外部气源与端部气囊111及中部气囊112之间,气囊充气管113用于对端部气囊111及中部气囊112进行充气。所述管体11设有管体外层(图未示),所述管体外层采用天然乳胶或者全硅橡胶。管体11靠近所述端部气囊111还开设有端部导尿孔114。管体11靠近所述中部气囊112还开设有中部导尿孔115,所述中部导尿孔115设置于所述端部气囊111及中部气囊112之间。管体11还设有端部导流管116及中部导流管117,端部导流管116连接于所述端部导尿孔114与集尿袋13之间,所述单向阀15设置于所述端部导流管116与集尿袋13之间,从而控制端部导流管116相对于集尿袋13的开启或关闭。中部导流管117连接于所述中部导尿孔115与集尿袋13之间。气囊充气管113、端部导流管116及中部导流管117均设置于管体11中且相互独立互不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气囊充气管113、端部导流管116及中部导流管117可采用套管的形式,通过设置多个套设的腔体从而实现各个管相对独立互不连通,也可采用多管并列设置的形式进行设置,其设置方式可根据防渗漏导尿管10实际尺寸及使用需要自行设置,只需保证其相互独立即可。可以理解的是,防渗漏导尿管10可分别在端部及中部设置多个端部导尿孔114及多个中部导尿孔115,所述多个端部导尿孔114或中部导尿孔115可设置为互不连接的条形孔,且多个端部导尿孔114或中部导尿孔115可绕管体11中心轴为中心呈环状排布,其单个端部导尿孔114或中部导尿孔115呈弧形,从而增减多个端部导尿孔114或中部导尿孔115的贯通面积,便于流体流动。使用本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10时,端部气囊111与集尿袋13设置于管体11两端,中部气囊112设置于端部气囊111与集尿袋13之间并设置于管体11中部。端部气囊111与中部气囊112在防渗漏导尿管10插入防渗漏导尿管10之后充气或者生理盐水,都能起到防止防渗漏导尿管10滑脱的功能。在排尿过程中开启单向阀15,大部分的尿液就会由端部导尿孔114经端部导流管116进入集尿袋13中,渗漏的尿液会由中部导尿孔115中部经过中部导流管117直接进入集尿袋13。单向阀15可以采用手动阀、电磁阀或常压单向阀。本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10采用双气囊、双导尿孔的结构,在防渗漏导尿管10的端部有端部导尿孔114和用来防止防渗漏导尿管10滑脱的端部气囊111。同时在防渗漏导尿管10的中部设置中部导尿孔115和用来堵住渗漏尿液的中部气囊112,渗漏的尿液可以通过防渗漏导尿管10中部的中部导尿孔115直接排到集尿袋13中。本技术的防渗漏导尿管10结构简单,材料经过表面光滑处理,方便插入尿道,不容易对尿道造成损伤。使留置防渗漏导尿管10更加方便安全,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渗漏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及集尿袋,所述管体设有端部气囊、中部气囊及气囊充气管,所述端部气囊设置于所述管体一端,所述集尿袋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所述中部气囊设置于管体中部,所述气囊充气管设置于管体内并连通于所述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以对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进行充气,所述管体靠近所述端部气囊还开设有端部导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及集尿袋,所述管体设有端部气囊、中部气囊及气囊充气管,所述端部气囊设置于所述管体一端,所述集尿袋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所述中部气囊设置于管体中部,所述气囊充气管设置于管体内并连通于所述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以对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进行充气,所述管体靠近所述端部气囊还开设有端部导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渗漏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中部气囊还开设有中部导尿孔,所述中部导尿孔设置于所述端部气囊及中部气囊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渗漏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漏导尿管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能锋谢小华潘雅楠楚豫川曹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