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北斗与GPS双系统宽巷载波相位混频星间差分组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定位系统和定位测量
,特别涉及一种北斗与GPS双系统宽巷载波相位混频星间差分组合方法。
技术介绍
对北斗系统与GPS系统双系统的接收机进行高精度定位时,目前采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宽巷载波相位的星间差分组合技术确定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而获得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值,最终利用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由于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波长较长,一般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模糊度解算时,首选确定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模糊度。而若想得到宽巷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必须消除宽巷观测值中的误差。对于北斗系统与GPS系统双系统而言,其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大气延迟、卫星轨道、卫星钟差等误差,可以通过区域参考站网络进行消除或削弱,保证这些误差不影响宽巷模糊度的整周特性。除此之外还存在接收机钟误差的影响,并且接收机钟的误差影响较大,是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模糊度不能恢复整数特性的主要原因。消除接收机钟差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北斗系统与GPS系统双系统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星间差分,通过对不同卫星关于同一接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北斗与GPS双系统宽巷载波相位混频星间差分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户接收机接收到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双系统各自卫星播发给用户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具体包括:北斗系统的B1、B2双频伪距观测数据和B1、B2双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GPS系统的L1、L2双频伪距观测数据和L1、L2双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步骤2:通过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分别确定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宽巷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1)对于北斗系统:通过公式(1)确定北斗系统的宽巷整周模糊度,公式为:LMCW·ΦCW=ρC+c·(tr‑tCs)‑LMCW·NCW+OC‑ICW+TC+MCW+ε′CW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斗与GPS双系统宽巷载波相位混频星间差分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接收机接收到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双系统各自卫星播发给用户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具体包括: 北斗系统的B1、B2双频伪距观测数据和B1、B2双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 GPS系统的L1、L2双频伪距观测数据和L1、L2双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 步骤2:通过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分别确定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宽巷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 (1)对于北斗系统:通过公式(I)确定北斗系统的宽巷整周模糊度,公式为:LMCw.cI3Cw — P c+c.(tr_tcs) _LMCW.Ncw+Oc_Icw+Tc+Mcw+ ε cw (I) 式中,LMC是北斗系统载波相位的波长,下标W表示宽巷载波相位是北斗系统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下标C表示北斗系统;P c为北斗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由测站初始位置坐标与北斗卫星坐标计算得到,其中,测站初始位置坐标是通过单系统的伪距单点定位得到,卫星坐标由接收机记录的导航文件提供;c为真空中的光速A为接收机钟差,单位为秒;tes为北斗系统卫星钟的钟差,下标中s表示卫星钟差;LMCW为北斗系统宽巷载波相位的波长;N?是北斗系统的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模糊度;0。是北斗系统卫星轨道误差,即卫星位置坐标的误差;1。?是北斗系统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所受的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北斗系统对流层延迟误差;M?为北斗系统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多路径效应误差;ε?为北斗系统宽巷载波相位观测噪声和非模型化误差; (2)对于GPS系统:通过公式(2)确定GPS系统的宽巷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公式为: LMGw.— P G+c.(tr_tGs) _LMGW.Ngw+Og_Ig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会忠,徐爱功,葛茂荣,高星伟,徐辛超,郑涛,徐宗秋,隋心,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