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959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合模油缸(1)、中心大齿圈(3)、后螺母(4)后模板(5)、曲轴连杆机构(7)、动模板(8)、拉杆(9)、前模板(11)、液压马达(16),所述的中心大齿圈(3)与后螺母(4)相连,所述的后螺母(4)与后模板(5)相连,所述的注塑机合模机构还包括驱动齿轮(12)、伺服电机(13)、前螺母(14)、第一组应力传感器(6)、第二组应力传感器(10)、控制器(2),所述的第二组应力传感器(10)一一对应贴在拉杆(9)上,所述的第一组应力传感器(6)与控制器(2)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13)上连接有驱动齿轮(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节四根拉杆的受力不均,解决偏载问题,通过两组应力传感器的比较情况,使合模力的放大效应达到最佳状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机合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合模力可调节的注塑机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合模机构是注塑机的重要机构,也是完成注塑过程的关键装置,主要实现模具的开合。现有合模机构,一般包括合模油缸、肘杆机构、后模板、动模板、前模板、拉杆,所述的后模板和前模板固定于拉杆的两端,所述的合模油缸固定于后模板上,合模油缸的活塞端与肘杆机构连接用以驱动肘杆机构。合模机构工作时,先定位好前后模板的位置,采用合模油缸驱动肘杆机构动作,从而带动动模板前进,实现模具合模,合模动作完全依靠合模油缸的推力,同时在注塑时也需要保持这个推力,此时肘杆机构接近被拉直,并使肘杆与拉杆之间产生弹性变形以获得所需的锁模力。肘杆式合模机构的一个特性是它可以用较小的液压缸推力,通过肘杆机构的力的放大作用来获得较大的锁模力,通过曲肘连杆系统,可以将合模液压缸的推力放大16-26倍。合模时的理想状态是在设备的运行中,四根拉杆的变形完全一致,且始终如一,才能确保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和内在质量。但是现有技术的合模机构会由于机械磨损或其他原因,导致出现以下问题:1、合模力发生变化,偏离了最佳设定值,如变小,注射时合模力不足,会使制品产生披峰;如变大,则产生不必要的能量浪费、机械损耗,或者不能合模而使机器停下来;2、一台注塑机往往会根据生产需要,更换不同的模具,而这些模具的状态不尽相同,如有的模具的两安装面的平行度较差,装到注塑机上后,造成四根拉杆受力不均,使受力最大的那根拉杆断裂而停产;3、曲轴连杆机构力的放大的倍数到底多少,什么时候为最佳状态则无法确定。所以,肘杆式合模机构存在易磨损、开合模精度差、合模的最优状态难以确定且不好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模力可调节,且合模力放大情况可实时显示调节的注塑机合模机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合模油缸、中心大齿圈、后螺母、后模板、曲轴连杆机构、动模板、拉杆、前模板、液压马达,所述的后模板、动模板、前模板都固定在拉杆上,其中后模板及前模板固定在拉杆的两端,动模板固定在后模板及前模板之间,所述的合模油缸与曲轴连杆机构相连,所述的中心大齿圈与后螺母相连,所述的后螺母与后模板相连,驱动后模板移动,所述的注塑机合模机构还包括驱动齿轮、伺服电机、前螺母、第一组应力传感器、第二组应力传感器、控制器,所述的第二组应力传感器一一对应贴在拉杆上,所述的前螺母的外周面为齿轮状,所述的伺服电机上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的驱动齿轮与前螺母相啮合。采用以上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应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拉杆受力情况,可精确地得到四根拉杆的受力情况,在出现四根拉杆受力不均的现象时,控制器发指令给伺服电机,通过对其中一根或几根拉杆的前螺母进行微调,实现四根拉杆的受力均匀,从而起到了合模力平衡调节的作用,本产品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组应力传感器贴在合模油缸的液压杆上靠近曲轴连杆机构一侧,第一应力传感器还与控制器相连。采用两组应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拉杆和合模油缸上,两组应力传感器可分别测量合模时的合模力以及合模油缸提供的压力,通过控制器进行对比,可判断通过曲轴连杆机构对力的放大情况,并可对力的放大情况进行实时显示,通过力的放大情况进而对后模板进行调节,使得合模力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制品的质量。作为改进,所述的液压马达与中心大齿圈及控制器相连。当出现合模力过大或过小时,可以通过调模液压马达驱动中心大齿圈,带动后螺母旋转,使合模力变大或变小,调整到最佳设定值。【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注塑机合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不:1、合模油缸,2、控制器,3、中心大齿圈,4、后螺母,5、后模板,6、第一组应力传感器,7、曲轴连杆机构,8、动模版,9、拉杆,10、第二组应力传感器,11、前模板,12、驱动齿轮,13、伺服电机,14、前螺母,15、连接线,16、液压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合模油缸1、中心大齿圈3、后螺母4后模板5、曲轴连杆机构7、动模板8、拉杆9、前模板11、液压马达16,所述的后模板5、动模板8、前模板11都固定在拉杆9上,其中后模板5及前模板11固定在拉杆9的两端,动模板8固定在后模板5及前模板11之间,所述的合模油缸I与曲轴连杆机构7相连,所述的中心大齿圈3与后螺母4相连,所述的后螺母4与后模板5相连驱动后模板5移动,所述的注塑机合模机构还包括驱动齿轮12、伺服电机13、前螺母14、第一组应力传感器6、第二组应力传感器10、控制器2,所述的第二组应力传感器10 —一对应贴在拉杆9上,所述的第一组应力传感器6与控制器2相连,所述的前螺母14的外周面为齿轮状,所述的伺服电机13上连接有驱动齿轮12,所述的驱动齿轮12与前螺母14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组应力传感器6贴在合模油缸I的液压杆上靠近曲轴连杆机构7 —侧,第一应力传感器6还与控制器2相连。所述的液压马达16与中心大齿圈3及控制器2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合模时,系统给合模油缸发出信号,合模油缸推动曲轴连杆机构向前,曲轴连杆机构推动动模板前进与前模板接触,当曲轴连杆机构拉直之后,动模板和前模板密封牢固。注塑机的注射装置将熔融物料注入到模具中,在熔融物料的高压下,动模板和前模板需要很大的压力才能保证物料不会从模具边缝漏出,即要求合模油缸提供较大的压力在曲轴连杆机构的力放大效应下将模具锁紧,曲轴连杆机构的放大倍数一般在16-26倍。设置在合模油缸上的第一组应力传感器检测到合模油缸提供的力,设置在拉杆上的第二传感器检测到合模力,将两组力分别反馈到控制器并进行比较,根据所需要的最佳放大倍数来对合模油缸的液压进行调节,当放大倍数过小时,合模力则不足,则需要后模板的调模装置进行微调,即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中心大齿圈,中心大齿圈带动后螺母,后螺母推动后模板前进,增大合模力;当放大倍数过大时,合模力过大,则对中心大齿圈及后螺母进行反向调节,始终确保合模力处于最佳状态。当四根栏杆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偏载时。如果发现某根拉杆受力偏大,则发出调整指令,驱动该拉杆的调节伺服电机旋转前螺母,从而降低该拉杆的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合模油缸(1)、中心大齿圈(3)、后螺母(4)后模板(5)、曲轴连杆机构(7)、动模板(8)、拉杆(9)、前模板(11)、液压马达(16),所述的后模板(5)、动模板(8)、前模板(11)都固定在拉杆(9)上,其中后模板(5)及前模板(11)固定在拉杆(9)的两端,动模板(8)固定在后模板(5)及前模板(11)之间,所述的合模油缸(1)与曲轴连杆机构(7)相连,所述的中心大齿圈(3)与后螺母(4)相连,所述的后螺母(4)与后模板(5)相连驱动后模板(5)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机合模机构还包括驱动齿轮(12)、伺服电机(13)、前螺母(14)、第一组应力传感器(6)、第二组应力传感器(10)、控制器(2),所述的第二组应力传感器(10)一一对应贴在拉杆(9)上,所述的前螺母(14)的外周面为齿轮状,所述的伺服电机(13)上连接有驱动齿轮(12),所述的驱动齿轮(12)与前螺母(14)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合模油缸(I)、中心大齿圈(3)、后螺母(4)后模板(5)、曲轴连杆机构(7)、动模板⑶、拉杆(9)、前模板(11)、液压马达(16),所述的后模板(5)、动模板(8)、前模板(11)都固定在拉杆(9)上,其中后模板(5)及前模板(11)固定在拉杆(9)的两端,动模板⑶固定在后模板(5)及前模板(11)之间,所述的合模油缸⑴与曲轴连杆机构(7)相连,所述的中心大齿圈(3)与后螺母(4)相连,所述的后螺母(4)与后模板(5)相连驱动后模板(5)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机合模机构还包括驱动齿轮(12)、伺服电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伟李立锋岳钦杨
申请(专利权)人: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