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638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弯治具,适用于对线材进行折弯,所述折弯治具包括上折弯台和下折弯台,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定位线材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折弯凸块,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对应开设有折弯凹槽,所述折弯凹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交且所述折弯凹槽深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所述折弯凸块伸入所述折弯凹槽从而将位于第一定位槽的线材折弯入折弯凹槽。该折弯治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且折弯形状由折弯凸块和折弯凹槽控制,从而显著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治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线材折弯的折弯治具。
技术介绍
在电子产品的加工过程中,通过用线材将不同的部件导通,从而实现供电或数据传输。为了方便线材与电子部件的连接,通过将线材进行预处理,折弯成与电子部件相对应的目标形状,一方面方便后续工序的加工,另一方面使得组装后的部件比较整洁。对于不同的电子产品、不同的电子部件亦或者同一电子产品的不同位置,要求线材的折弯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而目前传统的加工方法中通常为徒手折弯,对折弯的形状、尺寸、位置等都不能保障,不良率高且生产效率低。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合格率的折弯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合格率高的折弯治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弯治具,适用于对线材进行折弯,所述折弯治具包括上折弯台和下折弯台,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定位线材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折弯凸块,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对应开设有折弯凹槽,所述折弯凹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交且所述折弯凹槽深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所述折弯凸块伸入所述折弯凹槽从而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线材折弯入所述折弯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折弯治具,于上折弯台上开设折弯凸块,于下折弯台上开设与折弯凸块相对应的折弯凹槽和定位线材的第一定位槽,且折弯凹槽深于第一定位槽。将线材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上弯折台向下动作,折弯凸块伸入折弯凹槽并抵压线材;上弯折台继续向下动作至目标位置,折弯凸块将线材折弯入折弯凹槽,从而将位于第一定位槽内的线材折弯至目标形状。该折弯治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且折弯形状由折弯凸块和折弯凹槽控制,从而显著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较佳的,所述折弯凸块与所述折弯凹槽的对应面均呈弧形,且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折弯凸块的弧心与所述折弯凹槽的弧心重合;由于上折弯台相对下折弯台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折弯凸块的弧心与折弯凹槽的弧心重合,使得于折弯凸块与折弯凹槽的间隙均匀,使得线材受力均匀,有效防止线材在折弯过程中被拉伸变形,进一步提闻广品合格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对合形成定位线材的容置空间。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对合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容置空间。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横截面呈U型;线材置于第一定位槽内时,线材的下侧位于底部的弧形面上,防止线材与第一定位槽的侧壁摩擦损坏,第一定位槽的两侧壁呈竖直设置,提供较大的容置空间,可以有效定位线材,防止线材偏移出第一定位槽,提闻广品合格率。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端贯穿所述下折弯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折弯台的一侧相交形成定位所述线材的限位面;将线材放置入第一定位槽内,将线材的一端抵触于限位面,即可方便、准确地将线材放置到目标位置。具体地,所述下折弯台的一侧凸伸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交的一侧面形成所述限位面;限位块凸出于下折弯台,增大限位面,方便将线材放置到目标位置。较佳的,所述上折弯台固定连接于冲床的上模,所述下折弯台固定连接于冲床的下模,所述上折弯台在冲床的上模的驱动下相对所述下折弯台上下移动;通过冲床的上模和下模分别定位上弯折台和下弯折台,使得上弯折台和下弯折台的定位准确;通过冲床驱动上弯折台相对下弯折台上下移动,提供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一实施例上折弯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一实施例下折弯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一实施例折弯线材时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一实施例另一方向上的剖视图。图7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二实施例上折弯台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二实施例下折弯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二实施例折弯线材时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B部的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二实施例另一方向上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图1-图6所示为本技术折弯治具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折弯治具包括上折弯台100和下折弯台200。上折弯台100和下折弯台200都均开设有螺纹连接孔;上折弯台1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冲床的上模,下折弯台2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冲床的下模;上折弯台100在冲床上模的带动下相对下折弯台200竖直上下移动。结合图2-图3所示,更具体地:下折弯台200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定位线材的第一定位槽210,第一定位槽210 —端贯穿下折弯台200 ;下折弯台200 —侧向上凸伸形成限位块230,限位块230与第一定位槽210的另一端相交,限位块230与第一定位槽210的相交面形成限位面230a。将线材放置入第一定位槽210内,并将线材的一端向前推顶至抵顶于限位面230a,即完成对线材的定位,方便快捷,耗时少。上折弯台100设有避让限位块230的避让位130。在本实施例中,上折弯台100的下表面对应第一定位槽21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10。第一定位槽210和第二定位槽110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当上折弯台100向下移动至目标位置时,结合图6所示,上弯折台100的下表面和下弯折台200的上表面抵接,第二定位槽110和第一定位槽210对合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容置并定位线材300。上折弯台100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折弯凸块120,下折弯台200的上表面对应开设有折弯凹槽220。折弯凹槽220与第一定位槽210垂直相交,且折弯凹槽220的深度深于第一定位槽210。折弯凸块120与折弯凹槽220的对应面均呈弧形,且折弯凹槽220的弧形半径大于折弯凸块120的弧形半径;当上折弯台100向下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折弯凸块120的弧心与折弯凹槽220的弧心重合,折弯凸块120与折弯凹槽220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且折弯凸块120与折弯凹槽220之间的间隙与第二定位槽110和第一定位槽210对合形成的圆形的容置空间的直径相等。进一步地,为便于上折弯台100和下折弯台200的定位,折弯凹槽220贯穿下折弯台200的上表面,S卩,折弯凹槽220的两端与下折弯台200的两侧面相贯穿;折弯凸块120贯穿上折弯台100的下表面,S卩,折弯凸块120连通至上折弯台100的两侧面。结合图1-图6所示,对本技术折弯治具折弯线材300的工作过程做一详细说明:初始时,固定于冲床上模的上折弯台100远离下折弯台200 ;将线材300放置入第一定位槽210内,并将线材300的一端向前推顶至抵顶于限位面230a ;冲床工作,冲床上模带动上折弯台100向下移动靠近下折弯台200,折弯凸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治具,适用于对线材进行折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治具包括上折弯台和下折弯台,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定位线材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折弯凸块,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对应开设有折弯凹槽,所述折弯凹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交且所述折弯凹槽深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所述折弯凸块伸入所述折弯凹槽从而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线材折弯入所述折弯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治具,适用于对线材进行折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治具包括上折弯台和下折弯台,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定位线材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折弯凸块,所述下折弯台的上表面对应开设有折弯凹槽,所述折弯凹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交且所述折弯凹槽深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所述折弯凸块伸入所述折弯凹槽从而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线材折弯入所述折弯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凸块与所述折弯凹槽的对应面均呈弧形,且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折弯凸块的弧心与所述折弯凹槽的弧心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上折弯台相对所述下折弯台向下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上折弯台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折弯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斌薛绍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