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463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8:00
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它具有以下特点:气体流道管与出气管孔径相等并通过法兰紧固,孔径小于所述气体流道管的进气管与气体流道管连通。在气体流道管与出气管的接合部内固定有旋流器主体。旋流器主体设有内管体与外管体。内管体底部安装有均匀对称设置的分气孔的中心孔板。中心孔板可拆换。在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的圆周方向竖向均布固定有旋流叶片。这种可变旋流数旋流燃烧器,针对不同的燃气组分,通过改变旋流叶片结构和中心孔板的孔数,改变旋流器环形通道和中心通道阻塞比,进而改变旋流器的旋流数,能够适应不同组分条件下的高效稳定燃烧,提高了设备的可应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选取合理的旋流燃烧方式可降低NOX的排放,从而清洁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它具有以下特点:气体流道管与出气管孔径相等并通过法兰紧固,孔径小于所述气体流道管的进气管与气体流道管连通。在气体流道管与出气管的接合部内固定有旋流器主体。旋流器主体设有内管体与外管体。内管体底部安装有均匀对称设置的分气孔的中心孔板。中心孔板可拆换。在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的圆周方向竖向均布固定有旋流叶片。这种可变旋流数旋流燃烧器,针对不同的燃气组分,通过改变旋流叶片结构和中心孔板的孔数,改变旋流器环形通道和中心通道阻塞比,进而改变旋流器的旋流数,能够适应不同组分条件下的高效稳定燃烧,提高了设备的可应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选取合理的旋流燃烧方式可降低NOX的排放,从而清洁燃烧。【专利说明】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燃气器具。
技术介绍
作为控制燃烧稳定性与强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旋流燃烧在燃气轮机以及锅炉燃烧室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IGCC (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旋流燃烧是气体燃料燃烧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旋流方式可分为低旋与高旋。低旋流燃烧是利用旋流叶片产生的周向速度降低燃气的轴向速度,使其稳定燃烧;高旋流燃烧器是利用高旋流动产生的回流来稳定火焰。旋流燃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体燃料燃烧的稳定问题,然而根据不同的气体燃料组分,需要不同的旋流方式来使其不同组分的燃气火焰稳定。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燃烧器,针对不同的燃气组分,通过改变旋流叶片结构和中心孔板的孔数,改变旋流器环形通道和中心通道阻塞比,进而改变旋流器的旋流数,用于稳定不同组分的燃气火焰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它具有以下特点:气体流道管与出气管孔径相等并通过法兰紧固,孔径小于所述气体流道管的进气管与气体流道管连通。在气体流道管与出气管的接合部内固定有旋流器主体。旋流器主体设有内管体与外管体。内管体底部安装有均匀对称设置的分气孔的中心孔板。中心孔板可拆换。在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的圆周方向竖向均布固定有旋流叶片。分气孔直径的范围为为3.78mm至4.60mm。分气孔的直径最佳值为3.90mm。内管体的半径!T1为20.0Omm,外管体的半径r2S 30.00mm。旋流叶片的数量n=23。旋流叶片内侧高度L=30.00mm。旋流叶片的叶片角9。=37°。旋流`叶片的内边缘半径札=49.85mm,外边缘半径R2=74.77mm。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变旋流数旋流燃烧器,针对不同的燃气组分,通过改变旋流叶片结构和中心孔板的孔数,改变旋流器环形通道和中心通道阻塞比,进而改变旋流器的旋流数,能够适应不同组分条件下的高效稳定燃烧,提高了设备的可应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选取合理的旋流燃烧方式可降低NOX的排放,从而清洁燃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的结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整体结构的剖面图图3为图1中部的部件即旋流器主体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部的部件即旋流器主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5的俯视图,显示了中心孔板的结构图6为图1中序号为3与序号为5的零件的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1中序号为5的零件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进气管,2、气体流道管,3、内管体,4、中心孔板,5、旋流叶片,6、外管体,7、法兰,8、分气孔,9、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本装置由旋流器主体与燃气流道组成。 旋流器主体包括:内管体3与外管体6,内管体3底部安装有均匀对称设置的分气孔8的中心孔板4,在内管体3与外管体6之间的圆周方向竖向均布固定有旋流叶片5。燃气流道装置包括:进气管1、气体流道管2、连接法兰盘6、出气管9,以及连接气体流道管2与出气管9的法兰7。旋流器主体的中心孔板4上分气孔8的数量以及分气孔8直径的大小可以变化;旋流器主体的所述内管体3、外管体)的半径,旋流叶片5的数量,旋流叶片5的内侧高度,旋流叶片5的叶片角,以及旋流叶片5的内、外边缘半径也可以变化。通过旋流器主体上的以上变化,可改变旋流器的旋流数,也改变旋流器的旋流方式,进而实现旋流器中由旋流器主体形成的环形通道与出气管9内的中心通道的质量流量的变化。旋流器主体中旋流叶片5的设计如下:Rι:旋流器内径r2:旋流器外径R1:叶片内边缘半径R2:叶片外边缘半径Θ。:叶片角S:旋流数L:叶片内侧高度η:叶片数在2本实施例中:η = 23旋流器主体中中心孔板4中分气孔8的排列方式如图5所示。分气孔8的直径范围为3.78mm至4.60mm。本实施例中以孔径为3.90mm为最佳值。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燃烧器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燃气组分,通过改变旋流叶片结构和中心孔板的孔数,改变旋流器环形通道和中心通道阻塞比,进而改变旋流器的旋流数,使得不同组分的燃气火焰稳定燃烧。【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气体流道管(2)与出气管(9)孔径相等并通过法兰(7)紧固,孔径小于所述气体流道管(2)的进气管(I)与所述气体流道管(2)连通,在所述气体流道管(2)与出气管(9)的接合部内固定有旋流器主体,所述旋流器主体设有内管体(3)与外管体(6),所述内管体(3)底部安装有均匀对称设置的分气孔(8)的中心孔板(4),在内管体(3)与外管体(6)之间的圆周方向竖向均布固定有旋流叶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主体设有的内管体(3)底部安装的设有分气孔(8)的中心孔板(4)可拆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孔(8)直径的范围为为3.78mm至4.6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孔(8)的直径最佳值为 3.9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3)的半径Tι为20.0Omm,所述外管体(6)的半径r2为30.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5)的数量n=2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5)的内侧高度 L=30.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5)的叶片角θ0=37°。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5)的内边缘半径 1^=49.85mm,外边缘半径 R2=74.77mm。【文档编号】F23D14/46GK103697499SQ201410018449【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专利技术者】邓洋波, 徐震, 孙海涛 申请人:大连海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旋流数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气体流道管(2)与出气管(9)孔径相等并通过法兰(7)紧固,孔径小于所述气体流道管(2)的进气管(1)与所述气体流道管(2)连通,在所述气体流道管(2)与出气管(9)的接合部内固定有旋流器主体,所述旋流器主体设有内管体(3)与外管体(6),所述内管体(3)底部安装有均匀对称设置的分气孔(8)的中心孔板(4),在内管体(3)与外管体(6)之间的圆周方向竖向均布固定有旋流叶片(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洋波徐震孙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