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5421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管,并且还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上部通过顶板覆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中空筒状的滤芯,所述滤芯的轴向上下设置,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污水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每个集水池上设置多个安装腔。操作人员可直接站在集水池的顶板上对滤芯及安装腔进行相应处理,具有易于检修更换、污水净化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管,并且还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上部通过顶板覆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中空筒状的滤芯,所述滤芯的轴向上下设置,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污水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池内。本技术可在每个集水池上设置多个安装腔。操作人员可直接站在集水池的顶板上对滤芯及安装腔进行相应处理,具有易于检修更换、污水净化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将物质分离的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常见的过滤包括颗粒材料过滤和多孔材料过滤。颗粒材料过滤时,使水通过由颗粒材料构成的滤层,以截留水中悬浮物等;多孔材料过滤时,如果颗粒尺寸大于过滤介质的孔隙,则可使其截留在过滤介质的表面。根据多孔材料孔隙的不同,可相应地制备成用于过滤的超滤膜、纳滤膜、微滤膜等。多孔材料膜一般可做成卷式、板框式、中空筒式等结构形式。其中,中空筒状的多孔材料膜(也称滤芯)由于其结构稳固、便于布管、分离效率高、缺陷少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精滤)有更多的应用。对于中空筒状的滤芯而言,污水流向滤芯的外侧壁,从外向内经过筒壁到达中空部,并起到过滤的作用;或者污水流向滤芯的中空部,从内向外经过筒壁达到外侧壁。其中,悬浮物、颗粒等污染物被截留,而过滤后的净水通过水管引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污物会在滤芯的外侧壁或中空部堆积而造成污染。因此,滤芯是污水处理装置中需要经常更换和保养的部件。现有技术中,有部分污水处理装置可采用反冲洗的方式,将滤芯表面的污物冲洗清除,该反冲洗需要另外布置逆向的压力水管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反冲洗而只起到改善污染的作用,要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对滤芯进行定时更换。然而在大型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滤芯一般设置于污水池中,要对其进行检修和更换时一般要将污水池中的污水排空,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使用该污水处理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更换检修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或者至少其中之一。本技术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管,并且还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上部通过顶板覆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中空筒状的滤芯,所述滤芯的轴向上下设置,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污水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池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的底板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滤芯的中空部连通并相互密封,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为所述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所在平面与所述滤芯的轴向倾斜,形成斜口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开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第二螺孔,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的螺钉将所述顶板和所述安装腔固定。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集水池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腔,各所述安装腔内均设置有所述滤芯。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在所述集水池上整体形成MXN的阵列,其中M和N均为大于I的正整数。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管包括总管和与所述总管连通的多个支管,各所述支管相互之间并联设置,并与相应安装腔的进水口连接。进一步地,各所述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水流通断的球阀。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的下侧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水泵连接。本技术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在集水池的上部设置顶板,该顶板上安装内置有滤芯的安装腔,污水经进水口流向安装腔内,经过滤芯的筒壁后得到过滤,净化后的水从出水口流向集水池内。本技术将安装腔和滤芯设置于集水池的上部,并将集水池与污水池分开设置,在滤芯因使用需要检修或更换时,操作人员可直接站开集水池的顶板上进行相应处理,不需要将水池排空,因此能极大地提高效率,便于检修更换。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可采用多个滤芯对污水进行同时处理,多个安装腔的出水口同时流出经过滤的净水,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提高污水的流量,单位时间能过滤处理更多的污水,极大地提高污水净化能力和净化效率,并且本技术可使用尺寸较小的滤芯,降低制造成本,并避免滤芯缺陷对净化质量的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安装腔布局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安装腔布局图;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安装腔布局图。污水管-1总管-11支管-12集水池-2顶板_20安装腔_3滤芯_4出水管-5排水管-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于所属
的技术人员而言,从对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中,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原理图。该实施例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该实施例的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污水管1、集水池2、安装腔3及滤芯4。其中,该污水管I用于污水的流通,污水可蓄积于专用的污水池内,该污水池与集水池2之间相互独立,可通过水泵将污水泵送至安装腔3内。集水池2用于过滤后的净水的收集。该集水池2可形成具有一定容积的结构,可通过在地面挖掘的方式形成集水池2,也可以通过堆砌或结构板合围等方式形成。该集水池2的上部通过顶板20覆盖,顶板20可整体覆盖,也可部分覆盖。该顶板20上设置有安装腔3,安装腔3内设置有中空筒状的滤芯4,滤芯4的轴向上下设置,安装腔3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污水管I连通,出水口位于集水池2内。优选滤芯4的截面为圆环形结构,安装腔3也优选为圆筒状结构,安装腔3的内径大于滤芯4的外径。滤芯4可以倾斜地上下设置,优选滤芯4的轴向与集水池2的顶板20之间相互垂直。该滤芯4包括外侧壁和中空部,在过滤处理时,污水可从外侧壁进入中空部,也可从中空部进入外侧壁,进水口和出水口可根据滤芯4的工作方式进行相应的设置。安装腔3作为结构部件,可采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等制成;滤芯4则由多孔材料制成,如有机高分子材料或无机材料等。滤芯4的孔隙根据污水的组成及需要净化的程度进行匹配。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安装腔3的底板上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的第一端与滤芯4的中空部连通并相互密封,出水管5的第二端为出水口。该出水管5可焊接于安装腔3的底部,滤芯4的中空部可套装于出水管5的第一端。在过滤时,污水从污水管I进行安装腔3内,从滤芯4的外侧壁进入中空部,从中空部底部的出水管5流至集水池2内。为了便于净水流出,优选出水管5的第二端所在平面与滤芯4的轴向倾斜,形成斜口结构,该斜口可起到对水流的引导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的上部通过顶板(20)覆盖,所述顶板(20)上设置有安装腔(3),所述安装腔(3)内设置有中空筒状的滤芯(4),所述滤芯(4)的轴向上下设置,所述安装腔(3)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污水管(1)连通,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池(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松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和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