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式亩专利>正文

一种避免落屑且穿刺阻力小的安全型医用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208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落屑且穿刺阻力小的安全型医用针,包括针管,特征是:从针管的颈部、针尖的刃口下部开始弯曲加工成“Z”形,偏移距离为0.3—1mm,在针尖的顶端加工有从侧面开口、顶端封闭的出液孔。针尖颈部的顺弯过渡段的弧形弯曲度为16—22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出液孔开在侧边,无死角,药液顺畅通过,易清洗,无残留致热源,大大降低了不容性微粒进入人体血管的危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普通斜口针针管穿刺时易落屑的弊端,又使得针管容易清洗出液孔,消除了斜口针针管的死角不容易清洗的缺点,从而消除了致热源的隐患,并改良了医用针管的使用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避免落屑、穿刺阻力小、便于清洗、无热源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落屑且穿刺阻力小的安全型医用针
本技术涉及用于临床输液使用的医用针,尤其是涉及一种既能避免穿刺落屑又能达到较小穿刺力的安全型医用针。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应用的注射针或插瓶针一般采用顶端开孔的斜面针尖,这种斜面针尖的缺点是:在穿刺的过程中,容易切下被穿刺的人体上皮或瓶塞的碎屑,嵌于斜面开口内,并随药液带入肌体组织或溶液容器中,会引起不良后果。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技术专利号为ZL98249136.0所提供的一种侧孔溶液插瓶针,其针的前端是由锻打成型的圆椎体针尖,然后在圆椎体下方管状针梗侧壁冲一孔,该针尖的椎体内孔形成了一个死角,冲孔向里折叠的毛边也容易夹杂落屑等致热源,从而可能导致不容性的微粒进入人体血管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落屑、穿刺阻力小、便于清洗、无热源的安全型医用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避免落屑且穿刺阻力小的安全型医用针,包括针管,特征是:从针管的颈部、针尖的刃口下部开始弯曲加工成“Z”形,偏移距离为0.3 — 1mm,在针尖的顶端加工有从侧面开口、顶端封闭的出液孔。针尖颈部的顺弯过渡段的弧形弯曲度为16 — 22度。针尖顶端的出液孔是直面侧孔,直面侧孔的前端左右是以锐角磨成的半侧倒角针尖,与传统针尖相同。本技术将传统正倒角或反倒角的针尖的颈部弯曲加工成“Z”形,偏移距离为0.3 — 1mm,并在针尖的顶端加工有从侧面开口、顶端封闭的出液孔,使得针尖侧壁上的出液孔的流量与普通的斜面针没有区别,但比斜面针能明显地减少穿刺落屑;针管颈部虽然呈弯曲状,但也只有16 — 22度的顺弯过渡段,且针尖的顶端是直面侧孔的前端针尖由两边交叉磨成的正倒角针尖;或由直面侧孔的前端左右以锐角成型的反倒角针尖,因而所受的阻力较小。本技术的出液孔开在侧边,从侧向输出注射液,无死角,药液顺畅通过,易清洗,无残留致热源,大大降低了不容性橡胶落屑微粒进入人体血管的危害。本技术改变了普通斜面针的针管穿刺时易落屑的弊端,又使得针管容易清洗出液孔,消除了斜面针针管的死角不容易清洗的缺点,从而消除了致热源的隐患,并改良了医用针管的使用性能,因此,本技术具有避免落屑、穿刺阻力小、便于清洗、无热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避免落屑且穿刺阻力小的安全型医用针,包括针管1,从针管I的颈部、针尖3的刃口下部开始弯曲加工成“Z”形,偏移距离d为0.3 — 1mm,在针尖3的顶端加工有从侧面开口、顶端封闭的出液孔4。针尖3颈部的顺弯过渡段2的弧形弯曲度为16 — 22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免落屑且穿刺阻力小的安全型医用针,包括针管,其特征在于从针管的颈部、针尖的刃口下部开始弯曲加工成“Z”形,偏移距离为0.3—1mm,在针尖的顶端加工有从侧面开口、顶端封闭的出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落屑且穿刺阻力小的安全型医用针,包括针管,其特征在于从针管的颈部、针尖的刃口下部开始弯曲加工成“Z”形,偏移距离为0.3 — 1mm,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式亩
申请(专利权)人:余式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