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威科专利>正文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142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发明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和壳体,所述壳体为S型结构,所述S型结构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中的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重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采用外接方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将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设计为一体化结构,采用背射天线结构方式,解决了智能微功率直放站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集成内置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本技术涉及领域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的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用户对信号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筑物的密度与高度的不断增加,导致许多建筑物内的多家运营商的移动电话信号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导致大量的用户投诉运营商,各移动运营商由于反应较慢,得手机用户大量购买手机信号放大器(微功率直放站)。现有的微功率直放站的天线均为外接式天线,由于用户的不专业,在安装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有多起因天线安装或设备的问题已严重影响运营商的网络质量。甚至还出现因安装天线时出现了人身安全事故。天线已成为微功率直放站(手机信号放大器)使用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运营商基站建设的,采用安装各类手机信号放大设备(微型直放站)的用户越来越多,手机信号放大设备已成为信号弱的主要增强补充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为克服现有外接式天线的缺点,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用于智能微功率直放站的天线。本技术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和壳体,所述壳体为S型结构,所述S型结构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中的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重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反。具体地,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背射天线结构。具体地,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PCB介质平板天线。优选地,所述施主天线设置为与外部基站信号相同的垂直极化方向,所述重发天线设置为与施主天线正交垂直的水平极化方向。具体地,所述壳体为金属材料,或者在所述壳体的表面镀有金属材料。具体地,所述PCB介质平板天线由两块PCB板组成,两块PCB板作为谐振腔的主反射器和副反射器,所述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一面镀锡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面由两个正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所述副反射器的PCB板由两个长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具体地,所述PCB介质平板天线的尺寸小于150mm*150mm。本技术针对现有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采用外接方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将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设计为一体化结构,采用背射天线结构方式,解决了智能微功率直放站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集成内置问题。【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智能微功率直放站的原理框图。图2,实施例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的结构剖视图。图3,图2的A向视图。图4-7,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结构设计图。图8,主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图9,副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智能微功率直放站的原理框图参考附图1,主要包括微功率直放站主机,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微功率直放站主机通过电源适配器连接到供电电源,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分别于微功率直放站主机电性连接,施主天线用于将室外信源基站方向的基站信号传送到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对基站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重发天线将放大增强的基站信号覆盖到室内,反过来,重发天线也可将室内的手机信号传送至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将手机信号放大增强后通过施主天线发送至基站方向。本实施例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的结构剖视图参看附图2,附图3为图2的A向视图,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包括施主天线1、重发天线2、直放站主机3和S型壳体4,S型壳体4设置有第一容置腔41和第二容置腔42,施主天线1设置在第一容置腔41内,重发天线2设置在第二容置腔42内,第一容置腔41和第二容置腔42的开口方向相反,直放站主机3固定在第二容置腔42的侧端,直放站主机3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天线接口 31,直放站主机3的另一相对侧面设置有第二天线接口 32,施主天线1连接到第一天线接口 31,重发天线2连接到第二天线接口 32,本实施例中,施主天线1和重发天线2均为PCB介质平板天线,施主天线1采用垂直极化方式,重发天线2采用水平极化方式,S型壳体采用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一体化的S型壳体结构,合理地将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放置于方向相反(背靠背)且上下垂直错位的两个腔体结构的容置腔内;施主天线设置在上部,使用时朝向信源基站的窗外方向,重发天线设置在下部,使用时朝向室内方向,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均采用相同的双单元组合高增益超薄PCB介质平板天线,这种天线由两个单元振子与组合的S型金属壳体的容置腔腔体共同构成类似背射天线结构,具有良好的后向与上、下、左、右侧向低辐射性能,从而可获得较高的天线间隔离度,并且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采用相反的极化方式,能进一步获得较好的天线间隔离度。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反射罩的正面可设计为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长方体形,采用一体化金属结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接收和发射方向相反,成180度角度;根据微功率直放站的放置以及设备的美观角度出发,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还可以作多种设计,其结构设计图参看附图4-7,可以设计为背靠背形式如附图4所示;也可以设计为S形状如附图5所示,也可以设计为上下结构形式如附图6所示,还可以设计为上下部分背靠背形式如附图7所示。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PCB介质平板天线由两块PCB板组成,两块PCB板作为谐振腔的主反射器和副反射器,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一面镀锡与天线壳体连接,另一面由两个正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副反射器的PCB板由两个长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长方形的单元振子水平放置时为水平极化方向,竖直放置时为垂直极化方向。附图8为主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由两个正方形的单元振子加频段带宽调整线组成,其背面为镀锡面接地与金属反射罩相连。附图9为副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其反射面由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单元振子组成。具体设计时,主反射器的PCB板中的正方形单元振子的边长约为中心频率4分之1波长为宜,副反射器的PCB板中的长方形单元振子的短边长约为中心频率6分之1波长,另一边长为短边的2倍。施主天线采用与外面的基站信号相同的垂直极化方式,其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正方形单元振子左右水平放置,副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长方形单元振子竖直放置。重发天线采用水平极化方式,以增加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其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正方形单元振子上下竖直放置,副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长方形的单元振子水平放置。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正方形单元振子的边上加频段带宽调整线用于调整带宽或频段。主反射器的PCB板与副反射器的PCB板之间的距离约为30分之1波长,PCB板的固定采用非金属件。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适合频率在1700-2700之间的频段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中的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重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中的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重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背射天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PCB介质平板天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主天线设置为与外部基站信号相同的垂直极化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威科
申请(专利权)人:熊威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