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吸音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4438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由顶面层、背面层,及夹装于顶面层与背面层之间的纤维棉层构成,所述的顶面层、背面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通过熔喷法制成:等规聚丙烯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9、烷基乙基醚聚硅氧烷聚硅酮2-3、磷酸铝2-3、氧化锡1-2、甘油三醋酸酯13-16、硅酸镁1-2、纳米二氧化硅1-2、海藻酸钙2-3、硅酸钠1-2、树枝20-24、薄荷叶1-2、甘草2-3、绞股蓝3-4、助剂4-5;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熔喷法制备无纺布,具有工艺简单、可控制性好、生产效率高,制得的吸音棉具有抗静电性、手感柔软、滑顺、外观平整度好、吸附性强、吸音效果明显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由顶面层、背面层,及夹装于顶面层与背面层之间的纤维棉层构成,所述的顶面层、背面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通过熔喷法制成:等规聚丙烯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9、烷基乙基醚聚硅氧烷聚硅酮2-3、磷酸铝2-3、氧化锡1-2、甘油三醋酸酯13-16、硅酸镁1-2、纳米二氧化硅1-2、海藻酸钙2-3、硅酸钠1-2、树枝20-24、薄荷叶1-2、甘草2-3、绞股蓝3-4、助剂4-5;本专利技术采用熔喷法制备无纺布,具有工艺简单、可控制性好、生产效率高,制得的吸音棉具有抗静电性、手感柔软、滑顺、外观平整度好、吸附性强、吸音效果明显等优点。【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布技术,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噪声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失甚至可能诱发一些疾病。要远离噪声,我们能做的就是吸音和隔音。吸音棉,可以将生活中所产生的中高频噪声振动能转换为吸音棉内部的细旦纤维的动能并导成热能而消失,达到吸音降噪的功能。 吸音棉可以用多层无纺布叠合,或者搭配其它材料,制成吸音、隔音材料。无纺布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这种间隙可看作孔隙,具有吸附功能,因此,吸音棉可视为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隔热保暖性能。吸音棉作为一种衬垫材料广泛运用于建筑、电器、汽车、机械等行业,主要起到隔音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吸音棉产品及其制造方法均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制作工艺不环保;吸音效果一般;耐化学腐蚀性低,无法满足特殊场所使用要求;耐温等级低;没有进行阻燃处理;产品粘结度不够、易散、拉力强度差;外观及平整度不够,厚度较大偏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由顶面层、背面层,及夹装于顶面层与背面层之间的纤维棉层构成,所述的顶面层、背面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通过熔喷法制成:等规聚丙烯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9、烷基乙基醚聚硅氧烷聚硅酮2-3、磷酸铝2-3、氧化锡1-2、甘油三醋酸酯13-16、硅酸镁1_2、纳米二氧化硅1_2、海藻酸钙2-3、硅酸钠1-2、树枝20-24、薄荷叶1_2、甘草2_3、绞股蓝3_4、助剂4_5。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粘土 10-12、纳米碳1-2、聚四氟乙烯粉3-4、防老剂NBC1-2、异丙基二硬脂酰氧基铝酸酯2-3、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2-3、磁石2_3、环氧大豆油35-40、没食子酸丙酯3-4、薏仁油2-3、二硼化钒1_2、茶多酚2_3 ;制备方法是将粘土、磁石送入煅烧炉中在720-740°C下煅烧2-3小时,然后,取出,送入10-1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2-3小时,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净,烘干、研磨成400-600目粉体;所得粉体与其它剩余成分混合,加热至60-70°C,搅拌反应40-50分钟,冷却,研磨成浆料,即得。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将薄荷叶、甘草、绞股蓝合并粉碎250-300目粉末,然后,向所得的粉末鼓风使其翻腾,向翻腾的粉末中喷雾状甘油三醋酸酯,使二者充分混合; (2)、将树枝送入炭化炉中,在510-640°C下炭化处理3-4小时,取出,粉碎成粉末; (3)、将等规聚丙烯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步骤(I)、(2)物料,充分搅拌均匀; (4)、向步骤(3)物料中加入其它剩余成分,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通过喷嘴喷丝制成无纺布。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熔喷法制备无纺布,具有工艺简单、原料绿色价廉易得、可控制性好、生产效率高,且工业化实施性强,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制得的吸音棉具有抗静电性、手感柔软、滑顺、外观平整度好、吸附性强吸音效果明显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由顶面层、背面层,及夹装于顶面层与背面层之间的纤维棉层构成,所述的顶面层、背面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通过熔喷法制成:等规聚丙烯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烷基乙基醚聚硅氧烷聚硅酮2、磷酸铝2、氧化锡2、甘油三醋酸酯15、硅酸镁1、纳米二氧化硅2、海藻酸钙2、硅酸钠1、树枝23、薄荷叶2、甘草2、绞股蓝4、助剂4。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公斤)原料制成:粘土 10、纳米碳1、聚四氟乙烯粉3、防老剂NBC1、异丙基二硬脂酰氧基铝酸酯2、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2、磁石3、环氧大豆油35、没食子酸丙酯3、薏仁油2、二硼化钒1、茶多酚3 ;制备方法是将粘土、磁石送入煅烧炉中在720-740°C下煅烧2-3小时,然后,取出,送入10-1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2_3小时,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净,烘干、研磨成400-600目粉体;所得粉体与其它剩余成分混合,加热至60-70°C,搅拌反应40-50分钟,冷却,研磨成浆料,即得。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薄荷叶、甘草、绞股蓝合并粉碎250-300目粉末,然后,向所得的粉末鼓风使其翻腾,向翻腾的粉末中喷雾状甘油三醋酸酯,使二者充分混合; (2)、将树枝送入炭化炉中,在510-640°C下炭化处理3-4小时,取出,粉碎成粉末; (3)、将等规聚丙烯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步骤(I)、(2)物料,充分搅拌均匀; (4)、向步骤(3)物料中加入其它剩余成分,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通过喷嘴喷丝制成无纺布。经测试,所得材料的纤维直径分布为1.62-1.79ΜΠ1,撕裂强度为548N/m,氧指数为36.5%-51.2%,降噪系数为 0.813-0.877。【权利要求】1.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由顶面层、背面层,及夹装于顶面层与背面层之间的纤维棉层构成,所述的顶面层、背面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通过熔喷法制成:等规聚丙烯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9、烷基乙基醚聚硅氧烷聚硅酮2-3、磷酸铝2-3、氧化锡1-2、甘油三醋酸酯13-16、硅酸镁1_2、纳米二氧化硅1_2、海藻酸钙2-3、硅酸钠1-2、树枝20-24、薄荷叶1_2、甘草2_3、绞股蓝3_4、助剂4_5 ;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粘土 10-12、纳米碳1-2、聚四氟乙烯粉3-4、防老剂NBC1-2、异丙基二硬脂酰氧基铝酸酯2-3、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2-3、磁石2-3、环氧大豆油35-40、没食子酸丙酯3-4、薏仁油2-3、二硼化钒1-2、茶多酚2-3 ;制备方法是将粘土、磁石送入煅烧炉中在720-740°C下煅烧2-3小时,然后,取出,送入10-1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2_3小时,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净,烘干、研磨成400-600目粉体;所得粉体与其它剩余成分混合,加热至60-70°C,搅拌反应40-50分钟,冷却,研磨成浆料,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薄荷叶、甘草、绞股蓝合并粉碎250-300目粉末,然后,向所得的粉末鼓风使其翻腾,向翻腾的粉末中喷雾状甘油三醋酸酯,使二者充分混合; (2)、将树枝送入炭化炉中,在510-640°C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静电吸音棉,由顶面层、背面层,及夹装于顶面层与背面层之间的纤维棉层构成,所述的顶面层、背面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通过熔喷法制成:等规聚丙烯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9、烷基乙基醚聚硅氧烷聚硅酮2‑3、磷酸铝2‑3、氧化锡1‑2、甘油三醋酸酯13‑16、硅酸镁1‑2、纳米二氧化硅1‑2、海藻酸钙2‑3、硅酸钠1‑2、树枝20‑24、薄荷叶1‑2、甘草2‑3、绞股蓝3‑4、助剂4‑5;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粘土10‑12、纳米碳1‑2、聚四氟乙烯粉3‑4、防老剂NBC1‑2、异丙基二硬脂酰氧基铝酸酯2‑3、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2‑3、磁石2‑3、环氧大豆油35‑40、没食子酸丙酯3‑4、薏仁油2‑3、二硼化钒1‑2、茶多酚2‑3;制备方法是将粘土、磁石送入煅烧炉中在720‑740℃下煅烧2‑3小时,然后,取出,送入10‑1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2‑3小时,过滤,得滤渣,用清水洗净,烘干、研磨成400‑600目粉体;所得粉体与其它剩余成分混合,加热至60‑70℃,搅拌反应40‑50分钟,冷却,研磨成浆料,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孙益民章云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跃飞新型吸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