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3860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2:11
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和方法,电路设有包括三态输出缓冲门和自带EEPROM的从MCU的智能模块。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上的HUB板通过串口与LED显示模组上的智能模块进行单线通信,从智能模块上的MCU内部的EEPROM读取该显示模组的单点校正数据,接收卡根据此校正数据控制LED屏的显示,使LED屏的显示亮度均衡一致,以弥补LED芯片存在亮度色度差异的缺陷,且LED显示模组可以随意变动安装位置,屏体位置也可以变动,使LED显示模组和屏体的安装更灵活。无需维护人员亲临现场用专业相机对新更换LED显示模组的屏体重新采集、重新生成校正数据,使LED显示屏的维护更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和方法,电路设有包括三态输出缓冲门和自带EEPROM的从MCU的智能模块。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上的HUB板通过串口与LED显示模组上的智能模块进行单线通信,从智能模块上的MCU内部的EEPROM读取该显示模组的单点校正数据,接收卡根据此校正数据控制LED屏的显示,使LED屏的显示亮度均衡一致,以弥补LED芯片存在亮度色度差异的缺陷,且LED显示模组可以随意变动安装位置,屏体位置也可以变动,使LED显示模组和屏体的安装更灵活。无需维护人员亲临现场用专业相机对新更换LED显示模组的屏体重新采集、重新生成校正数据,使LED显示屏的维护更简便。【专利说明】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显示屏,特别是涉及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和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的LED显示屏控制系统中的LED显示屏控制系统之发送卡通过USB接口与PC进行通信,从PC端的DVI接口获取图像数据后,再输出给至少一个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各个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通过I2C接口与HUB即集线器板上的主MCU通信,将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HUB板向LED显示模组提供能够正常显示图像信息的控制信号,使LED显示屏显示图像。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缩略词为LED)芯片制造工艺的局限,每个LED的参数不可能完全一致,其亮度和色度都存在差异,导致LED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和色度不均衡,降低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需要采用LED显示屏单点校正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早期的LED显示屏单点校正技术无在线识别位置功能,校正数据保存于PC机中,整屏的校正数据制作完成后,各个LED显示模组的位置就不能变动,若变动,则需重新制作整屏的校正数据。现有方案是在LED显示模组中设置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缩略词为SPI)存储器和相应线驱动1C,如图2所示,将逐点校正之后的参数即校正数据存储在SPI存储器中,使LED显示模组的校正数据随着LED显示模组一起变动,增加在线位置识别功能,在LED显示屏投入运营之后也可以修改校正参数,补偿由于LED老化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提高LED显示屏的使用寿命,然而,SPI存储器需要的控制信号包括时钟信号CLK、串行数据输入信号SD1、串行数据输出信号SDO和片选信号CS,使得每个LED显示模组需要连接4根控制线,相应的4/6线方式不仅接线难度增加,还影响箱体内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方法。本专利技术的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这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包括LED显示模组和HUB板,所述LED显示模组包括LED和恒流驱动1C,所述HUB板与所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相连接,所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向所述LED显示模组提供能够正常显示的控制信号,所述HUB板包括主MCU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略词为CPLD),所述主MCU的功能是通过IIC接口获取命令及单点校正数据,并通过串口与从MCU通信,包括读取模组的ID、校正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所述CPLD的功能是控制数据流方向,在主MCU需发送数据时将智能模块的IN与主MCU的TX连接,数据从主MCU传送至智能模块,在主MCU接收数据时将智能模块的IN与主MCU的RX连接,数据从智能模块传送至主 MCU。这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的特点是:所述LED显示模组设有智能模块,所述智能模块包括自带EEPROM的从MCU和与所述从MCU连接的三态输出缓冲门,所述三态输出缓冲门的IN端与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上的HUB板或级联的上一个LED显示模组的OUT端连接,所述三态输出缓冲门的OUT端与级联的下一个LED显示模组的IN端连接,所述三态输出缓冲门芯片的功能是用于实现线路切换,所述从MCU的功能是实现与主MCU的串口通信,并将本LED显示模组的单点校正数据存储于EEPR0M,以替代原有技术方案中的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缩略词为SPI)存储器和相应线驱动1C。所述智能模块支持单线级联方式,即所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与所述LED显示模组之间,各个LED显示模组之间,只有集成在级联LED显示模组之间的排线内的单条通信线,由上一个LED显示模组的OUT端与下一个LED显示模组的IN端相连,依次相互级联连接,以完成各个LED显示模组间的单线传输通信,实现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所述智能模块通过控制三态输出缓冲门进行线路切换,在线为级联的全部的智能模块依次编址即设序号,使所述HUB板上的主MCU与任一指定的LED显示模组上增加的智能模块通信,所述主MCU解析来自I2C总线的命令,识别相应的从MCU,通过串口与从MCU进行单点校正数据的传输,所述智能模块由PC端的应用程序通过识别LED显示模组的ID,将相应模组的校正数据经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发送到LED显示模组上增加的智能模块电路的从MCU,并存储于其内的EEPR0M,由主MCU读取保存在从MCU自带的EEPROM的单点校正数据并载入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相对应的区域,此校正数据与从DVI得到的图像数据共同决定LED显示模组的显示,以实现LED屏的显示亮度一致性。所述从MCU自带的EEPR0M,用于存储生产LED显示模组时编入的唯一 ID,及LED显示模组的单点校正数据;无需外加存储器,以简化电路的设计,所述从MCU用于接收并存储LED显示模组的ID及单点校正数据,所述从MCU通过串口与所述HUB板上的主MCU通信,由所述HUB板上的CPLD控制数据流方向,实现两者间的单线半双工通信,将LED显示模组的单点校正数据存储至智能模块的从MCU自带的EEPR0M,以及从EEPROM读取该LED显示模组的单点校正数据传送给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所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根据接收到的校正数据和由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发送卡从DVI接口获取的图像数据共同决定单点显示的亮度,完成LED显示模组的校正,实现LED显示屏亮度和色度的一致性。本专利技术的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所述主MCU是型号为STC11L08XE的MCU,用于解析来自I2C总线的命令,识别相应的从MCU,通过串口与从MCU进行单点校正数据的传输。所述从MCU是型号为STC11F08XE的MCU,用于接收并存储LED显示模组的ID及单点校正数据。所述三态输出缓冲门是型号为74HC125的三态输出缓冲门,用于实现线路切换。本专利技术的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方法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显示模组单点校正数据的单线传输电路,包括LED显示模组和HUB板,所述LED显示模组包括LED和恒流驱动IC,所述HUB板与所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相连接,所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向所述LED显示模组提供能够正常显示的控制信号,所述HUB板包括主MCU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所述主MCU的功能是通过IIC接口获取命令及单点校正数据,并通过串口与从MCU通信包括读取模组的ID、校正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所述CPLD的功能是控制数据流方向,在主MCU需发送数据时将智能模块的IN与主MCU的TX连接,数据从主MCU传送至智能模块,在主MCU接收数据时将智能模块的IN与主MCU的RX连接,数据从智能模块传送至主MCU,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模组设有智能模块,所述智能模块包括自带EEPROM的从MCU和与所述从MCU连接的三态输出缓冲门,所述三态输出缓冲门的IN端与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接收卡上的HUB板或级联的上一个LED显示模组的OUT端连接,所述三态输出缓冲门的OUT端与级联的下一个LED显示模组的IN端连接,所述三态输出缓冲门芯片的功能是用于实现线路切换,所述从MCU的功能是实现与主MCU的串口通信,并将本LED显示模组的单点校正数据存储于EEPRO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明钟涛卢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族元亨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