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3333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降低用于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固定侧部件与弹簧之间的滑动转矩的参差补齐的同时,使螺旋弹簧的加工变得容易、且提高螺旋弹簧的耐久性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具备:固定侧部件;输入侧旋转部件;输出侧旋转部件;螺旋弹簧;以及对该螺旋弹簧的随输入侧旋转部件的旋转联动的旋转给予制动力的制动力给予机构,上述制动力给予机构构成为,在上述固定侧部件的固定侧周面可滑动地配置制动力给予部件,对该制动力给予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的固定侧周面的旋转给予制动力,上述螺旋弹簧的材料的维氏硬度为130HV~940H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降低用于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固定侧部件与弹簧之间的滑动转矩的参差补齐的同时,使螺旋弹簧的加工变得容易、且提高螺旋弹簧的耐久性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具备:固定侧部件;输入侧旋转部件;输出侧旋转部件;螺旋弹簧;以及对该螺旋弹簧的随输入侧旋转部件的旋转联动的旋转给予制动力的制动力给予机构,上述制动力给予机构构成为,在上述固定侧部件的固定侧周面可滑动地配置制动力给予部件,对该制动力给予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的固定侧周面的旋转给予制动力,上述螺旋弹簧的材料的维氏硬度为130HV~940HV。【专利说明】反向输入阻断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向输入阻断机构,该装置使用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发动机的起动器、卷绕式升降装置等装置上,具有只将从输入侧输入的扭矩传递到输出侧,另一方面阻断来自输出侧的扭矩而不向输入侧传递的功能。
技术介绍
已知有结构简单且能够低价制造,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751号公报以前的专利文献I公开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构成为输入侧旋转部件的特定旋转方向的旋转能够传递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结构,但输入侧旋转部件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不能传递到输出侧旋转部件。但是,在以前的专利文献I公开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中,不能满足如下的结构要求,即输入侧旋转部件的上述另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输出侧旋转部件,上述特定旋转方向的旋转不能传递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结构要求。在需要输入侧旋转部件的上述另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输出侧旋转部件,而上述特定旋转方向的旋转不能传递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结构时,必须制成符合该要求的结构,不能以一个结构对应这些要求。从而,具有上述两种要求时,需要两种不同的装置,由于不能相互共有,因此存在制造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降低用于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固定侧部件与弹簧之间的滑动转矩的参差补齐的同时,使螺旋弹簧的加工变得容易、且提高螺旋弹簧的耐久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固定侧周面34、48a、82a的固定侧部件2、48、82 ;具有承受螺旋弹簧的输入侧周面32、40a、84a,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旋转自如的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 ;具有承受螺旋弹簧的输出侧周面36、44a、88a,并相对于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及固定侧部件2、48、82旋转自如的输出侧旋转部件6、44、88 ;与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和输出侧旋转部件6、44、88的各周面对置而配置的螺旋弹簧8、38、92;以及对上述螺旋弹簧8、38、92的随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的旋转联动的旋转给予制动力的制动力给予机构,上述制动力给予机构构成为,在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固定侧周面可滑动地配置制动力给予部件,对该制动力给予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固定侧周面34、48a、82a的旋转给予制动力,上述螺旋弹簧8、38、92的材料的维氏硬度为130HV?940HV。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特征在于,对上述制动力给予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固定侧周面34、48a、82a的旋转给予该制动力给予部件的制动力是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固定侧周面34、48a、82a与该制动力给予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对上述制动力给予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固定侧周面34、48a、82a的旋转,给予该制动力给予部件的制动力是磁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力给予机构的结构如下,在上述螺旋弹簧8、38,92的另一侧部分设置突出部8b、38d、92a,以与该突出部8b、38d、92a配合的方式,在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固定侧周面34、48a、82a可滑动地配置弹簧10、46、98,对该弹簧10、46、98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固定侧周面34、48a、82a的旋转给予制动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弹簧10、46、98是环形弹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力给予部件是磁性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力给予机构的结构如下,在上述螺旋弹簧8的另一侧部分Se)以随该另一侧部分Se的旋转联动的方式安装第一磁性体M1,在与上述固定侧部件2的上述螺旋弹簧8的另一侧部分Se相对的部分配设第二磁性体M2,上述第一磁性体Ml及上述第二磁性体M2中的至少一个由永磁铁构成,在上述第一磁性体Ml及第二磁性体M2之间,作为制动力而对上述第一磁性体Ml及第二磁性体M2中的一个磁性体相对于另一个磁性体的相对旋转作用磁力。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由于与螺旋弹簧分离地设置了制动力给予部件,因此能够降低固定侧部件和弹簧之间的滑动转矩的参差不齐。另外,螺旋弹簧的加工变得容易。另外,能够提高螺旋弹簧的耐久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A-A线的剖视图。图2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B-B线的剖视图。图3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左视图。图4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右视图。图5是螺旋弹簧的主视图。图6是表不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7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C-C线的剖视图。图8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右视图。图9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0是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D-D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E-E线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中:2-固定侧部件,4-输入侧旋转部件,4a_突缘部,4b_外侧圆筒部,4c-盖,4d-内侧圆筒部,4e-垂直面,6-输出侧旋转部件,6a-大直径筒部,6b_小直径筒部,6c_垂直面,8-螺旋弹簧,8a-突出部,8b-突出部,8c-疏卷绕部,8d_ —侧部分,8e_另一侧部分,IO-C型环形弹簧,IOa-曲折部,IOb-曲折部,12- 一侧安装部,14-另一侧安装部,16-槽,18-凸部,20-对接部,22-凸部,24-角孔,26-配合孔部,28-空间部,30-槽,32-周面,34-周面,36-周面,38-螺旋弹簧,38a- 一侧部分,38b-第一突出部,38c-另一侧部分,38d_第二突出部,38e-疏卷绕部,40-输入侧旋转部件,40a-内周面,42-配合孔部,44-输出侧旋转部件,44a-内周面,46-C型环形弹簧,46a-曲折部,46b-曲折部,48-固定侧部件,48a_外周部,50- 一侧安装部,52-另一侧安装部,54-内侧圆筒部,56-角孔,58-凹槽,60-外侧圆筒部,62-盖,64-对接部,66-间隙,68-突缘部,69-空间部,70-空间部,71-安装部,72-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主要构成要素是:由圆筒型部件构成的固定侧部件2 ;可旋转地嵌合配置在该固定侧部件2的内径部的、在上述反向输入阻断机构的轴向的整个长度延伸的输入侧旋转部件4 ;可旋转地嵌合配置在该输入侧旋转部件4的内径部的输出侧旋转部件6 ;螺旋弹簧8 ;以及C型环形弹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向输入阻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周面(34、48a、82a)的固定侧部件(2、48、82);具有承受螺旋弹簧的周面(32、40a、84a),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可旋转的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具有承受螺旋弹簧的周面(36、44a、88a),并相对于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及固定侧部件(2、48、82)可旋转的输出侧旋转部件(6、44、88);与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和输出侧旋转部件(6、44、88)的各周面对置而配置的螺旋弹簧(8、38、92);以及对上述螺旋弹簧(8、38、92)的随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4、40、84)的旋转联动的旋转给予制动力的制动力给予机构,上述制动力给予机构构成为,在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周面可滑动地配置制动力给予部件,对该制动力给予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2、48、82)的周面(34、48a、82a)的旋转给予制动力,上述螺旋弹簧(8、38、92)的材料的维氏硬度为130HV~940HV。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拓基轴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