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老省专利>正文

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及垃圾处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2127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0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及垃圾处理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装有原生垃圾的汽车直接通过栈桥开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池垃圾储存库的卸料大厅内的卸料平台上,将原生垃圾从卸料门倒入A垃圾池;原生垃圾在A垃圾池内存放2~4天进行初步发酵脱水;然后通过桥式起重设备的抓斗将初步发酵脱水后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进行二次发酵脱水5~7天;再由桥式起重设备的抓斗将二次发酵脱水后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斗进入垃圾焚烧系统进行焚烧。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垃圾的发酵和脱水,垃圾储存库屋顶耐腐蚀,且密封性很好,渗沥液收集槽简单实用,整个系统建造成本低、运行与维护费用低、环保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垃圾处理

技术介绍
目前垃圾焚烧处理厂的每个主厂房都设置有一个垃圾储存库,目的是将原生垃圾堆放在垃圾储存库的垃圾池中5~7天进行发酵脱水。然而,现有的垃圾储存库中都只设置有一个垃圾池,垃圾池的前墙上设置有垃圾卸料门,因此垃圾池堆放垃圾的有效高度只能到达卸料门的底部标高处,此标高与垃圾池后墙上方的焚烧炉进料斗安装平台标高之间具有约14米的高度差,该高度差的空间容积绝大部分无法用来堆放垃圾,垃圾池中可用有效堆放垃圾的容积只占整个垃圾池可用容积的约65%,为了满足5~7天的垃圾堆放容积,常规垃圾储存库的垃圾池宽度都设置在18~24米之间,加上焚烧炉进料斗安装平台的宽度,储存库屋顶宽度尺寸在27~33米之间,储存库屋顶若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的话,建造成本将会很大,所以现有的储存库屋顶绝大部分采用网架结构,极少部分采用轻型钢结构。现有垃圾 储存库至少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储存库屋顶的网架或轻型钢、以及屋面彩钢板腐蚀很严重,维护成本很高;(2)网架结构或轻型钢结构的储存库屋顶本身密封性不好,加上屋面彩钢板腐蚀后密封性更差,容易导致储存库内的垃圾臭气外溢污染环境;(3)垃圾渗浙液输送槽长度较长,坡度小,渗浙液流速较低,导致渗浙液输送槽极易沉积污泥;(4)发酵后待烧的垃圾与原生垃圾同池,使发酵后待烧的垃圾容易受到原生垃圾水分的浸湿,导致待烧垃圾热值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垃圾储存库屋顶极易被腐蚀及密封不严、渗浙液输送槽极易沉积污泥、发酵后待烧垃圾受到原生垃圾水分浸湿的问题和垃圾储存库建造成本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垃圾储存库内设有隔墙,隔墙将垃圾储存库底部分成A垃圾池和B垃圾池;A垃圾池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卸料门前设有卸料大厅,卸料大厅内设有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与栈桥连接出垃圾池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焚烧炉进料平台上设有一排进料斗;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桥式起重设备上设有抓斗。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垃圾储存库的顶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整个垃圾储存库为封闭结构;垃圾储存库内的隔墙为半墙结构,隔墙的高度与焚烧炉进料平台平齐或略低于焚烧炉进料平台;所述垃圾储存库顶棚下方的前后墙上设有贯通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轨道,轨道上设有桥式起重设备;桥式起重设备的操纵室设在隔墙一端的正上方。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底面为后高前低的倾斜面;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前墙沿水平方向设有上下两排渗浙液排放孔,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底部处于同一标高,上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高于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底部2?3米;渗浙液排放孔为I?1.5米的矩形孔,渗浙液排放孔设有格栅。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前墙底部外侧设有渗浙液收集槽,渗浙液收集槽的底部为波峰波谷形状,波谷处设有集污坑,集污坑内设有潜污泵,通过潜污泵将集污坑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A垃圾池的右端墙上方设有抓斗检修平台,抓斗检修平台上设有抓斗吊装孔,抓斗吊装孔上设有密封盖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采用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进行垃圾处理的方法为,将装有原生垃圾的汽车直接通过栈桥开至卸料大厅内的卸料平台,将原生垃圾从卸料门倒入A垃圾池;原生垃圾在A垃圾池内存放2?4天进行初步发酵脱水;然后通过桥式起重设备的抓斗将初步发酵脱水后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进行二次发酵脱水5?7天;再由桥式起重设备的抓斗将二次发酵脱水后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斗进入垃圾焚烧系统进行焚烧。前述垃圾处理的方法中,所述垃圾储存库内至少配置两台桥式起重设备,两台以上的桥式起重设备根据垃圾转运量单独作业或协同作业,共同完成A垃圾池和B垃圾池内的垃圾倒运作业;或将A垃圾池内初步发酵脱水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或将B垃圾池内二次发酵脱水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平台上的进料斗。前述垃圾处理的方法中,所述A垃圾池和B垃圾池里的垃圾产生的渗浙液从设在A垃圾池和B垃圾池前墙上的渗浙液排放孔排入渗浙液收集槽并流入集污坑,通过设在集污坑内的潜污泵将集污坑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的垃圾储存库中只有一个垃圾池,堆放垃圾的有效高度只能到达卸料门的底部标高。此标高低于垃圾池后墙上方焚烧炉进料斗约14米,这14米的高度空间无法用来堆放垃圾,堆放垃圾的有效容积只占整个垃圾池的65%左右,空间利用率低。由于现有的垃圾储存库空间利用率低,因此只能加大垃圾储存库的宽度来满足垃圾池的堆放量,由于垃圾储存库的宽度增加,使得垃圾储存库的封顶较困难,所以现有的垃圾储存库大多采用网架或轻型钢结构,屋面腐蚀很严重,维护成本很高;本专利技术通过隔墙将垃圾储存库底部的垃圾池隔成两个A、B两个垃圾池,因B垃圾池侧墙上未设垃圾卸料门,B垃圾池内的垃圾一直可以堆放到隔墙高度,隔墙高度基本与焚烧炉进料平台平齐,大大增加了垃圾的堆放厚度,更有利于垃圾的发酵和脱水。由于两个垃圾池可以将原生垃圾与发酵后待烧的垃圾分开堆放,避免了发酵后待烧的垃圾受到原生垃圾水分的浸湿,可提高待烧垃圾的热值,有利于节能减排。另外,由于垃圾堆放厚度增加,提高了垃圾储存库的利用率,因此可减小整个垃圾储存库的宽度,便于采用钢筋混泥土构筑垃圾储存库顶棚,不但可降低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密封性很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画桥式起重设备和轨道); 图2是垃圾储存库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5是渗浙液排放孔下方渗浙液收集槽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_垃圾储存库,2_隔墙,3-A垃圾池,4_B垃圾池,5_卸料门,6-卸料大厅,7-卸料平台,8-栈桥,9-焚烧炉进料平台,10-进料斗,11-桥式起重设备,12-抓斗,13-操纵室,14-轨道,15-渗浙液排放孔,16-渗浙液收集槽,17-集污坑,18-抓斗检修平台,19-抓斗吊装孔,20-潜污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如图1-5所示,在垃圾储存库I内设有隔墙2,隔墙2将垃圾储存库I底部分成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 ;A垃圾池3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5,卸料门5前设有卸料大厅6,卸料大厅6内设有卸料平台7,卸料平台7与栈桥8连接;B垃圾池4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9,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设有一排进料斗10 ;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上设有抓斗12。所述垃圾储存库I的顶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整个垃圾储存库I为封闭结构;垃圾储存库I内的隔墙2为半墙结构,隔墙2的高度与焚烧炉进料平台9平齐或略低于焚烧炉进料平台9 ;所述垃圾储存库顶棚下方的前后墙上设有贯通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轨道14,轨道14上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 ;桥式起重设备11的操纵室13设在隔墙2 —端的正上方。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面为后高前低的倾斜面;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前墙沿水平方向设有上下两排渗浙液排放孔15,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包括垃圾储存库(1),其特征在于:在垃圾储存库(1)内设有隔墙(2),隔墙(2)将垃圾储存库(1)底部分成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A垃圾池(3)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5),卸料门(5)前设有卸料大厅(6),卸料大厅(6)内设有卸料平台(7),卸料平台(7)与栈桥(8)连接;B垃圾池(4)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9),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设有一排进料斗(10);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上设有抓斗(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包括垃圾储存库(I),其特征在于:在垃圾储存库(I)内设有隔墙(2 ),隔墙(2 )将垃圾储存库(I)底部分成A垃圾池(3 )和B垃圾池(4) ;A垃圾池(3 )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5 ),卸料门(5 )前设有卸料大厅(6 ),卸料大厅(6 )内设有卸料平台(7 ),卸料平台(7 )与栈桥(8 )连接;B垃圾池(4)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9 ),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设有一排进料斗(10);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上设有抓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池垃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储存库(I)的顶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整个垃圾储存库(I)为封闭结构;垃圾储存库(I)内的隔墙(2)为半墙结构,隔墙(2)的高度与焚烧炉进料平台(9)平齐或略低于焚烧炉进料平台(9);所述垃圾储存库顶棚下方的前后墙上设有贯通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轨道(14),轨道(14)上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的操纵室(13)设在隔墙(2) —端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池垃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面为后高前低的倾斜面;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前墙沿水平方向设有上下两排渗浙液排放孔(15),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部处于同一标高,上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高于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部2?3米;渗浙液排放孔(15)为I?1.5米的矩形孔,渗浙液排放孔(15)设有格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池垃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前墙底部外侧设有渗浙液收集槽(16),渗浙液收集槽(16)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老省
申请(专利权)人:潘老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