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世鹏专利>正文

立体造形的鞋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99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立体造形的鞋底壳,该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主要是利用纤维基布层与黏合纤维的树脂部结合成一复合材结构,并于复合材结构结合一聚醚类TPU的薄膜层,复配合一立体成形模具以145℃温度持续热压15-25分钟,令聚醚类的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的薄膜层,得紧密贴合于复合材结构表面,冷却取出后即形成一对应足弓部位的立体造形鞋底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立体造形鞋底壳,特别是指一种独立制造以便与鞋底结合,以强化鞋底立体造形及足弓强大包覆性的复合材结构制成的立体造形鞋底壳。
技术介绍
按,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以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为主要补强材,并于该纤维上涂布环氧树脂的复合性材料,由于此种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佳,材料本身又具有可压缩性,因此溜冰鞋、钉鞋等鞋材或者运动鞋的中底或大底,近年来更是着重于复合材材料的研发、运用。其中,如台湾公告第512830『具高界面强度的纤维复合材料及以该复合材料为结构材的对象』新型专利案,其图式所揭的复合性材料制成的中、大底,主要于纤维基布层表面涂布一环氧树脂,并趁尚未热压凝固的前,环氧树脂表面铺设一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Polyurethan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简称聚酯类TPU)构成的薄膜层,最后再予以热压成型出复合材中底或大底。上述利用纤维复合材结合聚酯类TPU薄膜层,再经热压成对应人体足底外观的中、大底构思,确实发挥出上述复合性材料的高强度、高压缩性等优点,但此类产品经专利技术人仔细研究后发现,复合性材料的鞋底乃有材料属性结合稳固性、包覆性及鞋底外观设计未臻完善的处,其中外观立体感不足由先前技艺图4可清楚发现,全面性结构皆由复合性材料热压成型的鞋体大底(或中底),其近中央处对向包覆脚底『足弓』部位的翼片状鞋底壳段,碍于连同前端鞋尖及鞋跟部位一体热压成型技术,令该一体连接鞋尖及鞋跟部位的鞋底壳段,侧边翼片表面形成光滑平面形态,此平淡无奇的光滑平面设计却无法吸引消费者目光。包覆性未臻完善诚上所述,鞋底壳段与鞋尖、鞋跟热压一体成型设计,以致该复合材大底结构的鞋尖、鞋跟及界于其间的鞋底壳段仍不脱包覆性较低的平面外观形态,对于激烈运动情况则容易因对足弓包覆性有限,而造成足部扭伤机率无法有效降低。结合性寿命有限先前技艺所揭的复合性材料,虽然是利用与环氧树脂较易结合的TPU材料,但该TPU却选用聚酯类TPU,聚酯类TPU与环氧树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性,故该复合性材料乃呈现“假结合”状态,时间一久则易造成聚酯类TPU薄膜层与纤维基布表面的环氧树脂产生剥落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复合性材料制成的鞋底,其包覆足弓部位的鞋底壳段呈光滑表面,以及与鞋尖、鞋跟一体成型无法营造出立体感及高结构包覆性缺失,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可增进消费者对鞋体购买欲望的立体造形鞋底壳。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乃提供一种足弓最佳包覆性的复合材结构热压成型的立体造形鞋底壳。本专利技术达到上述预期目标的立体造形态样鞋底壳,主要是利用纤维基布层与黏合纤维的树脂部结合成一复合材结构,并于复合材结构表面选用易键结的聚醚类TPU薄膜层,复配合一立体成形模具以145℃温度持续热压15-25分钟,令聚醚类的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的薄膜层,得紧密贴合于复合材结构表面,以形成一对应足弓部位的立体造形鞋底壳,该复合材制成的立体造形态样鞋底壳,最后经由与鞋底射出结合后,即形成一可营造出立体鞋底及足弓舒适、稳固包覆性的鞋底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一)成型前的复合材结合成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一)成型前的复合材结合成型第二实施态样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一)成型前的复合材结合成型第三实施态样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一)与鞋底结构分解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一)与鞋底结构结合立体外观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鞋底壳 2-----壳底面3-----包覆翼片10----复合材结构11----基布层 12----树脂部20----薄膜层 31----鞋底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主要实施态样如图1、2、3所示,首先请参照图1所示,该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鞋底壳包括一基布层11,该基布层11是由纤维材编织或叠置而成,其叠置的层数可依实际需要而自行增、减;一树脂部12,胶合于该基布层11的纤维间隙中并黏结纤维,藉以与基布层11的纤维共同形成复合材结构10,至于树酯部本实施例是以环氧树脂为结构叙述;一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的薄膜层20,热压贴合于该复合材结构10表面,薄膜层20结合实施态样如图1所示,可仅热压贴合于复合材结构10上表面,或如图2所示贴合于复合材结构10上、下表面,亦可如图3所示,由上、下两复合材结构10夹合一TPU的薄膜层20等三种实施态样,而薄膜层20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与复合材结构10热压贴合,本专利技术的TPU薄膜层20是选用聚醚类TPU为主,该聚醚类TPU则无聚酯类的油酯属性,故可与复合材结构10的环氧树酯更易键结,结合关系亦更紧密,藉以延长复合材结构10与聚醚类TPU的薄膜层20结合使用寿命优点;续将上述表面结合有聚醚类TPU薄膜层20的复合材与对应鞋底壳段的立体成型模具(图未示)配合使用,再将温度控制在145℃并持续热压15-25分钟,令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的薄膜层20与复合材结构10间的贴合关是更平顺、紧密,待冷却取出后即形成具立体造形的复合材鞋底壳1(请另参照图4)。再参照图4、5所示,本专利技术利用复合材结构10配合易黏结的聚醚类TPU薄膜层20,再予以特定温度热压成型的鞋底壳1,由于热压过程所运用的立体成型模具乃对应足弓部位,故成型后的鞋底壳1藉对应鞋底31底面的壳底面2,及自壳底面2两侧朝上拗折以包覆足弓两侧的包覆翼片3构成一立体鞋底壳1。该鞋底壳1成型后则置入鞋模(图未示)对应足弓部位,再经由一般的塑料(或橡料)鞋底射出步骤,即可如图4、5般,令复合材制成的鞋底壳1,可透过表面TPU薄膜层20易与塑、橡胶化学键结特色,而融入结合于鞋底中央的鞋底壳段处。上述鞋底31对应足弓处采具立体造形的复合材鞋底壳1,预期达到的结构功效包括第一、可藉壳底面2、对称两包覆翼片3构成的立体造形鞋底壳1,令鞋底31营造出更立体的感觉,以克服习知平面设计的复合材鞋底了无创意的技术课题,同时更可藉独立制造再予以结合于鞋底31的立体造形鞋底壳1吸引消费者目光及提升购买欲望;第二、鞋底31包覆足弓部位是采高张力、强韧性及高压缩性的复合材鞋底壳1,且立体鞋底壳1并藉由对称两包覆翼片3提供足弓更贴合、扎实的包覆,纵然在激烈运动情况下可藉鞋底壳1的立体造形包覆及复合材本身高强度及压缩性,提供兼具舒适及稳固的足弓包覆定位优点,以减低足部受伤情事;第三、复合材制成的鞋底壳1,其藉由纤维基布层11与树脂部12黏合的复合材结构10与薄膜层20结合手段,该薄膜层20是选用与环氧树脂更易键结及键结后无排斥性的“聚醚类TPU”,故可克服习知复合材结构利用“聚酯类TPU”易与氧环树脂形成使用寿命较短的假结合效应缺点。由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创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做有关本创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如薄膜层选用不同颜色聚酯类TPU,或二种颜色混合的TPU薄膜层等简易思及创意,皆仍应包括在本创作意图保护范畴内。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布层,主要由纤维材所构成;一树脂部,胶合于该基布层的纤维间隙中,并黏结纤维,藉以与基布层的纤维共同形成复合材结构;一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造形的鞋底壳(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布层,主要由纤维材所构成;一树脂部,胶合于该基布层的纤维间隙中,并黏结纤维,藉以与基布层的纤维共同形成复合材结构;一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的薄膜层,热压贴合于该复合材结构的表面;续藉由一立体成形模具,经由145℃温度持续热压15-25分钟,令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的薄膜层紧密贴合于复合材结构表面,并成形一具立体造形的鞋底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世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