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746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上表面的搁板、罩设在所述基座上面的第一盖体、罩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方的第二盖体,沿所述搁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体,搁板上设置有圆形管罩,所述圆形管罩罩住3个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圆形管罩内设置有圆柱形的连接棒,连接棒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体,所述连接棒顶部设置有珠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拆装灵活、形象生动、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
本技术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尤其涉及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
技术介绍
核糖体为非膜结构细胞器,呈椭圆颗粒状,大小约15_20nm,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组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RNA和蛋白质分子。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其唯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蛋白质的合成由核糖体(rRNA)、mRNA、tRNA三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还必须有20种氨基酸原料和一些蛋白质因子及酶、Mg、K+离子等参与。其中mRNA是编码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以三联体密码子的形式代表一种氨基酸或其他信息;tRNA是识别密码子,转运相应氨基酸的工具;核糖体则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它不仅组织了 mRNA和rRNA的相互识别,将遗传密码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控制了多肽链的形成。在整个翻译过程,核糖体表现出极高的精确性,从而确保了生命表征的完整有序。在教学领域一般用示意图来演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但平面的图片不能够很好地分析其结构,解释其合成过程,所以需要一个三维的模型进行辅助讲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式三维立体结构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上表面的搁板、罩设在所述基座上面的第一盖体、罩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方的第二盖体,沿所述搁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体,搁板上设置有圆形管罩,所述圆形管罩罩住3个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圆形管罩内设置有圆柱形的连接棒,所述连接棒底部设置有3个第二连接体,所述连接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连接,所述连接棒顶部设置有插口,所述圆形管罩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盖体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插口内插设有珠串,所述珠串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盖体外部。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形管罩相配合的孔洞。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磁铁。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搁板两端伸出所述基座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体设置有15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管罩设置有3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棒设置有2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珠串包括球形珠及连接杆,所述球形珠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卡口。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体通过第一插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盖体通过第二插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片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片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核糖体上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主要结合位点为:小亚基上与mRNA的结合位点;大亚基上与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A位点);小亚基上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肽酰基位点(P位点);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E位点)。核糖体-蛋白质生物合成步骤为:(I)氨基酸活化:形成氨酰tRNA ;(2)合成起始:核糖体的大小亚基、tRNA和mRNA在多种起始因子的协助下组成起始复合物,起始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P位点,并通过其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起始密码互补配对,确定读码框架;(3)多肽链的延伸(进位、转位、移位):在EF的作用下合成多肽(核糖体由mRNA5’向3’移动,多肽由N向C合成);(4)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在RF (release factor释放因子)作用下识别终止密码,肽链被释放,tRNA、mRNA、核糖解体解离,多肽合成终止。多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大小亚基的结合,核糖体产生了供氨基酰tRNA结合的A位点和P位点。延伸开始后,第一个氨基酰tRNA进入A位(进位),其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配对,这时已进入P位的甲硫氨酰tRNA复合体中连接Met与tRNA的酯键断裂,在肽基转移酶的催化下,甲硫氨酸与A位的氨基酸形成肽键,并转移至A位(转位);卸载的tRNA转移到E位(移位)进而被释放,随后肽酰tRNA转移到P位点,空出A位点,核糖体沿mRNA由5’ -3’准确移动3个碱基的距离,使下一个密码子处以A位。如此循环完成整个多肽链的延伸。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与第一盖体结合起来代表小亚基,第二盖体代表大亚基,搁板代表mRNA,连接棒代表tRNA,第一连接体代表密码子,第二连接体代表反密码子,珠串代表肽链。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采用拆装式结构,结构简单、层次分明,能生动形象的展示核糖体蛋白质合成;2、本技术的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磁铁,使得连接棒与搁板的连接更加简单、牢固;3、本技术的搁板长度超出基座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拿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分图一;图3为本技术拆分图二。其中:1、基座;2、搁板;3、通孔;4、圆形管罩;5、第一盖体;6、第二盖体;7、连接棒;8、第一连接体;9、第二连接体;10、珠串;11、球形珠;12、连接杆;13、插口 14、第一插片;15、第二插片;16、通孔;17、孔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包括基座1、嵌设在基座I上表面的搁板2、罩设在基座I上面的第一盖体5、罩设在第一盖体5上方的第二盖体6,沿搁板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体8,搁板2上设置有圆形管罩4,圆形管罩4罩住3个第一连接体,圆形管罩4内设置有圆柱形的连接棒7,连接棒7底部设置有3个第二连接体9,连接棒7通过第二连接体9与第一连接体8连接,连接棒7顶部设置有插口 13,圆形管罩4顶部设置有通孔16,第二盖体6顶部设置有通孔3,插口 13内插设有珠串10,珠串10通过通孔3延伸至第二盖体6外部。第一盖体5上设置有与圆形管罩4相配合的孔洞17。第一连接体8、第二连接体9上设置有磁铁。搁板2两端伸出基座I设置。第一连接体8设置有15个。圆形管罩4设置有3个。连接棒7设置有2个。珠串10包括球形珠11及连接杆12,球形珠11上设置有与连接杆12相配合的卡□。第一盖体5通过第一插片14设置在基座I上,第二盖体6通过第二插片15设置在第一盖体5上。基座I上设置有与第一插片14相配合的第一卡槽,第一盖体5上设置有与第二插片15相配合的第二卡槽。第一盖体5、第二盖体6、圆形套管4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第一连接体8、第二连接体9可采用彩色塑料制成分别代表A、U、C、G,搁板2上表面右侧印刷有字样“3’ ”,左侧印刷有字样“5’”。基座I与第一盖体5结合起来代表小亚基,第二盖体6代表大亚基,搁板2代表mRNA,连接棒7代表tRNA,第一连接体8代表密码子,第二连接体9代表反密码子,珠串10代表肽链。自左往右,第一圆形套管代表E位,第二圆形套管代表P位,第一圆形套管代表A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上表面的搁板、罩设在所述基座上面的第一盖体、罩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方的第二盖体,沿所述搁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体,搁板上设置有圆形管罩,所述圆形管罩罩住3个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圆形管罩内设置有圆柱形的连接棒,所述连接棒底部设置有3个第二连接体,所述连接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连接,所述连接棒顶部设置有插口,所述圆形管罩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盖体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插口内插设有珠串,所述珠串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盖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上表面的搁板、罩设在所述基座上面的第一盖体、罩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方的第二盖体,沿所述搁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体,搁板上设置有圆形管罩,所述圆形管罩罩住3个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圆形管罩内设置有圆柱形的连接棒,所述连接棒底部设置有3个第二连接体,所述连接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连接,所述连接棒顶部设置有插口,所述圆形管罩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盖体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插口内插设有珠串,所述珠串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盖体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形管罩相配合的孔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磁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糖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坚朱越雄陆叶潘中华贡成良曹广力薛仁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