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9231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1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包括挖掘工作机构1,料槽及运输机构2,操作机构3,机架总成4,左右行走机构5,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后安装有支撑机构6,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前端通过油缸支轴11铰接有进料槽支撑油缸8,设备在上坡工作面行业时,操纵操作机构3通过对支撑机构6和进料槽支撑油缸8的操作,实现设备前后支撑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均是在原有机型上加装或改装实现,加装和改装成本底廉,操作方便,使整机在上坡工作面上可稳定工作,扩大了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掘进中矸石处理
,尤其涉及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
技术介绍
在各类隧道工程、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矸石的挖掘及装载设备目前采用较多主要有耙斗式装岩机、立爪式装载机、侧卸式装载机、综掘机、煤矿用挖掘式装载机等。上述各类机型各有优缺点,其中煤矿用挖掘式装载机因其机动性较好的优点,正逐步在推广应用,该类设备可参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公布号为CN102235167A所公布的煤矿用挖掘式装载机。此机型虽然优点众多,但在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缺陷:在带有坡度的隧道工程或煤矿巷道工作面上,无法工作,常因运输槽偏重或工作时挖斗承载的外力而出现滑移甚至倾翻现象;而隧道工程及煤矿巷道的实际工矿中,大部分都存着长距离的上下坡度,上述缺陷严重制约了该设备的使用范围。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适用于隧道工程及煤矿巷道中带有坡度的工作面上进行作业的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包括机架总成,以及固定组装在机架总成上的挖掘工作机构、料槽及运输机构、操作机构、左右行走机构;其中在机架总成的机身后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含有支撑油缸、销轴、支撑轴、支撑爪,支撑油缸的缸体由销轴与机架总成连接,并通过紧固螺栓对销轴进行固定,支撑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爪。在机架总成的机身前端通过油缸支轴铰接有进料槽支撑油缸,油缸另一端通过活塞杆支轴与进料槽铰接,进料槽通过进料槽转轴于后面料槽铰连,铰接位置的油缸支轴位置高于油塞杆支轴位置。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改装于普通的工程挖掘机,改装后根据隧道工程及煤矿巷道工程特定的工矿条件,增设了固定的料槽及运输机构,对机架部分进行了固定式的改进,去掉了工程挖掘机的机身旋转功能;工程挖掘机在带有坡度的工作面进行作业时,利用其便捷的旋转机动性,先用自身的挖掘工作机构平整一块适于作业的工作平台,然后利用工作机构的挖斗支撑,将整机移至工作平台进行作业,所以工程挖掘机在带有坡度的工作面上作业时不存在滑移、倾翻的问题;而改进后的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增设了特定工矿下必要的料槽及运输机构后,上述机构因特定作业条件特别是作业空间的限制,不允许其保留旋转功能,因而无法实现上述平整功能,致使整机在上下坡的作业面上会出现滑移、倾翻现象;根据机架总成中设置的抬槽油缸工作原理,在其后部位置另行设置一套支撑机构,增设一套与控制抬槽油缸相同的控制机构来控制支撑机构,简单易行。另改进后的装载机料槽及运输机构中的进料槽,一般均在进料槽两侧的挡料板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油缸,用于旋转挡板开口的大小;利用上述装置,将进料槽与后面料槽连接改为铰连,另将支撑油缸前后铰接位置的支撑点设成机架总成支点位置高于料槽支点位置,即可实现通过支撑油缸动作将进料槽向下翻转,而实现前支撑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均是在原有机型上加装或改装实现,加装和改装成本底廉,操作方便,使整机在上坡工作面上可稳定工作,扩大了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包括挖掘工作机构1,料槽及运输机构2,操作机构3,机架总成4,左右行走机构5,支撑机构6,台槽油缸7,进料槽支撑油缸8,进料槽转轴9,进料槽10,油缸支轴11,活塞杆支轴12。参见图1、图2、图3,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后安装有支撑机构6 ;所述的支撑机构6含有支撑油缸6-5、销轴6-1、支撑轴6-3、支撑爪6-4,支撑油缸6-5的缸体由销轴6_1与机架总成4连接,并通过紧固螺栓6-2对销轴6-1进行固定,支撑油缸6-5的活塞杆连接有支撑轴6-3,支撑轴6-3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爪6-4。所述的支撑机构6中支撑油缸6-5的工作原理与抬槽油缸7相同,在设备的液压控制动系统中增设一套与控制抬槽油缸相同的控制油路来控制支撑油缸6,实现收起与支撑;在上坡工作面行业时,操纵操作机构3中控制支撑油缸的油路,使技撑机构伸出,支撑至地面,便可正常作业。所述的支撑轴6-3两端与支撑爪6-4的连接为螺纹连接,支撑轴两端为外螺纹,支撑爪与其连接处为带孔内螺纹。所述的支撑油缸6-5的缸体由销轴6-1与机架总成4的连接,为固定连接,销轴与机架总成通过紧固螺栓6-2紧固,防止销轴转动,销轴与缸体连接也可通过紧固螺检紧固,或是特制扁面销轴、或是增设键装置等进行固定连接。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前端通过油缸支轴11铰接有进料槽支撑油缸8,油缸8另一端通过活塞杆支轴12与进料槽10铰接,进料槽10通过进料槽转轴9于后面料槽铰连,铰接位置的油缸支轴11位置高于活塞杆支轴12位置。根据隧道或巷道坡度通常是小于30度的工矿条件,结合进料槽10的长度尺寸,铰接位置的油缸支轴11位置与活塞杆支轴12位置的高度差为100-350cm,优选250cm。上述的各项绞接均为可旋转连接,在下坡工作面作业时,根据下坡坡度大小的不同,通过抬槽油缸7抬升料槽及运输机构2后,进料槽向地面接近,如果坡度过大,继续抬槽,整机重心便会严重前移,极易发生整机向下滑移或倾翻,此时,操作台槽油缸适度落槽,操纵操作机构3中控制进料槽支撑油缸8的油路装置,油缸活塞杆伸出,推动进料槽10沿进料槽转轴9向下翻转,支撑至地面,便可正常作业。上述实施例均为作业前支撑操作,亦可为设备在上下坡面停放前必备的操作,反之,设备移动时,操作各油缸操作装置,使支撑爪6-4、进料槽10向上抬起即可。上述的各项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是对煤矿用挖掘式装载机的改进式创新,整机结构、操作与本专利技术没有关联的技术方案,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或应当获知的技术方案及其实施例,便不再赘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前述现有机型的基础上的再创新,在现有机型各项技术方案的保护期内,实施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需获得现有机型各项技术方案权利人的许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包括挖掘工作机构(1),料槽及运输机构(2),操作机构(3),机架总成(4),左右行走机构(5),?其特征在于: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后安装有支撑机构(6);所述的支撑机构(6)含有支撑油缸(6?5)、销轴(6?1)、支撑轴(6?3)、支撑爪(6?4),支撑油缸(6?5)的缸体由销轴(6?1)与机架总成(4)连接,并通过紧固螺栓(6?2)对销轴(6?1)进行固定,支撑油缸(6?5)的活塞杆连接有支撑轴(6?3),支撑轴(6?3)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爪(6?4);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前端通过油缸支轴(11)铰接有进料槽支撑油缸(8),油缸(8)另一端通过活塞杆支轴(12)与进料槽(10)铰接,进料槽(10)通过进料槽转轴(9)于后面料槽铰连,铰接位置的油缸支轴(11)位置高于活塞杆支轴(12)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包括挖掘工作机构(I ),料槽及运输机构(2),操作机构(3),机架总成(4),左右行走机构(5),其特征在于: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后安装有支撑机构(6 );所述的支撑机构(6 )含有支撑油缸(6-5 )、销轴(6-1)、支撑轴(6-3 )、支撑爪(6-4),支撑油缸(6-5)的缸体由销轴(6-1)与机架总成(4)连接,并通过紧固螺栓(6-2)对销轴(6-1)进行固定,支撑油缸(6-5 )的活塞杆连接有支撑轴(6-3 ),支撑轴(6-3 )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爪(6-4);在机架总成(4)的机身前端通过油缸支轴(11)铰接有进料槽支撑油缸(8 ),油缸(8 )另一端通过活塞杆支轴(12)与进料槽(10 )铰接,进料槽(10 )通过进料槽转轴(9)于后面料槽铰连,铰接位置的油缸支轴(11)位置高于活塞杆支轴(12)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掘进用挖掘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轴(6-3)两端与支撑爪(6-4)的连接为螺纹连接,支撑轴两端为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坤张德华吕西洋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