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干平专利>正文

挡板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487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9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挡板阀,包括流通部、动力部和驱动装置;流通部包括第一筒状体和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第二封盖;第一筒状体内设有边缘与第一筒状体内壁接触的第一挡板;第一筒状体上开设能被第一挡板隔断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动力部包括第二筒状体和设于其内部并能在其内部做活塞运动的阀芯;驱动装置能驱动阀芯在第二筒状体内做活塞运动。第一筒状体的侧壁和第二筒状体的侧壁紧密接触固定;第一筒状体与第二筒状体的结合处开设有通槽;通槽与第二筒状体的轴心线平行,第一挡板穿过通槽固定于所述阀芯。这种设计由于其阀体内部具备较大体积的腔体,可开设口径较大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进而保证有较大的介质流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板阀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和设备输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门技术。
技术介绍
阀门是日常生活及各种设备中十分常见的配件,控制着介质的通过和阻断。现有的阀门多种多样,比如:闸阀、节流阀、球阀、蝶阀、隔膜阀、柱塞阀、旋塞阀等等。较之最传统的阀门,如今的很多阀门已经配备的电气设备控制阀门的开闭。但是,使用在像压缩机、储气罐、干燥机等带有一定压力的排气排水领域,现有的这些电气控制的阀门由于工作原理的限制,不能将通道设计得过大,从而不能使介质顺畅地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板阀,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挡板阀,包括流通部、动力部和驱动装置;流通部包括第一筒状体和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第二封盖;第一筒状体内设有边缘与第一筒状体内壁接触的第一挡板;第一筒状体上开设有能被第一挡板隔断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动力部包括第二筒状体和设于其内部的阀芯,阀芯能在第二筒状体内部做活塞运动;驱动装置能驱动阀芯在第二筒状体内做活塞运动。第一筒状体的侧壁和第二筒状体的侧壁紧密接触固定;第一筒状体与第二筒状体的结合处开设有通槽;通槽与第二筒状体的轴心线平行,第一挡板穿过通槽固定于所述阀芯。这种设计由于其阀体内部具备较大体积的腔体,可开设口径较大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进而保证有较大的介质流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体内还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的间距大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间距。这种设计确保在阀门开启时,第一挡板一定处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避免第一挡板移动过头。另外,还使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空间内的压力实现平衡,从而使驱动装置可以很轻松推动阀芯前进或后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挡板的边缘周向与第一筒状体的内壁接触。这种设计能将介质的流通范围限定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避免介质腐蚀阀门的其他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阀芯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此设计便于较大的驱动装置与阀芯的连接,另外,连杆的形状可以根据驱动装置的类型分别设计,便于安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体内壁设有第一密封体。确保在阀门关闭时第一挡板能隔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连通;再者,也能确保介质在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流通,防止介质腐蚀阀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启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挡板阀,包括流通部10、动力部20和驱动装置80。其中,流通部10包括第一筒状体11和分别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第一筒状体11内设有边缘与第一筒状体11内壁接触的第一挡板41。第一筒状体11上开设有能被第一挡板41隔断连通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中一个是介质的进口,另一个是介质的出口,不限定具体顺序。动力部20包括第二筒状体21和设置在其内部并能在其内部做活塞运动的阀芯30,阀芯30的侧壁周向与第二筒状体21的内壁接触。驱动装置80能驱动阀芯30在第二筒状体20内部移动。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80可有多种设计,可以是气缸、油缸,气缸或油缸能伸缩的一端与阀芯30的端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电机带动阀芯30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连杆22实现阀芯30和驱动装置80的连接。当驱动装置80是气缸或者油缸时,连杆22的一端与阀芯3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气缸或者油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连杆22移动,进而带动阀芯30移动;当驱动装置80是电机时,连杆22上可设能与电机的齿轮相啮合的齿槽,当电机运转时,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连杆22移动,从而带动阀芯30移动。总之,驱动装置80的设置方法以能实现带动阀芯30在第二筒状体20内做活塞运动为准。第一筒状体1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筒状体21的侧壁紧密接触固定;第一筒状体11与第二筒状体21的结合处开设有通槽;通槽与第二筒状体21的轴心线平行,第一挡板41穿过通槽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阀芯30上。阀芯30能带动第一档板41沿通槽移动。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一挡板41位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第一挡板41完全隔断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连通,介质不能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流通。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如图2所示,第一挡板41未处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处于连通状态,介质能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流通。本技术涉及的挡板阀门是依靠驱动装置80驱动阀芯30的移动,从而控制第一挡板41的位置,进而实现阀门的关闭和开启的。具体来说,当需要关闭阀门时,驱动装置80工作施力,带动阀芯30移动,使得第一挡板41移至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直至第一挡板41完全隔断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连通时,阀门完全关闭。当需要开启阀门时,驱动装置80工作施力,驱动阀芯30向第一封盖12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41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移出,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完全连通时,阀门完全开启。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驱动装置80具体与阀芯30的哪一端连接并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驱动阀芯移动便可。为了进一步控制第一挡板41的移动范围,避免因驱动装置80施力过大时,第一挡板41移动过量,从而影响阀门开启的精确度,还可在第一筒状体11内设置第二挡板42,第二挡板42和第一挡板41的间距大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间距,第二挡板42穿过通槽固定在阀芯30上。当需要关闭阀门时,驱动装置80施力,带动阀芯30移动,向第二封盖13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挡板42卡在通槽靠近第二封盖13的一端端部时,阀芯30停止移动。此时如图1所示,第一挡板41完全置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此外,还可以进一步限定介质通过的区域,可以使第二挡板42的边缘周向与第一筒状体11的内壁紧密接触,此时第一筒状体11、第一挡板41、第二挡板42和阀芯30共同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当阀门开启时,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均与这个密闭的空间连通,介质只能在这个密闭的空间内流通,避免了介质与阀门的其他部位接触,有效防止了介质腐蚀阀门。另外,为了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41能完全隔断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的连通,第一挡板41的边缘与第一筒状体11内壁的接触也应当尽可能的紧密。因此,在第一筒状体11内壁铺设第一密封体91。以上表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第一筒状体11与第二筒状体21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物体捆绑固定后再在结合部开设通槽,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即第一筒状体11和第二筒状体21是一体成型且内部连通的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挡板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部(10)、动力部(20)和驱动装置(80);?所述流通部(10)包括第一筒状体(11)和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所述第一筒状体(11)内设有边缘与所述第一筒状体(11)内壁接触的第一挡板(41);所述第一筒状体(11)上开设有能被所述第一挡板(41)隔断连通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所述动力部(20)包括第二筒状体(21)和设于其内部的阀芯(30),所述阀芯(30)能在所述第二筒状体(21)内部做活塞运动;所述驱动装置80能驱动所述阀芯(30)在所述第二筒状体(21)内做活塞运动;?所述第一筒状体(1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筒状体(21)的侧壁紧密接触固定;所述第一筒状体(11)与所述第二筒状体(21)的结合处开设有通槽;通槽与所述第二筒状体(21)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挡板(41)穿过所述通槽固定于所述阀芯(30)。

【技术特征摘要】
1.挡板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部(10)、动力部(20)和驱动装置(80); 所述流通部(10)包括第一筒状体(11)和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所述第一筒状体(11)内设有边缘与所述第一筒状体(11)内壁接触的第一挡板(41);所述第一筒状体(11)上开设有能被所述第一挡板(41)隔断连通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 所述动力部(20)包括第二筒状体(21)和设于其内部的阀芯(30),所述阀芯(30)能在所述第二筒状体(21)内部做活塞运动;所述驱动装置80能驱动所述阀芯(30)在所述第二筒状体(21)内做活塞运动; 所述第一筒状体(1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筒状体(21)的侧壁紧密接触固定;所述第一筒状体(11)与所述第二筒状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平曾培
申请(专利权)人:干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