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296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第一电极翅和第二电极翅,分别从第一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二电极的方向延伸;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分别从第二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一电极的方向延伸;介电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一电极翅、第二电极翅、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的表面上;密封材料,形成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以及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能够在潮湿环境或水中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环境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用水,游泳池水、宠物、垃圾等的除臭、灭菌、除味等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开发出了利用臭氧等高活性物质来进行杀菌、除臭等臭氧发生装置。这种臭氧发生装置通常使用金属平板电极中间夹有玻璃或陶瓷而形成,从而通过电极的放电而产生臭氧。然而,这种放电器通常仅适合在干燥的空气中使用,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例如食品冷冻库,或者是在处理水的情况下,例如饮用水、游泳池水,这样的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受到抑制,因此无法在上述环境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环境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第一电极翅和第二电极翅,分别从第一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二电极的方向延伸;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分别从第二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一电极的方向延伸;介电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一电极翅、第二电极翅、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的表面上;密封材料,形成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以及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一电极翅和第二电极翅与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之间呈10度至80度的角,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与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之间呈10度至80度的角。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第一电极翅和第二电极翅与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之间呈30度至60度的角,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与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之间呈30度至60度的角。根据本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发生器不能在潮湿环境或水中使用的问题,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的等离子体发生器。【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特征和/或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电极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然而提供这些附图和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是出于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电极的示意性剖视图。参照图1,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100包括:第一电极110 ;第二电极120,与第一电极110相对地设置;第一电极翅111和第二电极翅112,分别从第一电极110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二电极120的方向延伸;第三电极翅121和第四电极翅122,分别从第二电极120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一电极110的方向延伸;第一介电层130,设置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第二介电层115和125,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极翅111、第二电极翅112、第三电极翅121和第四电极翅122的表面上;密封材料140,形成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以及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之间。第一介电层130以及第二介电层115和125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彼此相连以形成整体的一个介电层。第一介电层130以及第二介电层115和125可以是陶瓷、玻璃等各种介电常数较高的绝缘材料。优选地,利用陶瓷形成第一介电层130以及第二介电层115和12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介电层130以及第二介电层115和125不容易被损坏,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可具有改善了的耐久性。第一电极翅111和第二电极翅112与第一电极110的延伸方向之间呈10度至80度的角,第三电极翅121和第四电极翅122与第二电极120的延伸方向之间呈10度至80度的角。优选地,第一电极翅111和第二电极翅112与第一电极110的延伸方向之间呈30度至60度的角,第三电极翅121和第四电极翅122与第二电极120的延伸方向之间呈30度至60度的角。当上述夹角在该范围内时,等离子体发生器可具有提高了的放电效率。根据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第一电极翅111和第二电极翅112与第一电极110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三电极翅121和第四电极翅122与第二电极120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以彼此相同或者彼此不同。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可以分别连接到高压交流电源,因此在第一电极翅111与第三电极翅121之间以及在第二电极翅112与第四电极翅122之间可以分别形成放电区。在上述放电区中可以形成等离子体,因而可以利用等离子体进行除臭、杀菌等操作。更具体地说,当将本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置到空气中时,放电区中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使氧分子分解从而产生臭氧,而当将其放置到潮湿空气或水中时,放电区中产生的等离子体还可以使水分子等分离,从而实现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因此,本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装置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起到除臭、杀菌等作用。虽然已经参照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第一电极翅和第二电极翅,分别从第一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二电极的方向延伸;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分别从第二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一电极的方向延伸;介电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一电极翅、第二电极翅、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的表面上;密封材料,形成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以及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 第一电极翅和第二电极翅,分别从第一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二电极的方向延伸;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分别从第二电极的两端朝向远离第一电极的方向延伸;介电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一电极翅、第二电极翅、第三电极翅和第四电极翅的表面上; 密封材料,形成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致胜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