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199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3:33
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所述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包括:插孔线缆组件(1)和插针线缆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线缆组件构成如下:插孔密封杆(101)、孔端密封圈(102)、插孔密封头(103)、冠簧(104)、插孔(105)、弹簧(106)、后插针(107)、插孔绝缘体(108)、线缆(5)和密封圈(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克服了原有接触体组件的不足,通过增加自密封功能,实现了水下导电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结构设计和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
技术介绍
水下连接器上使用的接触体结构多为保护套管加开槽插孔的结构形式,该类结构无密封功能,只能满足水上插拔/水下使用类水下电连接器产品的需求,尚不能满足水下插拔/水下使用类水下电连接器产品的需求。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具有自密封功能的,可以满足水下插拔和水下使用类水下电连接器产品的需求接触体线缆组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所述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包括:插孔线缆组件I和插针线缆组件2 ;所述插孔线缆组件构成如下:插孔密封杆101、孔端密封圈102、插孔密封头103、冠簧104、插孔105、弹簧106、后插针107、插孔绝缘体108、线缆5和密封圈3 ;其中:所述插孔105为内径不同的为未封闭环形结构;插孔105上设置有插孔密封杆定位台I 1051、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插孔密封头定位台III 1053、密封圈槽4、冠簧定位环IV 1054、冠簧定位台V 1055、插孔弹簧环VI 1056、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和绝缘体定位台VDI 1058 ;所述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分别位于插孔105内壁两端,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n 1057内侧分别设置有冠簧定位环IV 1054和冠簧定位台V 1055 ;冠簧定位环IV 1054的内径小于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的内径,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与冠簧定位环IV 1054之间设置有凹槽结构插孔密封头定位台III 1053,插孔弹簧环VI 1056位于两个冠簧定位环IV 1054之间,其中,靠近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的冠簧定位环IV 1054和插孔弹簧环VI 105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槽4 ;插孔密封杆定位台I 1051位于密封圈槽4与插孔弹簧环VI 1056之间;所述绝缘体定位台VDI 1058位于靠近后插针定位孔VH 1057 一端的插孔105外侧;所述孔端密封圈102具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插孔密封头103为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1031的未封闭环状结构,插孔密封头103的外侧环向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3的密封圈槽4 ;所述插孔密封头103通过插孔105内的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插孔密封头定位台III 1053固定在插孔105内;插孔密封头103套在孔端密封圈102外侧,并通过定位凸台1031定位孔端密封圈102 ;所述插孔密封杆101为一端设置有环状凸台1011的圆柱体;插孔密封杆101通过环状凸台1011与插孔105上的插孔密封杆定位台I 1051配合固定在插孔105内部一端;且插孔密封杆101穿过孔端密封圈102内环;冠簧104为未封闭环状结构,且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簧片,冠簧104与插孔105上的冠簧定位环IV 1054和冠簧定位台V 1055配合固定在插孔105内;所述后插针107为圆柱状结构,后插针107上设置有环状定位凸台IX 1071、导线孔1072、密封槽4和弹簧定位台X 1074 ;所述环状定位凸台IX 1071为设置在后插针107外侧的环状凸起结构,后插针107通过定位凸台IX 1071与插孔105上的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配合固定在插孔105内另一端;导线孔1072为设置在后插针107 —端的空心环状结构,线缆5固定在导线孔1072内;所述弹簧定位台X 1074为位于后插针107另一端的外径小于后插针107其他位置外径的圆柱结构;用于放置密封圈3的密封槽4为位于后插针107外侧靠近弹簧定位台X 1074的环状凸起结构;弹簧106通过插孔105上的插孔弹簧环VI 1056固定于插孔密封杆101与后插针107之间;弹簧106的一端与环状凸台1011连接,另一端与弹簧定位台X 1074连接;插孔绝缘体108通过镶嵌塑压的方式固定在插孔105的绝缘体定位台珊1058外侧;所述插针线缆组件2构成如下:线缆5、插针绝缘体202和插针203 ;其中:线缆5固定在插针203的导线孔内,插针绝缘体202固定在插针203外侧。所述线缆5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导线孔1072和插针203的导线孔内。所述密封圈110为环状胶皮圈。插孔线缆组件I和插针线缆组件2未插合时,由于弹簧106的作用,插孔密封杆101与孔端密封圈102密封圈110配合,实现插孔105内密封。当插针线缆组件2在外侧机构的作用下与插孔线缆组件I配合时,插孔密封杆101受力,并逐步压缩弹簧。当对接到位时,插针203与插孔线缆组件I的冠簧104接触实现导通,同时,插针绝缘体2与孔端密封圈102配合,实现配合组件的内密封。最终达到,保证电导通的同时,隔绝外界水源的目的。本技术所述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克服了原有接触体组件的不足,通过增加自密封功能,实现了水下导电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插孔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插孔密封杆示意图;图3为孔端密封圈示意图;图4为插孔密封头示意图;图5为冠簧示意图;图6为插孔示意图;图7为后插针示意图;图8为插针线缆组件结构图;图9为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未插合状态示意图;图10为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插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所述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包括:插孔线缆组件I和插针线缆组件2 ;所述插孔线缆组件构成如下:插孔密封杆101、孔端密封圈102、插孔密封头103、冠簧104、插孔105、弹簧106、后插针107、插孔绝缘体108、线缆5和密封圈3 ;其中:所述插孔105为内径不同的为未封闭环形结构;插孔105上设置有插孔密封杆定位台I 1051、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插孔密封头定位台III 1053、密封圈槽4、冠簧定位环IV 1054、冠簧定位台V 1055、插孔弹簧环VI 1056、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和绝缘体定位台VDI 1058 ;所述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分别位于插孔105内壁两端,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n 1057内侧分别设置有冠簧定位环IV 1054和冠簧定位台V 1055 ;冠簧定位环IV 1054的内径小于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的内径,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与冠簧定位环IV 1054之间设置有凹槽结构插孔密封头定位台III 1053,插孔弹簧环VI 1056位于两个冠簧定位环IV 1054之间,其中,靠近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的冠簧定位环IV 1054和插孔弹簧环VI 105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槽4 ;插孔密封杆定位台I 1051位于密封圈槽4与插孔弹簧环VI 1056之间;所述绝缘体定位台VDI 1058位于靠近后插针定位孔VH 1057 一端的插孔105外侧;所述孔端密封圈102具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插孔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所述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包括:插孔线缆组件(1)和插针线缆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线缆组件构成如下:插孔密封杆(101)、孔端密封圈(102)、插孔密封头(103)、冠簧(104)、插孔(105)、弹簧(106)、后插针(107)、插孔绝缘体(108)、线缆(5)和密封圈(3);其中:?所述插孔(105)为内径不同的为未封闭环形结构;插孔(105)上设置有插孔密封杆定位台Ⅰ(1051)、插孔密封头定位环Ⅱ(1052)、插孔密封头定位台Ⅲ(1053)、密封圈槽(4)、冠簧定位环Ⅳ(1054)、冠簧定位台Ⅴ(1055)、插孔弹簧环Ⅵ(1056)、后插针定位孔Ⅶ(1057)和绝缘体定位台Ⅷ(1058);所述插孔密封头定位环Ⅱ(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Ⅶ(1057)分别位于插孔(105)内壁两端,插孔密封头定位环Ⅱ(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Ⅶ(1057)内侧分别设置有冠簧定位环Ⅳ(1054)和冠簧定位台Ⅴ(1055);冠簧定位环Ⅳ(1054)的内径小于插孔密封头定位环Ⅱ(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Ⅶ(1057)的内径,插孔密封头定位环Ⅱ(1052)与冠簧定位环Ⅳ(1054)之间设置有凹槽结构插孔密封头定位台Ⅲ(1053),插孔弹簧环Ⅵ(1056)位于两个冠簧定位环Ⅳ(1054)之间,其中,靠近插孔密封头定位环Ⅱ(1052)的冠簧定位环Ⅳ(1054)和插孔弹簧环Ⅵ(105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槽(4);插孔密封杆定位台Ⅰ(1051)位于密封圈槽(4)与插孔弹簧环Ⅵ(1056)之间;所述绝缘体定位台Ⅷ(1058)位于靠近后插针定位孔Ⅶ(1057)一端的插孔(105)外侧;?所述孔端密封圈(102)具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插孔密封头(103)为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1031)的未封闭环状结构,插孔密封头(103)的外侧环向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3)的密封圈槽(4);所述插孔密封头(103)通过插孔(105)内的插孔密封头定位环Ⅱ(1052)和插孔密封头定位台Ⅲ(1053)固定在插孔(105)内;插孔密封头(103)套在孔端密封圈(102)外侧,并通过定位凸台(1031)定位孔端密封圈(102);?所述插孔密封杆(101)为一端设置有环状凸台(1011)的圆柱体;插孔密封杆(101)通过环状凸台(1011)与插孔(105)上的插孔密封杆定位台Ⅰ(1051)配合固定在插孔(105)内部一端;且插孔密封杆(101)穿过孔端密封圈(102)内环;?冠簧(104)为未封闭环状结构,且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簧片,冠簧(104)与插孔(105)上的冠簧定位环Ⅳ(1054)和冠簧定位台Ⅴ(1055)配合固定在插孔(105)内;?所述后插针(107)为圆柱状结构,后插针(107)上设置有环状定位凸台Ⅸ(1071)、导线孔(1072)、密封槽(4)和弹簧定位台Ⅹ(1074);所述环状定位凸台Ⅸ(1071)为设置在后插针(107)外侧的环状凸起结构,?后插针(107)通过定位凸台Ⅸ(1071)与插孔(105)上的后插针定位孔Ⅶ(1057)配合固定在插孔(105)内另一端;导线孔(1072)为设置在后插针(107)一端的空心环状结构,线缆(5)固定在导线孔(1072)内;所述弹簧定位台Ⅹ(1074)为位于后插针(107)另一端的外径小于后插针(107)其他位置外径的圆柱结构;用于放置密封圈(3)的密封槽(4)为位于后插针(107)外侧靠近弹簧定位台Ⅹ(1074)的环状凸起结构;?弹簧(106)通过插孔(105)上的插孔弹簧环Ⅵ(1056)固定于插孔密封杆(101)与后插针(107)之间;弹簧(106)的一端与环状凸台(1011)连接,另一端与弹簧定位台Ⅹ(1074)连接;?插孔绝缘体(108)通过镶嵌塑压的方式固定在插孔(105)的绝缘体定位台Ⅷ(1058)外侧;?所述插针线缆组件(2)构成如下:线缆(5)、插针绝缘体(202)和插针(203);其中:线缆(5)固定在插针(203)的导线孔内,插针绝缘体(202)固定在插针(203)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所述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包括:插孔线缆组件(I)和插针线缆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线缆组件构成如下:插孔密封杆(101)、孔端密封圈(102)、插孔密封头(103)、冠簧(104)、插孔(105)、弹簧(106)、后插针(107)、插孔绝缘体(108)、线缆(5)和密封圈(3);其中: 所述插孔(105)为内径不同的为未封闭环形结构;插孔(105)上设置有插孔密封杆定位台I (1051)、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插孔密封头定位台111(1053)、密封圈槽(4)、冠簧定位环IV(1054)、冠簧定位台V (1055)、插孔弹簧环VK1056)、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和绝缘体定位台VDI(1058);所述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分别位于插孔(105)内壁两端,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n(1057)内侧分别设置有冠簧定位环IV(1054)和冠簧定位台V (1055);冠簧定位环IV(1054)的内径小于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的内径,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与冠簧定位环IV (1054)之间设置有凹槽结构插孔密封头定位台III(1053),插孔弹簧环VI (1056)位于两个冠簧定位环IV (1054)之间,其中,靠近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的冠簧定位环IV (1054)和插孔弹簧环VI (105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槽(4);插孔密封杆定位台I (1051)位于密封圈槽(4)与插孔弹簧环VI (1056)之间;所述绝缘体定位台VDK1058)位于靠近后插针定位孔VII (1057) 一端的插孔(105)外侧; 所述孔端密封圈(102)具体为空心圆柱体; 所述插孔密封头(103)为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1031)的未封闭环状结构,插孔密封头(103)的外侧环向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3)的密封圈槽(4);所述插孔密封头(103)通过插孔(105)内的插孔密封头定位环II (1052)和插孔密封头定位台IIK 1053)固定在插孔(105)内;插孔密封头(103)套在孔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春赵越超于慧敏刘永刚张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