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164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2:50
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属于低压配电保护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电子线路板和罩壳,电子线路板安装在底座内,罩壳位于电子线路板的上方且与底座固定,电子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多个发光二极管,特点:电子线路板还包括有导光部件,导光部件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上方且与线路板本体固定,在导光部件上开设有多个导光孔,多个导光孔的数量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优点:通过在电子线路板的线路板本体上增设导光部件,当线路板本体上的发光二极管在数量多且比较密集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导光效果;导光孔采用上宽下窄的孔形结构,能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能很好的显示在控制器的显示面板上;安装、拆卸方便;可减少卡脚断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
本技术属于低压配电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可靠性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低压断路器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控制器作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作为控制器的显示单元,用来点亮指示这些功能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也就越加增多。由于电子元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光二极管在智能控制器中作为指示各种电气参数的重要元件,封装由原来的插件封装升级为贴片封装。这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实际的问题:由于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多,电子线路板上相邻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小、密度大,而高度又低,再加上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离控制器表面的距离较远,使点亮的发光二极管带亮相邻非点亮指示区域的电气参数,引起用户误解。为此,本 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经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带导光部件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器,用于解决电子线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在数量多且比较密集时的导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包括底座、电子线路板和罩壳,电子线路板安装在底座内,罩壳位于电子线路板的上方且与底座固定,所述的电子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设在线路板本体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其特点是:所述的电子线路板还包括有导光部件,所述的导光部件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上方且与所述的线路板本体固定,在所述的导光部件上开设有多个导光孔,所述多个导光孔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导光孔的中心线与线路板本体所在平面之间呈垂直设置。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导光孔的中心线与线路板本体所在平面之间呈倾斜设置。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孔顶部的上孔面的面积大于其底部的下孔面的面积。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部件上设有卡脚,所述的线路板本体上设有卡槽,通过卡脚与卡槽的嵌配而使所述的导光部件固定在所述的线路板本体上。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卡脚包括卡脚本体以及延设在卡脚本体高度方向底部的楔形倒钩,通过楔形倒钩实现卡脚与线路板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卡脚还包括加强筋,该加强筋连接在卡脚本体与导光部件本体之间而对卡脚起加固作用。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在线路板本体上呈单排或双排排列,与此相对应地,所述的多个导光孔同样呈单排或双排排列,两者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电子线路板的线路板本体上增设导光部件,当线路板本体上的发光二极管在数量多且比较密集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导光效果;导光孔采用上宽下窄的孔形结构,能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能很好的显示在控制器的显示面板上;卡脚采用倒钩方式固定,能方便安装和拆卸;卡脚上增设加强筋,可以减少卡脚断裂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控制器的一实施例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导光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导光部件与所述的线路板本体板配合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导光部件与所述的线路板本体板配合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子线路板、21.线路板本体、211.卡槽、22.导光部件、221.导光孔、2211.下孔面、2212.上孔面、222.卡脚、2221.楔形倒钩、2222.卡脚本体、2223.加强筋、23.发光二极管;3.罩壳;4.显不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 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带导光部件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包括底座1、电子线路板2和罩壳3,电子线路板2安装在底座I内,罩壳3位于电子线路板2的上方且与底座I固定,所述的电子线路板2包括线路板本体21、设在线路板本体21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3和导光部件22,所述的导光部件2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上方且与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相固定,在所述的导光部件22上开设有多个导光孔221,所述多个导光孔221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各导光孔221的中心线与线路板本体21所在平面之间呈垂直设置。或者,各导光孔221的中心线与线路板本体21所在平面之间呈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光部件22上设有卡脚222,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上设有卡槽211,通过卡脚222与卡槽211的嵌配而使所述的导光部件22固定在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3在线路板本体21上呈单排或双排排列,与此相对应地,所述的多个导光孔221同样呈单排或双排排列,两者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断路器智能控制器的一实施例结构分解图。所述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包括底座1、电子线路板2、罩壳3和显示面板4,电子线路板2安装在底座I内,罩壳3位于电子线路板2的上方与底座I吻合卡接,显示面板4粘贴在罩壳3的上平面上,在所述的显示面板4上印有参数字符,用户只需看点亮的字符就能读取此时控制器的状态。请参阅图2,本技术所述电子线路板2包括线路板本体21、导光部件22和多个发光二极管23,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优选采用PCB板(印刷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23呈单排或双排或多排排列在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上,所述的导光部件2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上方且与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相固定,在所述的导光部件22上开设有多个导光孔221,所述多个导光孔221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请参阅图3、图4,本技术所述导光部件22包括导光部件本体以及设置在导光部件本体左右两侧侧面上的卡脚222,所述的导光部件本体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导光孔221,所述的导光孔221的数量与线路板本体21上的发光二极管23的数量相同并且刚好罩在对应发光二极管23的外部,将相邻发光二极管23间分隔开来,从而能有效防止光线互相干扰。所述导光孔221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呈上宽下窄的倒四棱台形,也可以是倒圆锥形等,且其顶部的上孔面2212的面积大于其底部的下孔面2211的面积。在安装时,导光孔221的下孔面2211贴在线路板本体21上,而上孔面2212贴近控制器的显示面板4,从而保证发光二极管23的光线能很好的显示在控制器的显示面板4上。所述的卡脚222包括卡脚本体2222以及延设在卡脚本体2222高度方向底部的楔形倒钩2221和加强筋2223,所述的加强筋2223连接在卡脚本体2221与导光部件本体之间,以提高导光部件卡脚222处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包括底座(1)、电子线路板(2)和罩壳(3),电子线路板(2)安装在底座(1)内,罩壳(3)位于电子线路板(2)的上方且与底座(1)固定,所述的电子线路板(2)包括线路板本体(21)、设在线路板本体(21)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线路板(2)还包括有导光部件(22),所述的导光部件(2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上方且与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固定,在所述的导光部件(22)上开设有多个导光孔(221),所述多个导光孔(221)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包括底座(I)、电子线路板(2)和罩壳(3),电子线路板(2)安装在底座(I)内,罩壳(3)位于电子线路板(2)的上方且与底座(I)固定,所述的电子线路板(2)包括线路板本体(21)、设在线路板本体(21)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线路板(2)还包括有导光部件(22),所述的导光部件(2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上方且与所述的线路板本体(21)固定,在所述的导光部件(22)上开设有多个导光孔(221),所述多个导光孔(221)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23)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各导光孔(221)的中心线与线路板本体(21)所在平面之间呈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各导光孔(221)的中心线与线路板本体(21)所在平面之间呈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孔(221)顶部的上孔面(2212)的面积大于其底部的下孔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平叶文杰周龙明王颂凯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