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763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7:05
臭氧发生器,主要由壳体、进气管、出气管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臭氧激发设备组成。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围绕臭氧激发设备的螺旋形气道,使进入壳体内的气体必须沿气道向出气管移动,增加了气体接受臭氧激发设备照射的时间,从而使臭氧的浓度加大。当需要更高浓度的臭氧时,通过将相邻的臭氧发生器上的出气管和进气管串接实现臭氧发生器之间的串联,从而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再送入下一个臭氧发生器中,经过臭氧激发设备的反复照射,从而产生更高浓度的臭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其生成物中不含氮化物的臭氧发生器,属于臭氧发生器的优化技术。
技术介绍
制造臭氧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采用紫外线灯管照射空气或纯氧,一种是电解法,一种是沿面放电法。第一种方式,由于紫外线灯管照射的强度有限,并且臭氧不稳定,制造的臭氧浓度相对较低,并且,由于一部分气体长期滞留在紫外线灯管周围的局部空间内,影响了臭氧的产生和流动;第二种方式臭氧的产量也相对较低;第三种方式如果对纯氧进行电离,容易产生爆炸,因此只能对空气进行电离,电离后除产生臭氧外,还会产生有害的氮化物,并且耗电量也较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产出物不含氮化物,并且能够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臭氧制造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出物不含氮化物,并且能够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臭氧发生器,主要由壳体1、进气管11、出气管12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臭氧激发设备2组成,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在壳体内壁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之间的空间内,围绕臭氧激发设备2设置一个以上的气仓4,所述的气仓按从进气管到出气管的方向依次排列在臭氧激发设备的周围,相邻的气仓间设有通道相通;所述的气仓朝向臭氧激发设备的端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边缘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相连;气源通过进气管进入位于壳体内的气仓,并沿气仓之间的通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臭氧激发设备工作时激发气源产生臭氧。所述的臭氧激发设备2采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两头设有灯盖3,灯盖上设有插销31,紫外线灯管两端的电极插入灯盖上的插销内。所述的气源为空气或纯氧。所述的气仓4为一个,气仓的形状为螺旋形;气仓4的入口端与进气管相通,出口端与出气管12相通。所述的紫外线灯管采用直管或环形管。壳体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作。所述的气仓4壁上涂覆反光材料。相邻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将一个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管与另一个臭氧发生器的进气管相连通而串联在一起。通过管道的连接,使多个臭氧发生器并联在一起,产生的臭氧再汇合进一条总输出管道中输出。所述的壳体上设置一个透明的观察孔。有益效果1、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围绕臭氧激发设备的螺旋形气道,使进入壳体内的气体必须沿气道向出气管移动,增加了气体接受臭氧激发设备照射的时间,从而使臭氧的浓度加大。2、当需要更高浓度的臭氧时,通过将相邻的臭氧发生器上的出气管和进气管串接实现臭氧发生器之间的串联,从而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再送入下一个臭氧发生器中,经过臭氧激发设备的反复照射,从而产生更高浓度的臭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图1中实施例的爆开图;图4是图1中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未设螺旋形气道;图5是图1中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设有螺旋形气道;图6是本技术的紫外线臭氧发生器的串联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紫外线臭氧发生器的串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到图5所示,臭氧发生器,主要由壳体1、进气管11、出气管12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臭氧激发设备2组成,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在壳体内壁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之间的空间内,围绕臭氧激发设备2设置一个以上的气仓4,所述的气仓按从进气管到出气管的方向依次排列在臭氧激发设备的周围,相邻的气仓间设有通道相通;所述的气仓朝向臭氧激发设备的端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边缘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相连;气源通过进气管进入位于壳体内的气仓,并沿气仓之间的通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臭氧激发设备工作时激发气源产生臭氧。所述的臭氧激发设备2采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两头设有灯盖3,灯盖上设有插销31,紫外线灯管两端的电极插入灯盖上的插销内。所述的气源为空气或纯氧。所述的气仓4为一个,气仓的形状为螺旋形;气仓4的入口端与进气管相通,出口端与出气管12相通,臭氧激发设备对气仓中流过的气体进行照射,使其产生臭氧。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围绕臭氧激发设备的螺旋形气道,使进入壳体内的气体必须沿气道向出气管移动,增加了气体接受臭氧激发设备照射的时间,从而使臭氧的浓度加大。所述的紫外线灯管采用直管或环形管,当一个臭氧发生器只设一个气仓时,气仓与紫外线灯管形状相同,紫外线灯管嵌套在气仓内孔。壳体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作,防止臭氧激发设备工作时影响周围的环境所述的气仓4壁上涂覆反光材料,照射到壁上的紫外线或其他射线折射回气仓内,对空气/氧气进一步进行照射,使其产生更多的臭氧。如图6、图7所示,相邻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将一个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管与另一个臭氧发生器的进气管相连通而串联在一起。当需要更高浓度的臭氧时,通过将相邻的臭氧发生器上的出气管和进气管相连通实现臭氧发生器之间的串联,从而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及剩余的空气/氧气再送入下一个臭氧发生器中,经过紫外线灯管或电解臭氧发生器的反复照射,从而产生更高浓度的臭氧。或者通过管道的连接,使多个臭氧发生器并联在一起,产生的臭氧再汇合进一条总输出管道中输出。所述的壳体上设置一个透明的观察孔。用于观察臭氧激发设备是否在工作。利用紫外线灯管制造臭氧,如果选用空气做为气源,会受到空气中含氧量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含氧量会有差别,导致不同地区,同样的设备制造的臭氧浓度会有不同,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或氧化稀薄的地区,制造出高浓度臭氧就更加困难;因此,采用紫外线灯管制造臭氧的方式,用纯氧比较理想,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本技术的臭氧发生器,能够用于自来水净化、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香料合成及化工氧化等领域。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技术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臭氧发生器,主要由壳体(1)、进气管(11)、出气管(12)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臭氧激发设备(2)组成,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壁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之间的空间内,围绕臭氧激发设备(2)设置一个以上的气仓(4),所述的气仓按从进气管到出气管的方向依次排列在臭氧激发设备的周围,相邻的气仓间设有通道相通;所述的气仓朝向臭氧激发设备的端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边缘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相连;气源通过进气管进入位于壳体内的气仓,并沿气仓之间的通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臭氧激发设备工作时激发气源产生臭氧。

【技术特征摘要】
1.臭氧发生器,主要由壳体(1)、进气管(11)、出气管(12)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臭氧激发设备(2)组成,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壁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之间的空间内,围绕臭氧激发设备(2)设置一个以上的气仓(4),所述的气仓按从进气管到出气管的方向依次排列在臭氧激发设备的周围,相邻的气仓间设有通道相通;所述的气仓朝向臭氧激发设备的端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边缘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相连;气源通过进气管进入位于壳体内的气仓,并沿气仓之间的通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臭氧激发设备工作时激发气源产生臭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激发设备(2)采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两头设有灯盖(3),灯盖上设有插销(31),紫外线灯管两端的电极插入灯盖上的插销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晟李耀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