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生产用装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714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型材生产用装料机,涉及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型材生产中专用的卸料机。包括基座、升降气缸、举升杆、卸料气缸、左托料框和右托料框;升降气缸固定于基座上面,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固定连接举升杆;所述左托料框和右托料框均为L形结构,左托料框和右托料框对接并形成上框形结构,左托料框和右托料框对接处相互铰接;举升杆上端与左托料框下边固定连接;在右托料框下方设置有卸料气缸,卸料气缸的缸体与举升杆铰接,卸料气缸的活塞杆斜向设置并与L形的右托料框的拐角位置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型材生产中,一般采用人工装料和卸料,存在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材生产用装料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型材生产中专用的卸料机。
技术介绍
型材生产中,一般采用人工装料和卸料,存在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型材生产用装料机,本技术解决了型材生产中,一般采用人工装料和卸料,存在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型材生产用装料机,包括基座1、升降气缸2、举升杆3、卸料气缸4、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 ;升降气缸2固定于基座I上面,升降气缸2的活塞杆上端固定连接举升杆3 ;所述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均为L形结构,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对接并形成上框形结构,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对接处相互铰接;举升杆3上端与左托料框5下边固定连接;在右托料框6下方设置有卸料气缸4,卸料气缸4的缸体与举升杆3铰接,卸料气缸4的活塞杆斜向设置并与L形的右托料框6的拐角位置铰接。使用时,型材放置于左托料框和右托料框构成的上框体中,通过升降气缸对型材原料进行升降,升降完成后,启动卸料气缸4,卸料气缸带动右托料框转动,原料从倾斜的右托料框一侧卸下,实现型材原料的装料和卸料。本技术的优点:在型材装卸料过程中,节省人力,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符号说明:基座1、升降气缸2、举升杆3、卸料气缸4、左托料框5、右托料框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型材生产用装料机,包括基座1、升降气缸2、举升杆3、卸料气缸4、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 ;升降气缸2固定于基座I上面,升降气缸2的活塞杆上端固定连接举升杆3 ;所述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均为L形结构,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对接并形成上框形结构,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对接处相互铰接;举升杆3上端与左托料框5下边固定连接;在右托料框6下方设置有卸料气缸4,卸料气缸4的缸体与举升杆3铰接,卸料气缸4的活塞杆斜向设置并与L形的右托料框6的拐角位置铰接。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型材生产用装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升降气缸(2)、举升杆(3)、卸料气缸(4)、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升降气缸(2)固定于基座(1)上面,升降气缸(2)的活塞杆上端固定连接举升杆(3);所述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均为L形结构,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对接并形成上框形结构,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对接处相互铰接;举升杆(3)上端与左托料框(5)下边固定连接;在右托料框(6)下方设置有卸料气缸(4),卸料气缸(4)的缸体与举升杆(3)铰接,卸料气缸(4)的活塞杆斜向设置并与L形的右托料框(6)的拐角位置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型材生产用装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升降气缸(2)、举升杆(3)、卸料气缸(4)、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升降气缸(2)固定于基座⑴上面,升降气缸(2)的活塞杆上端固定连接举升杆(3);所述左托料框(5)和右托料框(6)均为L形结构,左托料框(5)和右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凤翔王科峰陈攻李传玉张毅陶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凤翔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