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自救携行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640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上自救携行具,包括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带状气囊,所述气囊的两端接有相互配合的接合装置,所述接合装置连接后,所述气囊形成可缠绕在腰部的环形,所述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气囊上可拆装的设置有应急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带状气囊代替背心式的救生衣,平常气囊不充气使其围绕在人体腰部,并不妨碍人员的行动,遇险时利用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使得人体浮起,同时在气囊上设置应急包供遇到突发情况时作为自救使用,为抢救伤员赢得时间,为水上作战、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海上作业人员的应急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上自救携行具
本技术涉及救生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上自救携行装备。
技术介绍
部队在水上训练、作战和抢险救灾以及地方水上作业人员执行任务时一般都会穿戴救生衣。目前装备的救生衣大多是背心式的,即在布料内填充泡沫或者软木作为浮体。这种救生衣体积较大,绑带较多,战士在使用武器和携带其他装具时行动不便;同时,在陆地和舰艇事先穿戴救生衣,不利衣服透气,身体感觉闷热不适;泡沫救生衣只能浮在水面以上,会游泳的人员不能划水行进,也无法潜入水内躲闪或隐蔽。在民用领域中也有充气式的救生衣,在遇险后使用充气装置为救生衣充气作为浮体。然而在海上遇险后这种救生衣只能提供将人体浮于水面之上的作用,战士在茫茫大海中有可能遇到不少突发情况而难以解决,因此,仅使用充气式的救生衣也无法满足水上作战部队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利于应对突发情况的水上自救携行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上自救携行具,包括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带状气囊,所述气囊的两端接有相互配合的接合装置,所述接合装置连接后,所述气囊形成可缠绕在腰部的环形,所述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气囊上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上自救携行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带状气囊(1),所述气囊(1)的两端接有相互配合的接合装置,所述接合装置连接后,所述气囊(1)形成可缠绕在腰部的环形,所述气囊(1)上设有充气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气囊(1)上可拆装的设置有应急包(2)。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上自救携行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带状气囊(1),所述气囊(I)的两端接有相互配合的接合装置,所述接合装置连接后,所述气囊(I)形成可缠绕在腰部的环形,所述气囊(I)上设有充气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气囊(I)上可拆装的设置有应急包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自救携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的任一长边上沿其长度方向连接有裹布(3),所述裹布(3)的两长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粘扣带(4),所述粘扣带(4)连接时,所述裹布(3)围成用于收纳气囊(I)的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自救携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裹布(3)的边缘设有反光条(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自救携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的两短边分别设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舟周道裕李春爱马国亮石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六一八零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