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瑞云专利>正文

便携式负压拔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227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负压拔毒器,由筒套、芯杆和活塞组成,活塞与筒套滑动密封,在筒套的上端口部有竖直长豁口,在芯杆上有与筒套上的竖直长豁口的宽度匹配的凸块。使用时,首先让活塞处在筒套的下端,然后将筒套的下端扣住患者被蚊虫叮咬处并紧贴患者皮肤,再向上抽拉芯杆,芯杆带动活塞向上滑动,此时的筒套下端部的空腔内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即具有一定真空度,蚊虫叮咬后的毒液将被吸到表皮外,不再向体内扩散,此时凸块的下端略超出筒套的上端口,转动芯杆使凸块挂在筒套的上端口上,保证筒套下端部的空腔内的真空度不变。无论大人、小孩,也不管对药物过敏与否过敏,均能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治疗蚊虫叮咬,消肿止痒,5分钟之内立竿见影。(*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负压拔毒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能够将蚊虫叮咬的毒液沿叮咬孔吸到皮肤表皮外的便携式负压拔毒器。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蚊虫叮咬,一般是药物治疗。有芦荟、紫草膏、清凉油、风油精、激素类药物等;但是,常见的清凉油、风油精一类的有酒精成分,所以皮肤敏感的人还是尽量少用,至于激素类的药物,止痒效果会非常明显,但是宝宝需要慎用。也有用牙膏治蚊虫叮咬的;也有用阿司匹林止痒的:也有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治疗的。以上药物均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孩,被蚊虫叮咬后,不停地用手挠,出现大片红肿。特别是对药物过敏的人群,使用药物治疗将非常危险,因此,设计一种物理方法治疗蚊虫叮咬的便携式负压拔毒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理方法治疗蚊虫叮咬的便携式负压拔毒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负压拔毒器,由筒套、芯杆和活塞组成,活塞与筒套滑动密封,在筒套的上端口部有竖直长豁口,在芯杆上有与筒套上的竖直长豁口的宽度匹配的凸块。使用时,首先让活塞处在筒套的下端,然后将筒套的下端扣住患者被蚊虫叮咬处并紧贴患者皮肤,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携式负压拔毒器,由筒套(4)、芯杆(5)和活塞(2)组成,活塞(2)与筒套(4)滑动密封,其特征在于,在筒套(4)的上端口部有竖直长豁口(7),在芯杆(5)上有与筒套(4)上的竖直长豁口(7)的宽度匹配的凸块(6)。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负压拔毒器,由筒套(4)、芯杆(5)和活塞(2)组成,活塞(2)与筒套(4)滑动密封,其特征在于,在筒套(4)的上端口部有竖直长豁口(7),在芯杆(5)上有与筒套(4)上的竖直长豁口(7)的宽度匹配的凸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负压拔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2)为高弹橡胶短圆柱体,在高弹橡胶短圆柱体的上端面有断面为倒“T”形的槽,所述的芯杆(5)的下端部有与高弹橡胶短圆柱体上的倒“T”形的槽匹配的倒“T”形头(3),芯杆(5)的倒“T”形头(3)靠活塞(2)的弹性被包裹在高弹橡胶短圆柱体上的倒“T”形的槽内,形成芯杆(5)与活塞(2)之间的可相互转动的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瑞云
申请(专利权)人:姜瑞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