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向手动撞击式炮膛清洗器,包括:管形本体(110),其为内部空的管形状;打击锤本体(210),其由与管形本体(110)的前方端部相结合的后方锤部(211)和以与后方锤部(211)形成一体的方式向前方突出的前方锤部(212)构成,且管形本体(110)具有贯通后方锤部(211)和前方锤部(212)的中央的引导杆通孔(213);引导杆(310),其通过引导杆通孔(213)并插入于打击锤本体(210)的内部,在在上述引导杆(310)的前方端部具有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该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向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突出;内部后方打击板(410),其与引导杆(310)的后方端部相结合,位于管形本体(110)的内部,起到重锤的作用;前方打击板(510),其后方剖面与上述引导杆(310)的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相结合,在前方打击板(510)的前方端部具有清洁刷联接部(512);以及清洁刷团(610),其与前方打击板(510)的清洁刷联接部(512)相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向手动撞击式炮膛清洗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军队在进行野战炮射击时,在火炮武器体系中必须的用于平时使炮身的炮膛(炮身内径)维持干净的炮身内径清洗器,更为详细地涉及,利用随着撞击锤的移动和冲击引起的打击力(冲击能量),以更少的力来诱导清洁刷团在炮膛内的移动,能够以投入更少的人员来迅速执行炮膛清扫的双向手动撞击式炮膛清洗器,其特征在于,能够简单地与现有的清洁杆的端部相连接来使用。
技术介绍
野战中,枪炮武器系统的炮身作为决定炮的性能的最重要的结构要素,应始终清洁干净,从而维持能够进行射击的状态。枪炮武器系统一般由曲射炮、直射炮、坦克炮、高射炮以及迫击炮等来构成,这些武器系统分别包括符合各自特性的炮身。若以炮身未清洁(清扫)的状态形成射击,则不仅影响炮弹的飞行速度及射程,而且有可能在炮身破裂等射击安全方面产生致命的问题。并且,若在射击后以没有充分清扫干净的状态长时间搁置,则会由于推进装药残留物或煤烟等,使得炮身内部被腐蚀。随着科学的勃发,虽然炮系统的相关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无法使清洁炮身的技术和方法得到发展,因而现在仍通过在与长长的长杆相类似的清洁杆组装清洁刷,并推进炮膛内后,士兵们以体力来反复进行前进和后退,从而擦拭炮膛的方法来执行炮膛清洁。此时,在炮身内,有很强的摩擦力作用于清洁刷和炮膛的膛线部位的表面之间,因而只有向清洁杆施加超过该摩擦力的力,才能够移动清洁刷,因此尚存需要过多的人力和时间的问题。实际情况是,一般为了清洁大口径自行火炮的炮身,由7名到12名的人力进行I个小时以上的重体力劳动来执行炮膛清洁。用于节约上述的问题的人力和时间,并有效清洁炮膛的方案已经进行了专利申请及注册,在以下的文献I及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动力的自动方式来形成的炮身清扫机,在文献3中,提出了以利用摇柄半自动方式来形成的炮身清扫机,这种方式被认为能够有效执行对炮身的清扫。但是由于这种自动及半自动炮身清扫机不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清洁杆及清洁刷的功能,因而军方若想使用,则需要在维持现有的炮身清洁系统的情况下,另外将每个炮包含于编制中。这是因为,用自动炮身清扫机及摇柄式半自动炮身清扫机无法对弹膛进行有效的清扫,只能对膛线炮身的膛线部位或滑膛炮身的弹头移动部位进行有效的清扫。并且,为了去除装填于弹膛的不良炮弹,则需要在现有的清洁杆组装不良炮弹去除器,并以手动的方式施加冲击来进行去除,为此,需要继续利用现有的清洁杆及清洁刷。而且,由于各自的功能特性,上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炮身清扫机只能对105mm 口径以上级别才能够进行清扫,对该级别以下的口径,则不能进行清扫或极其困难。因此,需要就多种不同的火炮体系而言,在能够依旧应用利用现有的具有炮身清洁功能和不良导弹去除等功能的清洁杆的运用体系的同时,能够以较少的人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清洁炮膛的方案。像小口径枪炮的炮身,在被称为“通条”的细铁棒(一种清洁杆)的末端弄出孔,并将清洁部塞入其中来清扫着枪身的内部,这是由于虽然使用对大口径使用的黄铜、猪毛、鬃毛、不锈钢等硬刷毛来往复I次至5次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清扫,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用I名士兵的力量来使清洁刷充分地沿着枪身内部进行往复运动。并且,具有只要塞入清洁布,则会成为非常肥大的状态,并由于进行过多次数的往复运动,使得枪身的膛线部位因过分的摩擦而磨损,从而缩短枪身的寿命的问题。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第10-1998-0055121号文献2: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6-0098356号文献3:韩国专利注册第096316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用于达成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下。第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现有的清洁杆,适用撞击方式,以更少的人力能够进行有效的炮身内径清洁的方案。第二、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在撞击时能够将噪声的产生最小化的方案。第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需要替换多种形态的清洁刷团610来使用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手段用于达成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性结构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手动撞击式炮膛清洗器,与用于清洁炮身的内径的清洁杆的端部相结合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形本体110,其为内部空的管状部件,在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后方端部具有与清洁杆11的末端部相结合的清洁杆联接部111,在上述管形本体110前方端部具有螺纹联接部112,打击锤本体210,其与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前方端部相结合,包括后方锤部211、前方锤部212和引导杆通孔213,其中,上述后方锤部211具有与上述螺纹联接部112相结合的螺纹,上述前方锤部212以与上述后方锤部211形成一体的方式向前方突出,起到重锤的作用,上述引导杆通孔213贯通上述后方锤部211和上述前方锤部212的中央,引导杆310,其通过上述引导杆通孔213并插入于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内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在上述引导杆310的前方端部具有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该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向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突出,内部后方打击板410,其与上述引导杆310的后方端部相结合,位于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内部,起到后方打击板的作用,前方打击板510,其后方剖面与上述弓I导杆310的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相结合,来形成接收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锤部212的打击的打击面511,并且在上述前方打击板510前方端部具有清洁刷联接部512,以及清洁刷团610,其与上述前方打击板510的清洁刷联接部512相结合;若向前方推清洁杆11,则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锤部212与上述前方打击板510的打击面511碰撞,并向上述清洁刷团610传递打击力,若向后方拉清洁杆11,则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后方锤部211的后方端部与上述内部后方打击板410碰撞,并向上述清洁刷团610传递打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示主要结构要素分离的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示主要结构要素结合的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示还追加重量辅助机构的情况。附图标记110:管状本体111:清洁杆联接部 112:螺纹联接部210:打击锤本体211:后方锤部212:前方锤部213:引导杆通孔214:突起部310:引导杆311:前方打击板联接部410:内部后方打击板510:前方打击板511:打击面512:清洁刷联接部610:清洁刷团710:重量辅助机构711:第一螺纹部712:第二螺纹部713:安装槽部720:螺旋弹簧11:清洁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向手动撞击式炮膛清洗器,其与清洁炮身的内径的清洁杆相结合来使用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示主要结构要素分离的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示主要结构要素结合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要素均能够以多种金属材料制作。管形本体110为内部空的管形状的部件。在管形本体110的后方端部具有与清洁杆11的末端部相结合的清洁杆联接部111。如图1或图2所示,清洁杆联接部111形成为具有与形成于清洁杆11的端部的螺纹相对应的形态的母螺纹的形态,若在清洁杆11的端部没有形成螺纹,则应以与清洁杆11的端部的形状相对应来能够与清洁杆11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手动撞击式炮膛清洗器,与用于清洁炮身的内径的清洁杆的端部相结合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形本体(110),其为内部空的管状部件,在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后方端部具有与清洁杆(11)的末端部相结合的清洁杆联接部(111),在上述管形本体(110)前方端部具有螺纹联接部(112),打击锤本体(210),其与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前方端部相结合,包括后方锤部(211)、前方锤部(212)和引导杆通孔(213),其中,上述后方锤部(211)具有与上述螺纹联接部(112)相结合的螺纹,上述前方锤部(212)以与上述后方锤部(211)形成一体的方式向前方突出,上述引导杆通孔(213)贯通上述后方锤部(211)和上述前方锤部(212)的中央,引导杆(310),其通过上述引导杆通孔(213)并插入于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内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在上述引导杆(310)的前方端部具有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该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向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突出,内部后方打击板(410),其与上述引导杆(310)的后方端部相结合,位于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内部,起到重锤的作用,前方打击板(510),其后方剖面与上述引导杆(310)的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相结合,来形成接收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锤部(212)的打击的打击面(511),并且在上述前方打击板(510)的前方端部具有清洁刷联接部(512),以及清洁刷团(610),其与上述前方打击板(510)的清洁刷联接部(512)相结合;若向前方推清洁杆(11),则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锤部(212)与上述前方打击板(510)的打击面(511)碰撞,并向上述清洁刷团(610)传递打击力,若向后方拉清洁杆(11),则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后方锤部(211)的后方端部与上述内部后方打击板(410) 碰撞,并向上述清洁刷团(610)传递打击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2.10 KR 10-2011-00119471.一种双向手动撞击式炮膛清洗器,与用于清洁炮身的内径的清洁杆的端部相结合来使用,其特征在于, 包括: 管形本体(I 10),其为内部空的管状部件,在上述管形本体(I 10)的后方端部具有与清洁杆(11)的末端部相结合的清洁杆联接部(111),在上述管形本体(110)前方端部具有螺纹联接部(112), 打击锤本体(210),其与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前方端部相结合,包括后方锤部(211)、前方锤部(212)和引导杆通孔(213),其中,上述后方锤部(211)具有与上述螺纹联接部(112)相结合的螺纹,上述前方锤部(212)以与上述后方锤部(211)形成一体的方式向前方突出,上述引导杆通孔(213)贯通上述后方锤部(211)和上述前方锤部(212)的中央, 引导杆(310),其通过上述引导杆通孔(213)并插入于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内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在上述引导杆(310)的前方端部具有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该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向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突出, 内部后方打击板(410),其与上述引导杆(310)的后方端部相结合,位于上述管形本体(110)的内部,起到重锤的作用, 前方打击板(510),其后方剖面与上述引导杆(310)的前方打击板联接部(311)相结合,来形成接收上述打击锤本体(210)的前方锤部(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元镐,
申请(专利权)人:孙元镐,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