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
,涉及。
技术介绍
无线网络相对于有线网络的优势在于其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优势,然而问题也源自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其表现为源节点将需要发送的数据报文通过无线信道传送到目的节点,期间无论是单径,还是多径,都要受到环境、节点失效、网络流量负载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继瓶颈节点出现拥塞、丢包等问题。面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就需要采用可靠的方法,保证问题节点尽量少传输数据,充分利用负载较小的节点,使整个网络处于均衡状态。2000年,蔡宁和李硕彦等人提出了网络编码(NetworkCoding)的概念,随着许多学者的不断研究,网络编码在提高网络吞吐量,提高带宽利用率,降低计算复杂度和提高网络可靠性方面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网络编码的出现使通信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其基本思想是不仅数据流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进行数据的编译码处理,原先仅用于转发数据的中间节点也可以参与数据的编解码过程。此想法大幅提高了网络性能,并且这种策略可以应用到各种无线网络中。针对单点到多点的丢包重传策略,经典的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假如一个目的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动态网络编码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源节点通过已知的路径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包;中继节点通过已知路径向所覆盖的目的节点广播数据包;每个目的节点根据每次的接收情况,通过原有路径实时的向中继节点反馈反应接收情况的NAK应答和ACK应答;?第二步:当中继点收到目的节点反馈的NAK应答时不会立即重传此数据包,而是会维持一个列表,列表中按顺序存储着需要重传的丢失的数据包,以及每个丢失的数据包所对应的目的节点的序号;?第三步:待一个数据段的数据包传输结束时,中继点将丢失需要重传的数据包进行编码,对丢失数据包进行重传,编码时,尽可能多的对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动态网络编码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源节点通过已知的路径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包;中继节点通过已知路径向所覆盖的目的节点广播数据包;每个目的节点根据每次的接收情况,通过原有路径实时的向中继节点反馈反应接收情况的NAK应答和ACK应答; 第二步:当中继点收到目的节点反馈的NAK应答时不会立即重传此数据包,而是会维持一个列表,列表中按顺序存储着需要重传的丢失的数据包,以及每个丢失的数据包所对应的目的节点的序号; 第三步:待一个数据段的数据包传输结束时,中继点将丢失需要重传的数据包进行编码,对丢失数据包进行重传,编码时,尽可能多的对发往不同目的节点的丢失数据包进行编码; 第四步:中继节点将第一次的编码数据包沿原有路径广播给所有覆盖的目的节点; 第五步:中继节点根据目的节点反馈的ACK和NAK应答情况,对丢失数据包重新进行编码处理并重传; 第六步:当目的节点成功接收到编码数据包时,利用之前接收到数据包,通过解码获得丢失的数据包; 第七步:重复第五和第六步,当所有丢失的数据包都传输完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维晓,张德坤,于启月,何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