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列传输推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6523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公开一种串列传输推动方法,其是利用一串列传输推动装置分别通过一第一差动总线与一第二差动总线连接一等效负载电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差动总线通过一第一等效电阻连接一高电位端,第二差动总线通过一第二等效电阻连接一低电位端。串列传输推动装置接收一启动信号到一关闭信号间的触发信息,据此产生一第一电位与大于第一电位的一第二电位,并将其分别施加于第二差动总线与第一差动总线上,同时利用高电位端与低电位端快速地改变并维持第一端的电位至大于第二端的电位,直到关闭信号结束,以提升信号传输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推动技术,且特别关于一种。
技术介绍
工业控制产品常用的控制单元大都有串列传输接口来进行通讯与控制,串列传输利用两条差动总线与其他控制单元的串列接口连接,在此差动总线上大部分会连接多个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越多其等效负载越重。所以串列传输接口的设计通常在不同的应用中,会出现无法驱动太多设备的问题。在传统技术中,如图1所示,二差动总线10、12连接多个元器件,其中一个元器件30包含一接口芯片14、一处理器16、第一光稱合器24、第二光稱合器26与保护兀件15等。当差动总线连接多个元器件时,总线负载很重,故以一负载电容18表示。二差动总线10、12分别通过电阻20、22分别连接高电压端VCC与接地端。在串列传输的接口应用中,因为成本因素,在处理器16与接口芯片14中仅使用两个光耦合器24、26,第一光耦合器24用于接口芯片14的接收端,即接口芯片14的第I端,第二光耦合器26则使用于控制信号端或数据的输入信号端,其中控制信号端为接口芯片14的第2、3端,数据的输入信号端为接口芯片14的第4端。因为第二光耦合器26同时使用于控制信号端及数据的输入信号端,实际应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列传输推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利用一串列传输推动装置推动一等效负载电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的电位,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通过一第一差动总线与一第二差动总线连接所述串列传输推动装置,所述第一差动总线通过一第一等效电阻连接一高电位端,所述第二差动总线通过一第二等效电阻连接一低电位端,所述串列传输推动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所述串列传输推动装置接收由一启动信号到一关闭信号间的触发信息,据此产生一第一电位与大于所述第一电位的一第二电位,并将其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二差动总线与所述第一差动总线上,以利用所述第一电位、所述第二电位快速地改变所述第一端的电位至大于所述第二端的电位,再利用所述高电位端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列传输推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利用一串列传输推动装置推动一等效负载电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的电位,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通过一第一差动总线与一第二差动总线连接所述串列传输推动装置,所述第一差动总线通过一第一等效电阻连接一高电位端,所述第二差动总线通过一第二等效电阻连接一低电位端,所述串列传输推动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所述串列传输推动装置接收由一启动信号到一关闭信号间的触发信息,据此产生一第一电位与大于所述第一电位的一第二电位,并将其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二差动总线与所述第一差动总线上,以利用所述第一电位、所述第二电位快速地改变所述第一端的电位至大于所述第二端的电位,再利用所述高电位端与所述低电位端维持所述第一差动总线与所述第二差动总线的电位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当贵陈志豪吴思贤姜信钦
申请(专利权)人: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