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6386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的太阳能制冷系统,其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中产生的高压气体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进入所述射流泵,从而将所述吸热器中的低压气体吸入所述射流泵,所述吸热器中的气压降低会使所述吸热器中的液体蒸发而吸热制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太阳能制冷系统可以利用低聚焦度或非聚焦的低品位太阳能制冷,丰富了太阳能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利用太阳能发电或制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太阳能特别是低聚焦度或非聚焦的太阳能的品位较低,如果能够专利技术一种利用这种低品位太阳能制冷的装置将大大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射流泵、排热器和吸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设为流体汽化通道,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排热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的液体出口经液体泵与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2.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射流泵、排热器和吸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液混合物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排热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的液体出口经液体泵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3.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射流泵和吸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设为流体汽化通道,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液体入口与液体泵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入口与液体源连通,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低温液体源连通。方案4.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射流泵和吸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液混合物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入口与液体泵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入口与液体源连通,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低温液体源连通。方案5.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工质对吸收器和吸热器,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上设置蒸汽导出口,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高浓度工质对溶液入口连通,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低浓度工质对溶液出口经液体泵与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被吸收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方案6.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经回流通道与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入口连通,在所述回流通道上设回流液体泵。方案7.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近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回流通道上设流量控制阀。方案8.—种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组、工质对吸收器和吸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组包括两个以上串联设置的太阳能集热器,在每个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上设置蒸汽导出口,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组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高浓度工质对溶液入口连通,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低浓度工质对溶液出口经液体泵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组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被吸收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方案9.在方案5至方案7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高浓度工质对溶液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节流控制阀或设置节流结构。方案10.在方案8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组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高浓度工质对溶液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节流控制阀或设置节流结构。方案11.在方案5至方案7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高浓度工质对溶液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排热器。方案12.在方案8或方案10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组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高浓度工质对溶液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排热器。方案13.在方案5至方案12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近一步可选择的,所述蒸汽导出口经冷凝冷却器与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14.在方案13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和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节流控制阀或设置节流结构。方案15.在方案5至方案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近一步可选择的,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与低温液体源连通。方案16.在方案5至方案1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所述吸热器的液体入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低温液体源连通。方案17.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所述吸热器设为包括蒸发器、附属液体泵和冷却降温热交换器,并按照所述蒸发器上的液体出口经所述液体泵与所述冷却降温热交换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却降温热交换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上的液体入口连通的方式连通的吸热系统。方案18.在方案17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冷却降温热交换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和所述蒸发器的液体入口之间的通道上设节流控制阀或设节流结构。选择性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的承压能力可以设为大于0.15MPa、0.2MPa、0.25MPa、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0.7MPa、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 或大于 IMPa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太阳能制冷系统工作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内部工质的最大压力与其承压能力相匹配,即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内部工质的最大压力达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受热流体通道的承压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在设有所述射流泵的结构中,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中产生的高压气体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进入所述射流泵,从而将所述吸热器中的低压气体从所述吸热器吸入所述射流泵中,所述吸热器中的气压降低会使所述吸热器中的液体蒸发而吸热制冷;在设有所述工质对吸收器的结构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工质对溶液受热,其中的吸收剂蒸发从所述蒸汽导出口导出,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中形成高浓度的工质对溶液,高浓度的工质对溶液从所述受热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或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组的流体出口进入所述工质对吸收器,高浓度的工质对溶液在所述工质对吸收器内吸收从所述吸热器来的气相吸收剂形成低浓度的工质对溶液,低浓度工质对溶液经所述液体泵再回送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中或回送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组中。所述吸热器中的气相吸收剂被高浓度的工质对溶液吸收后,使所述吸热器内的气压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射流泵(3)、排热器(4)和吸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受热流体通道(11)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11)设为流体汽化通道,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3)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5)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排热器(4)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4)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6)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吸热器(5)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4)的液体出口经液体泵(7)与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液体入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05 CN 201210436675.1;2012.11.07 CN 2012101.一种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I)、射流泵(3)、排热器(4)和吸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的受热流体通道(11)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11)设为流体汽化通道,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3)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5)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排热器(4)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4)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6)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吸热器(5)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4)的液体出口经液体泵(7)与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液体入口连通。2.一种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I)、射流泵(3)、排热器(4)和吸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的受热流体通道(11)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11)的流体入口与气液分离器(2)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受热流体通道 (11)的流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液混合物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3)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5)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排热器(4)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4)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6)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吸热器(5)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排热器(4)的液体出口经液体泵(7)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液体入口连通。3.一种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I)、射流泵(3)和吸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的受热流体通道(11)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a,所述受热流体通道(II)设为流体汽化通道,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3)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吸热器(5)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汽化通道的液体入口与液体泵(7)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液体泵(7)的液体入口与液体源连通,所述吸热器(5)的液体入口经节流控制阀(6)或经节流结构与低温液体源(72)连通。4.一种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I)、射流泵(3)和吸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I)的受热流体通道(11)的承压能力大于0.15M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