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的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9759904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4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是,在分散体系中加入氯金酸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和谷胱甘肽溶液;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500nm-780nm的范围内检测其荧光谱图的变化,通过控制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来调节复合纳米簇的形成;反应生成的颗粒即为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通过该方法可用于汞离子的检测,即应用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荧光强度的变化的原理,可对汞离子的浓度进行检测;所制备的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作催化剂,在紫外或太阳光照射下可光降解有机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生物标记、催化、化学传感、生物分子信标、细胞标记、成像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备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复合物的制备及用于汞离子的检测和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更具体的说就是制备的具有荧光的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通过与汞的结合,纳米簇的荧光显著降低甚至完全猝灭来达到检测汞离子的浓度的方法。另外,以这种纳米簇作为催化剂在紫外及太阳光的照射下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技术介绍
贵金属纳米簇和半导体纳米簇,作为纳米材料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光学、热学及磁学等,在化学生物传感、成像等方面领域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以制备贵金属纳米簇和纳米簇复合物,研究它们不同的微纳结构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将具有化学、生物感测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几年,半导体纳米团簇成为团簇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以碳、硅、硼为基的半导体团簇,在电子学、光学、光电子学、热学以及生物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奇的现象,为科学、工程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纳米簇是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尺寸一般在2nm以下,一般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构成,会对光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使纳米粒子表现出特殊鲜艳的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分散体系中加入浓度为10?2mol/L的氯金酸溶液、浓度为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为10?2mol/L的硝酸银溶液和浓度为0.1mol/L的谷胱甘肽溶液;其中,加入的氯金酸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和谷胱甘肽溶液的体积比为5:3:5:2;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500nm?780nm的范围内检测其荧光谱图的变化,通过控制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来调节复合纳米簇的形成;在反应之初,溶液没有荧光产生,随着时间的增加,颗粒逐渐形成,并发出红色荧光,发射峰的位置也逐渐增大,随着颗粒的逐渐长大,荧光会逐渐减弱;同时,反应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分散体系中加入浓度为l(T2mol/L的氯金酸溶液、浓度为0.l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为10_2mol/L的硝酸银溶液和浓度为0.lmol/L的谷胱甘肽溶液;其中,加入的氯金酸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和谷胱甘肽溶液的体积比为5:3:5:2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500nm-780nm的范围内检测其荧光谱图的变化,通过控制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来调节复合纳米簇的形成;在反应之初,溶液没有荧光产生,随着时间的增加,颗粒逐渐形成,并发出红色荧光,发射峰的位置也逐渐增大,随着颗粒的逐渐长大,荧光会逐渐减弱;同时,反应的温度越高,形成颗粒的速度就越快,反应的温度调控在4-10°C之间;反应生成的颗粒即为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复合硫化银金/硫化银纳米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昊文赵倩陈甚娜张凌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