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3284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0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属于水体采集工具领域。它包括竖杆、第一横管和弧形臂,还包括锯齿铲口、第二横管、液压桩、液压控制系统和网罩,所述的弧形臂为圆弧形,弧形臂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竖杆上;所述的两个第一横管分别固定在两个弧形臂上;所述的液压桩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弧形臂的内侧;所述的液压桩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第一横管上还设有螺孔;所述的网罩为半球形,通过螺孔固定在第一横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沉水植物、水生动物样品检测与采集的问题,尤其适合大型植物的采集,促进水生植物再生,增强水质净化的能力,适用于沉水植物的清除与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
本技术属于水体采集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保证植物的完整性,可用于采集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及底泥的采集器。
技术介绍
为了对湖泊、河流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常常需要采集河道中的水生动植物,进行检测。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泊生态平衡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的枢纽,具有显著的初级生产力功能和环境生态功能,当拥有一定的群体数量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湖泊环境,但是若是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得不到有效清除,留在水体中,其衰败腐烂将会导致水质的恶化,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为了促进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同时又解决水体中沉水植物死亡带来的二次污染,同时水生植物的及时采集,有利于植物的再生,利于增强其净化水质的能力,现场采集水生动植物技术尤为重要。中国专利号200420079507.2,【公开日】2005年11月02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沉水植物采样器的技术专利,其是通过设置一对凹面向内的弧形夹持臂,两夹持臂上端铰支连接并设有系有绳索的拎环,两夹持臂下端分别是呈T形的铲口平行相对,两夹持臂内侧水平对应处各铰支连接一撑杆,两撑杆的自由端铰支连接,在此铰支点附近任一侧的撑杆上,设有另一系有绳索的拎环,两夹持臂内侧另一水平对应处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说T形铲口一端联结一滑杆,另一端设置一定位环,两T形铲口设置位置相反,两T形铲口的滑杆自由端分别插入对方的定位环中滑动配合。除两T形铲口分离后形成的长方形开口外,采样器由网罩联结包覆。但是该专利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两个人各自用手抓着采样器一臂的中下端,并用力往外来拉,然后提起绳索,将采样器慢慢放入水底部,费时费力,而且对于体积大的植物就无法采集,尤其是对深水植物的采集很困难。中国专利号201120108121.X,【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河流浮游植物采集装置的技术专利,其包括带有滑轮支撑杆的支撑架,以及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带有抽水管的抽水泵,该抽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活动软管,活动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底部带过滤网的采样头,所述的采样头经由绕过滑轮的钢绳而被绞轮收放:上述抽水管的另一端经由筛絹而通入底部带有阀门的收集瓶。上述采样头是不锈钢的倒漏斗状结构,过滤网是孔径为5mm的圆形铁丝网;抽水泵6是流量30m3/h的由船提供动力的抽水泵。该技术将采水装置与过滤生物采样器连接起来,并采用动力装置收集浮游植物样品,具有采样速度快,操作省力、方便:采样头可上下移动,能够采集表层、底层等各个所需深度的水样。但是该技术只能用于浮游植物的采集,以上两份专利的装置忽略了对沉水植物根部的采集,该技术不方便对于沉水植物的采集,尤其是体积较大植物。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只能对浮游植物进行采集,或者即使能对沉水植物进行采集,但是很难采集沉水植物的根部,而且采样费力,不方便,尤其是体积较大植物较难采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弧形臂的闭合,操作简单,采集面积大小可自由控制,同时根据水深情况,调节竖杆长度,灵活、方便。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包括竖杆、第一横管和弧形臂,还包括锯齿铲口、第二横管、液压桩、液压控制系统和网罩,所述的第一横管、弧形臂、锯齿铲口、第二横管和网罩的数量都为两个;所述的弧形臂为圆弧形,弧形臂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竖杆上;所述的两个第一横管分别固定在两个弧形臂上;所述的液压桩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弧形臂的内侧;所述的液压桩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两个弧形臂远离竖杆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二横管连接;所述的弧形臂与第二横管的连接是弧形臂垂直连接在第二横管的中部;所述的锯齿铲口固定在第二横管上;所述的第一横管上还设有螺孔;所述的网罩为半球形,通过螺孔固定在第一横管上。优选地,所述的竖杆为伸缩杆,分为外管和多个不同直径的内管;所述的外管和多个内管之间依次套接;所述的内管上设有凸起;所述的凸起为点状或环状,所述的凸起沿内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的锯齿铲口与第二横管的连接通过螺钉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弧形臂的材料为钢。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技术包括竖杆、第一横管和弧形臂、锯齿铲口、第二横管、液压桩、液压控制系统和网罩,第一横管、弧形臂、锯齿铲口、第二横管和网罩的数量都为两个,液压桩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弧形臂的内侧,液压桩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弧形臂的开闭由液压桩与液压控制系统控制,能有效解决水生动物、植物样品检测与采集的问题,尤其适合大型植物的采集,促进水生植物再生,增强水质净化的能力,适用于沉水植物的采集与清除,解决植物二次污染的问题;(2)本技术竖杆为伸缩杆,分为外管和多个不同直径的内管,外管和多个内管之间依次套接,内管上设有凸起,凸起为点状或环状,凸起沿内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竖杆的长度调节方便,适合用于位于不同水深植物的采集;(3)本技术弧形臂的材料为钢,能采集植株较大的植物,而且采集彻底,能将根部一块采集;(4)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可用于采集多种水生动植物及底泥;(5)本技术锯齿铲口与第二横管的连接通过螺钉连接,方便针对不同的植物更换不同的锯齿铲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弧形臂张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网罩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锯齿铲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凸起;2、竖杆;3、第一横管;4、螺孔;5、弧形臂;6、锯齿铲口 ;7、第二横管;8、液压桩;9、液压控制系统;10、网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包括竖杆2、第一横管3和弧形臂5,还包括锯齿纟产口 6、第二横管7、液压桩8、液压控制系统9和网罩10,第一横管3、弧形臂5、锯齿铲口 6、第二横管7和网罩10的数量都为两个;弧形臂5为圆弧形,弧形臂5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竖杆2上;两个第一横管3分别固定在两个弧形臂5上;液压桩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弧形臂5的内侧;液压桩8与液压控制系统9连接;两个弧形臂5远离竖杆2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二横管7连接;弧形臂5与第二横管7的连接是弧形臂5垂直连接在第二横管7的中部;锯齿铲口 6固定在第二横管7上;第一横管3上还设有螺孔4 ;网罩10为半球形,通过螺孔4固定在第一横管3上。竖杆2为伸缩杆,分为外管和两个不同直径的内管;外管和两个内管之间依次套接;内管上设有凸起I ;凸起I为环状,凸起I沿内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锯齿铲口6与第二横管7的连接通过螺钉连接。弧形臂5的材料为钢。使用时,先将网罩10固定在第一横管3上,使得网罩10包裹着弧形臂5,工人拉着竖杆2将整个装置放入水中,通过液压控制系统9控制液压桩8变长,此时两个弧形臂5打开,本技术继续向下,直到沉入水底,使得两个锯齿铲口 6位于要采集植物的两侧,此时通过液压控制系统9使得液压桩8收缩,液压桩8带动两个弧形臂5的合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包括竖杆(2)、第一横管(3)和弧形臂(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锯齿铲口(6)、第二横管(7)、液压桩(8)、液压控制系统(9)和网罩(10),所述的第一横管(3)、弧形臂(5)、锯齿铲口(6)、第二横管(7)和网罩(10)的数量都为两个;所述的弧形臂(5)为圆弧形,弧形臂(5)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竖杆(2)上;所述的两个第一横管(3)分别固定在两个弧形臂(5)上;所述的液压桩(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弧形臂(5)的内侧;所述的液压桩(8)与液压控制系统(9)连接;所述的两个弧形臂(5)远离竖杆(2)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二横管(7)连接;所述的弧形臂(5)与第二横管(7)的连接是弧形臂(5)垂直连接在第二横管(7)的中部;所述的锯齿铲口(6)固定在第二横管(7)上;所述的第一横管(3)上还设有螺孔(4);所述的网罩(10)为半球形,通过螺孔(4)固定在第一横管(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沉水植物采集器,包括竖杆(2)、第一横管(3)和弧形臂(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锯齿铲口(6)、第二横管(7)、液压桩(8)、液压控制系统(9)和网罩(10),所述的第一横管(3)、弧形臂(5)、锯齿铲口(6)、第二横管(7)和网罩(10)的数量都为两个;所述的弧形臂(5)为圆弧形,弧形臂(5)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竖杆(2)上;所述的两个第一横管(3)分别固定在两个弧形臂(5)上;所述的液压桩(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弧形臂(5)的内侧;所述的液压桩(8)与液压控制系统(9)连接;所述的两个弧形臂(5)远离竖杆(2)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二横管(7)连接;所述的弧形臂(5)与第二横管(7)的连接是弧形臂(5)垂直连接在第二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张毅敏高月香汪龙眠林超谭兴良
申请(专利权)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