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5141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11:43
一种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包含底座、下轴承组、中心轴、下板、上轴承组、锥状转动结构与数个支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锥状转动结构所设置的翼板来承受气流风力以带动下板旋转,使下板所连接的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转动方向为水平,在顶端所设置的器材设备皆与叶片长度无直接关联,可克服已知风机顶端无法设置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尤指一种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人类对于电力的依赖与日俱增。目前产生电力的方式是以核能发电、火力发电为主流,然而,核能发电不但会有核废料的问题,当遭遇天然灾害时,其所可能发生的核能外泄危机,都是目前无法克服的问题。火力发电因需要藉由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来转换,不但会消耗大量的天然资源,更随着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问题,会造成温室效应等现象。因此,人类不断地在寻求替代能源的使用,避免因为上述方式而导致环境破坏或污染等问题。目前,皆以利用天然资源转换为主要设计方向,较多被考虑的替代能源包含了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等。其中,一般风车型的风力发电装置,难以在顶端装设避雷针或是其它设备,原因在于风车型的风力发电装置所使用的叶片长度较长,其旋转时所处的最高位置远高于轴心的位置,换言之,需置放一高度长于叶片长度的避雷针,但此举不但在制造上造成成本的上升,在组装过成中更具诸多不易之处,况且长度过长的避雷针容易断裂。另,虽然有数种设计是采用不导电的材质制造叶片,但在雨天时,叶片表面上沾满雨水,故在遭受雷击时,仍会因雨水而导电烧毁装置,造成损失。有鉴于此,本技术人投入众多研发能量与精神,不断于本领域突破及创新,盼能以新颖的技术手段解决已知技术的不足,除带给社会更为良善的产品,亦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利用一固定不转动的中心轴进行连接。并且,整体转动方向为接近水平,故避雷针或是其它装置与叶片长度无直接关联,仅与整体高度有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包含发电机组,其特点是,还包括:下轴承组,设置于一底座,且该下轴承组结合一垂直于该底座的中心轴;下板,其结合于该下轴承组而可相对于该中心轴转动,又,该下板连接所述发电机组,当该下板旋转时可驱动该发电机组运转,该发电机组连接于该中心轴并位于该下板的上方;上轴承组,设置于该中心轴;锥状转动结构,包含一个八面锥状本体、至少四翼板及数个支柱,该八面锥状本体连接于该上轴承组,且该八面锥状本体的各侧面分别铺设一遮板,又,定义该锥状转动结构的其中四面为连接面,另四面为非连接面;该四翼板各自分别连接凸伸于该八面锥状本体的其中一该连接面;该支柱连接于该下板与该八面锥状本体。较佳地,于该下板开设有数个入风口,且各该入风口的边缘分别设有一叶片,且该叶片由该下板往下倾斜一角度。藉此,不仅可将行的侧向风推动及导入,亦可藉由上升风对叶片产生推力,可适用于较无侧向风(例如台风)的区域,例如赤道。较佳地,连接面与非连接面彼此交错排列,藉以使各翼板间具有较大空间可以与气流接触。较佳地,该翼板上结合数片太阳能板,藉以可同时进行太阳能转换电能。[0011 ] 较佳地,进一步于上轴承组连接一滑环碳刷模块,其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用以传递太阳能板所产生的电能。较佳地,各翼板分别包括上长板与下长板,且各相邻的上长板连接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固定杆,各相邻的下长板连接有一下固定板。藉以增加可承受风力的强度。 较佳地,该底座下方设有数个滑轮,藉以提升整体移动的便利性。较佳地,该锥状转动结构的顶端装设有一避雷针组,藉以将雷击所产生的电能导入土地或是其它的储能装置。为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相关结构,以下将配合各图式及组件符号详加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态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发电机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八面锥状本体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八面锥状本体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板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下板的气流流动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风速计、风向计、航警灯与避雷针的立体示意图。标号说明10底座101底座支架102底座支架103底座支架104底座支架110滑轮20下轴承组30中心轴40下板401 入风口402叶片50上轴承组51滑环碳刷模块60锥状转动结构601端点602端点603连接杆61八面锥状本体611 遮板6111 翼板612遮板613遮板6131 翼板614 遮板615 遮板6151 翼板616遮板617遮板6171 翼板618 遮板620支柱630上长板631固定杆640下长板641下固定板70避雷针组Al气流A2上升风G发电机组Gl皮带主动轮G2夹座G3夹座G4连接板件G5发电机G6发电机G7皮带G8皮带S太阳能板Wl风速计W2风向计 W3航警灯。【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包含底座10、下轴承组20、中心轴30、下板40、上轴承组50与锥状转动结构60。于此先行强调,依此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底座10的形式除说明书所示,亦可等效包括土地或建筑物等任何可作为固定位置用途的物品,并不以图形所示为限。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底座10包含了数支底座支架101、102、103、104(在此以数量为四的底座支架101、102、103、104为例),底座支架101的末端,固接至另一底座支架102的一侧,同理,底座支架102的末端,固接至另一底座支架103的一侧,底座支架103的末端固接至另一底座支架104的一侧,底座支架104的末端固接至另一底座支架101的一侧。以图中所显示的各底座支架101、102、103、104的连接方式,加强了底座10的结构强度,并且易于移动。再者,于各底座支架101、102、103、104相互固接之处,设有一下轴承组20,且中心轴30设置于下轴承组20,并垂直于底座10。当然,若采用其它形式的底座10,则下轴承组20可配合中心轴30的位置在适当处进行设置,以维持架设于上的各机构单元的稳定。另,于此特别一提,本实施例的中心轴30是无外轴的设置,与已知技术需透过外轴与其它组件连接的结构完全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中心轴30的设置将较已知技艺简易。并且,本实施例的中心轴30为固定不转动,其所衍生的优点将于后配合图式再述。下板40结合于下轴承组20,可藉由下轴承组20而相对于该中心轴30转动。又,下板40再连接一发电机组G,当该下板40旋转时可驱动该发电机组G运转,此发电机组G设于下板40之上。请一并参阅图3,一皮带主动轮Gl与下板40共心地(以中心轴30为共心)设置于下板40之上,且于中心轴30上固接了数个夹座G2、G3 (图中以2个夹座G2、G3为例),夹座G2、G3分别向外突伸有数个连接板件G4,这些连接板件G4分别固接发电机G5、G6,而皮带主动轮Gl与发电机G5、G6之间分别以皮带G7、G8连接。故当下板40转动时,皮带主动轮Gl将会同步转动,进而透过皮带G7、G8带动发电机G5、G6进行发电。又,发电机为已知技术,故未再针对其如何被带动发电等原理进行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包含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轴承组,设置于一底座,且该下轴承组结合一垂直于该底座的中心轴;下板,其结合于该下轴承组而可相对于该中心轴转动,又,该下板连接所述发电机组,当该下板旋转时可驱动该发电机组运转,该发电机组连接于该中心轴并位于该下板的上方;上轴承组,设置于该中心轴;锥状转动结构,包含一个八面锥状本体、至少四翼板及数个支柱,该八面锥状本体连接于该上轴承组,且该八面锥状本体的各侧面分别铺设一遮板,又,定义该锥状转动结构的其中四面为连接面,另四面为非连接面;该四翼板各自分别连接凸伸于该八面锥状本体的其中一该连接面;该支柱连接于该下板与该八面锥状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包含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轴承组,设置于一底座,且该下轴承组结合一垂直于该底座的中心轴; 下板,其结合于该下轴承组而可相对于该中心轴转动,又,该下板连接所述发电机组,当该下板旋转时可驱动该发电机组运转,该发电机组连接于该中心轴并位于该下板的上方; 上轴承组,设置于该中心轴; 锥状转动结构,包含一个八面锥状本体、至少四翼板及数个支柱,该八面锥状本体连接于该上轴承组,且该八面锥状本体的各侧面分别铺设一遮板,又,定义该锥状转动结构的其中四面为连接面,另四面为非连接面;该四翼板各自分别连接凸伸于该八面锥状本体的其中一该连接面;该支柱连接于该下板与该八面锥状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锥状本体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开设有数个入风口,且各该入风口的边缘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寿山
申请(专利权)人:合一洁净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