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梅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滴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5123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滴加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体滴加装置包括滴加罐、导液管和滴液头,所述滴液头连接所述滴加罐;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外部并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于通气管的一端,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滴加罐,所述通气管(5)设置有通气阀(51),所述通气阀(51)位于靠近所述储液器(4)的位置。由于滴加罐内的液面高度始终不变,而液体从滴液头流出的速率与该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液体的滴速为恒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液体滴加装置
本技术化工试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滴加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涉及液相反应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有机合成试验,经常需用到液体滴加装置,例如恒压漏斗、球形漏斗。而对于一些对液体原料的添加方式有苛刻要求的液相反应,这些反应通常要求液体原料在数小时内均匀连续地滴加,需要精确控制滴加速率,因为滴加速率对转化率及产物有着很大的影响。上述常规滴加装置很难满足液体原料连续且均匀滴加的要求,许多实验者借助于微型流量泵这种较为精密的滴加设备,但其价格较为昂贵,这样无疑大大地增加了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滴加装置,该液体滴加装置可实现液体恒速滴加。—种液体滴加装置,包括滴加罐、导液管和滴液头,所述滴液头连接所述滴加罐;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外部并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于通气管的一端,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滴加罐,所述通气管设置有通气阀,所述通气阀位于靠近所述储液器的位置。其中,所述滴加罐的底部设有滴液转接头,所述滴液转接头连接所述滴液头。其中,所述滴加罐的顶部设有活塞,所述导液管贯穿于所述活塞。其中,所述通气管设置有通气阀,所述通气阀位于靠近所述储液器的位置。其中,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器的侧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滴加罐的侧部。其中,所述滴加罐的底部呈内径沿向下方向不断减小的锥型。其中,所述储液器的底部呈锥型,顶部呈抛物线性。其中,所述滴加罐上设有刻度线。其中,所述导液管的内径为I?3mm,所述滴液转接头的内径为4?6mm,所述滴液头的内径为0.5?0.8mm。本技术的液体滴加装置包括滴加罐、导液管和滴液头,所述滴液头连接所述滴加罐;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外部并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于通气管的一端,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滴加罐。由于滴加罐内的液面高度为一定值,而液体从滴液头流出的速率与该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液体的滴速为恒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液体滴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液管;2—滴液头;3—滴加_ ;31—活塞;32—滴液转接头;4一储液器;41 一进液口 ;42—进气孔;5—通气管;51—通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为是本技术液体滴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液体滴加装置包括滴加罐3、导液管1、滴液头2、通气管5、储液器4和滴液转接头32。滴加罐3通过底部的滴液转接头32连接滴液头2。导液管1的一端插入滴加罐3的内部,另一端伸出于滴加罐3外部且连接储液器4。通气管5的一端连接储液器4连接于储液器4的侧部,另一端连接滴加罐3的侧部。导液管1通过滴加罐3的顶部设置的活塞31可活动地一端插入滴加罐3的内部。该活塞31可为橡皮塞,导液管1贯穿于活塞31内。导液管1与活塞31之间可以涂油凡士林和高分子密封树脂,一方面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导液管1可上下活动,以调节导液管1相对于滴液头2的高度。储液器4的底部呈锥型,顶部呈弧形。储液器4的形状可为梨形漏斗的颈部。储液器4设有用于注入液体的进液口 41和用于与外界大气相通的进气孔42。进液口 41可以设置玻璃活塞31。储液器4主要用于向滴加罐3加入液体。当向储液器4的开口注入液体时,液体便会通过导气管流入滴加罐3里。通气管5设置有通气阀51,所述通气阀51位于靠近储液器4的位置。当向储液器4的开口注入液体时,打开通气阀51,此时储液器4与滴加罐3处于连通状态,储液器4便能顺利流入滴加罐3里;当滴加罐3内的液面没过导液管1的下端时,关闭通气阀51后,此时储液器4与滴加罐3处于封闭的状态。由于储液器4液体的重力作用,储液器4内的液体继续向滴加罐3流入,液体的流入使得滴加罐3的气体压强不断增大从而大于储液器4内的气体压强,当该压强差与液体的重力向平衡时,便会停止流下。滴加罐3上设有刻度线。该刻度线用于显示导液管1距离滴液头2的距离,方便调节该距离值,而每个距离值又对应着不同的滴速。导液管1的内径为1?3mm,例如可以为或3mm。所述滴液转接头32的内径为4?6mm,可以为4mm、5mm或6mm。滴液头2的内径为0.5?0.8mm,例如可以为0.5mm、0.6mm、0.7mm或0.8mm。滴液头2的内径较小,这样可以消除液体的重力对液体的滴速的影响。换而言之,滴液头2的内径小至一定程度时,经滴液头2形成的液滴就足够的小,该液滴受的重力较小,不会对液滴的流速产生决定作用。下面阐述本技术液体滴加装置的原理。向通过储液器4的开口注入液体后,打开通气阀51,此时储液器4与滴加罐3处于连通状态,储液器4便能顺利流入滴加罐3里;当滴加罐3内的液面没过导液管1的下端时,关闭通气阀51后,此时储液器4与滴加罐3处于封闭的状态。由于储液器4液体的重力作用,储液器4内的液体继续向滴加罐3流入,液体的流入使得滴加罐3的气体压强不断增大从而大于储液器4内的气体压强,当该压强差与液体的重力向平衡时,便会停止流下,从而使得滴加罐3内液面不再上升。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滴加罐3的液体从滴液头2的流出,滴加罐3的液体减少而液面下降,滴加罐3的气压便会减小,在储液器4内液体的重力作用下,便会继续注入滴加罐3重新使得滴加罐3的液面上升。如此反复,滴加罐3的液面的高度始终保持为恒定值,同时滴加罐3的气压与外界的气压差始终维持导液管内的液面的高度,也就是说,滴加罐3的气压值始终为外界气压与导液管内的液面的高度产生的压强两者的总和。因此,在滴加罐3的气压维持在恒定的情况下,滴加罐3的恒定的液面决定了从滴液头2流出的液滴的流速为恒定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滴加罐(3)、导液管(1)和滴液头(2),所述滴液头(2)连接所述滴加罐(3);所述导液管(1)的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3)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3)外部并连接有储液器(4);所述储液器(4)连接于通气管(5)的一端,所述通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滴加罐(3),所述通气管(5)设置有通气阀(51),所述通气阀(51)位于靠近所述储液器(4)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滴加罐(3)、导液管(1)和滴液头(2),所述滴液头⑵连接所述滴加罐⑶;所述导液管⑴的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⑶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滴加罐(3)外部并连接有储液器(4);所述储液器(4)连接于通气管(5)的一端,所述通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滴加罐(3),所述通气管(5)设置有通气阀(51),所述通气阀(51)位于靠近所述储液器(4)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加罐(3)的底部设有滴液转接头(32),所述滴液转接头(32)连接所述滴液头(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加罐(3)的顶部设有活塞(31),所述导液管(1)贯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梅
申请(专利权)人:袁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