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最优相位估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5088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最优相位估计方法,针对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进行处理,包括下列步骤:1)获取混合模式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2)单一散射机制向量生成;3)单散射机制的最优相干影像生成;4)全极化干涉相位模型构建;5)最大似然相位估计。所述方法能够提高现有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和全极化干涉测量精度,可在应用机载或星载混合模式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进行地表三维重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较佳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遥感影像的数字摄影测量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InSAR)作为一种主动的微波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相位估计是提取高精度地形信息关键步骤,它通过一定的相位估计方法得到代表地形信息的干涉相位,但通常受到各种误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I)轨道/姿态误差引起的基线误差;(2)由于时间、空间去相关和热噪声造成的误差;(3)由于干涉对影像成像时间产生的大气差的扰动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来说,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最优相位估计方法主要有两大类:(1)多基线干涉相位估计技术,一般应用最大似然估计器估计多基线干涉影像集合的最优干涉相位。该方法在多个不同基线对的干涉影像对估计最优的干涉相位,一定程度上克服了(I) (2) (3)中的误差。但多基线干涉对中如果有失相干严重的影像,会降低最终的地形提取精度。(2)极化最优相干相位估计法,随着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基于极化最优相干的相位估计法包括多散射机制的极化最优相干相位估计法和单散射机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最优相位估计方法,用于针对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进行处理,所述混合模式包括交替的单发双收模式,或者是单发双收和单发单收的集成模式,包括下列步骤:1)获取混合模式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2)计算混合模式全极化影像的单一散射机制向量;3)运用单一散射机制向量对混合模式全极化影像进行最优相干处理;4)依据N个独立复高斯模型的概率密度函数,构建混合模式全极化影像的全极化干涉相位模型;5)针对不同数目的全极化干涉影像对影像,形成不同的最大似然相位估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最优相位估计方法,用于针对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进行处理,所述混合模式包括交替的单发双收模式,或者是单发双收和单发单收的集成模式,包括下列步骤:I)获取混合模式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2)计算混合模式全极化影像的单一散射机制向量;3)运用单一散射机制向量对混合模式全极化影像进行最优相干处理;4)依据N个独立复高斯模型的概率密度函数,构建混合模式全极化影像的全极化干涉相位模型;5)针对不同数目的全极化干涉影像对影像,形成不同的最大似然相位估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最优相位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获取的影像为机载或者星载的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至少包括一对单发单收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影像对,所述有效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影像对不多于5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最优相位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混合模式全极化影像的单一散射机制向量获取步骤如下: 所述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影像记录了地面每个分辨单元在四种基本极化状态的散射回波的幅度和相位,所述基本极化状态为HH、HV、VH、VV,所述HH表示水平发射/水平接收状态,所述HV表示水平发射/垂直接收状态,所述VH表示垂直发射/水平接收状态,所述VV表示垂直发射/垂直接收状态,四种基本极化状态分别对应的相位用SHH、SHV、SVH和Svv表示,形成一个如公式(I)所述的全极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丽君张继贤燕琴黄国满赵争杨书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