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婉菁专利>正文

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326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8:31
一种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当扭转旋钮,由转杆连动阀门时,利用止密胶环的主环体离开通液孔的孔壁,造成通液孔以两出液通道的型态被打开,泡茶室内冲泡完成的茶液,即会通过通液孔排放到茶液室;只要回转旋钮,就能使阀门上止密胶环,重新与通液孔的孔壁密合,把通液孔关闭,得到泡茶室内再倒入开水,继续进行茶叶冲泡;整体结构上,通过旋钮操作阀门在通液孔上旋转,获得通液孔的打开或关闭控制,除因通液孔被打开时,是以对半的两个大型出液通道供茶液通过,可以加快泡茶室内茶液排放到茶液室内速度外,通过阀门上止密胶环的圆圈环体常时在穿杆孔入端产生更可靠性止密,达到茶液更佳渗漏防止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加速泡茶室茶液往茶液室排放,且使茶液得到更佳渗漏防止效果的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 410521号「多效能泡茶罐」新型专利案,为本案的前创作及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 382090号「冲茶罐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的再创作,虽在结构上具有构造更精简、组装更简易的效益,然而,其泡茶室茶液排至茶液室内的过程,阀杆件的大型杆体,是在包覆水密软胶状态下来形成具有凹陷形平面的水密部,由于凹陷形平面在透孔处,因受限间隔部上建大型承杆槽(框),以致,凹陷形平面所打开两个通孔的孔径较小,造成泡茶室必须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排入泡茶室的缺点,且其仅靠防漏胶层上的凸环嵌入凹环槽沟来定位阀杆件的退脱,在凸环磨损或安装不确定的情况下,常因旋钮部不当外拉操作,而影响茶液外漏的防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加速泡茶室茶液往茶液室排放,且使茶液得到更佳渗漏防止效果的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其包括一茶罐本体、一阀门、一止密胶环及一旋钮;该茶罐本体上下端罐口,分别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茶罐本体、一阀门、一止密胶环及一旋钮;该茶罐本体上下端罐口,分别盖合有一能够拆卸的上盖及底盖,该上盖与底盖间的罐体内空间,是通过一间隔部的区隔而形成有一泡茶室及一茶液室,且该间隔部上开设有一使该泡茶室与该茶液室相通的圆形通液孔,该通液孔的孔缘径向一端具有一承柱槽孔,该通液孔的孔缘径向另一端相对该承柱槽孔开设有一穿出罐体的穿杆孔,该穿杆孔的穿出端设有一旋钮槽;该阀门,对应该茶罐本体的通液孔呈圆盘形状,该阀门设有一组设在该承柱槽孔上的凸柱及相对该穿杆孔设有一接杆孔,该凸柱及该穿杆孔周缘各形成有一内环框及一外环框,该内环框与外环框间通过一设在盘体周缘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茶罐本体、一阀门、一止密胶环及一旋钮;该茶罐本体上下端罐口,分别盖合有一能够拆卸的上盖及底盖,该上盖与底盖间的罐体内空间,是通过一间隔部的区隔而形成有一泡茶室及一茶液室,且该间隔部上开设有一使该泡茶室与该茶液室相通的圆形通液孔,该通液孔的孔缘径向一端具有一承柱槽孔,该通液孔的孔缘径向另一端相对该承柱槽孔开设有一穿出罐体的穿杆孔,该穿杆孔的穿出端设有一旋钮槽;该阀门,对应该茶罐本体的通液孔呈圆盘形状,该阀门设有一组设在该承柱槽孔上的凸柱及相对该穿杆孔设有一接杆孔,该凸柱及该穿杆孔周缘各形成有一内环框及一外环框,该内环框与外环框间通过一设在盘体周缘的环槽形成相连;该止密胶环,对应于该阀门内、外环框及环槽形状,具有两个圆圈环体,该圆圈环体分别容置于该内、夕卜环框内,并在该承柱槽孔及该穿杆孔端面处形成止密,该两圆圈环体间为一容置在环槽内,和该通液孔的孔壁形成止密的主环体;该旋钮,组设在该茶罐本体的旋钮槽内,具有一穿过该穿杆孔,并与该阀门的接杆孔相接连动的转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茶罐本体的泡茶室内底端还设有一滤网件。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婉菁陈汉综陈维福
申请(专利权)人:张婉菁陈汉综陈维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